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所属DIALOG情报服务公司正式签订合同,以国际电报用户的形式,使用电话终端通过国际通讯卫星与DIALOG情报检索系统联机,实现国际联机情报检索,最近,该系统已正式完成联机对话。

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用联机情报检索技术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采用联机检索查找一个专题文献资料仅需几分钟,而从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篇各种语言的文献中找到所需资料也不过是十几分钟。

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上海交大,并请联机对话系统负责人葛玉龙同志介绍了该系统的情况。

在国际情报检索系统中,美国洛克希德(Lockheed)情报检索分公司的DIALOG系统是名列前茅的,这次同交大联机的DIALOG系统,原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子公司、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Lockheed Missiles and Space Corporation)下设立的DIALOG情报服务公司(DIALOG Information Service,Inc)经营的联机检索系统。1981. 年6月改为直属洛克希德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其中心设立在旧金山市的帕洛 · 阿尔托(Palo Alto)。

DIALOG系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1963 ~ 1964年,美国洛克希德情报科学实验室成立了一个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取名DIALOG(即人机对话)。1967年,洛克希德在加利福尼亚州的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安装了一台DIALOG终端,对NASA的数据库进行联机检索,用电话线作为通讯线路,为科技人员服务。不久又在华盛顿NASA总部安装了终端,数据库的记录也从最初的30万条发展到了45万条。

14

该系统1975年发展到了欧洲,洛克希德在欧洲为欧洲空间研究组织(ESRO)建立了DIALOG系统的一个分支,进而又逐渐扩展到日本、香港等地,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了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计200多个城市,约15,000个终端,在欧洲、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都设有分公司。

现在,该系统使用大型计算机IBM3032和IBM3033,拥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商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库(DATABASE)170多个,共计二百多个文档(FILE),文献总量达7,500多万条(1983年资料),约占全世界文献总量的50 ~ 60%,有四十多种语种,占全世界期刊发行量的60%以上。

交大选择DIALOG系统联机,是考虑到该系统的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联机系统中涉及信息面最广、内容最多的一个数据库。DIALOG系统的数据库包括有化工、农业和自然科学、医学和生物科学、能源和环境、科学技术、材料科学、经济、法律、社会科学和人才学、教育、图书馆科学等类学科几十种。此外,文献类型有期刊、图书、连续出版物、学位论文、会议录、政府出版物、专利和标准、指南和手册等,还有时事(当天报纸消息)及基金、贷款等信息。

DIALOG系统的服务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1)定题服务:根据DIALOG系统数据库更新周期(一个月、半个月或一周),用户把所需的检索词、检索式存放在系统中,系统按更新周期向用户提供最新文献记录。2)追溯检索服务:用户按课题要求,向选定的数据库输入检索词、检索式,计算机系统则根据用户的要求,对过去一段时期内贮存在数据库内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然后向用户提供检索到的资料。3)联机定购服务:DIALOG系统允许用户定购通过DIALOG系统查得的文献原文,系统自动将用户定购要求输送到用户选定的DIALOG系统数据库提供者处,数据库提供者将用户所需的文献打印出来寄给用户。

应当看到,国际上目前采用联机检索已达到了相当普遍的程度,全世界约有一百多个大型联机系统,1,100多种数据库,而机读文摘、索引约有8,000多万条。由于联机检索是使用终端设备,通过通讯线路,从贮存在检索系统(计算机)的文献数据库中查找特定需要的文献资料,人与机器之间采用问答式完成联机检索过程,故常被通俗地称为“人机对话”。联机检索的最大优点就在于:1)机器检索可模拟人的“多维”检索以及“联想”能力等;2)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资金,避免数据、资料、文献收集和积累上的重复;3)全世界范围内浩如烟海而又高度分散的文献资料可以由所有联机用户共享。因此概括地说,所有联机检索带来的好处都与我们正在步入的“信息社会”息息相关。

然而,要发展我国自己的联机对话系统,并且与国际情报检索系统相连接,还有不小的困难。交大的联机系统可以在几分钟内检索到国外文献资料,而却无法检索国内任何一家情报所馆藏的文献资料,仍然需要查卡片。关键是我们国内没有形成网络,无法使用终端设备。葛玉龙同志认为,发展我国自己的网络系统,将现有的文献资料编码存贮,否则,即使各大图书馆拥有终端设备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呼吁,有关部门要对此加以研究,以有利于四化建设。在面临新技术革命的形势面前,加速信息传递,不论对科研、生产,还是对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刊记者袁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