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系统,特别是像运载火箭那样的大型空间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失败的可能性很大。空间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它在某些时候所经受的外部物理条件,会造成硬件失灵或人为失误而导致失败的机会增加。

我们对失败的反应。由于公共媒介报道事故的方式不恰当,公众的期望值太高。例如,最近意大利的系绳卫星因绳子折断而失败,在公众和多数媒介看来,可能就是一次完全的失败。

其实,尽管结果令人失望,但这项实验还是朝着技术实现的方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表明,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失败比起完全成功的实验,可能提供给我们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美国国会在对待航天事故的态度上也有问题。当宇航局发生了一次重大的事故时,某些国会议员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然而,我们通过处理事故和在技术创新中冒一点风险,其结果可能是损失小小的,收获大大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伽利略”探测器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等计划,尽管在设计上为排除风险经过多年的努力,但仍然遭受过失败,每一次失败或多或少与人的判断失误有关。

让公众公开地讨论风险,对美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其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创新风险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这些风险的性质是什么?主要是技术风险还是费用风险:风险与开发空间产品和新的服务市场的需要有没有关系?

怎样才能够做到既要促进技术创新,又要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宇航局和它的承包商之间最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国会在制定法规和其他政策方面能做些什么?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和了解载人航天飞行的技术风险。鉴于国际空间站的载人航天飞行活动显著增加,我们应该计划如何处理万一发生的人身事故。

我们需要在公众中公开讨论美国航天计划中的风险问题,提醒公众认识到,把有效载荷和人送入空间轨道的活动比绝大多数地面活动的风险大得多。国会通过听证会对提高公众关于空间计划高风险的认识定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摘自《国际太空》,1996年第5期]

中国未来的空间计划

中国的空间专家正在着手编制21世纪的空间运载计划,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军事专家已决定用下一代空间飞船来训练宇航员进入太空。据证实,中国科学家在研究空间飞船技术上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未来的空间运载工具将建造得十分小巧,在轨道上需要的维修费用也大大低于目前的空间站。目前中国各地约有5 600名空间专家正在全力以赴,其研究范围涉及到空间和激光的400个领域。

早就有人指出,中国的空间计划与欧洲不相上下。中国目前开展的工作包括空间科学和其应用:大容量运载火箭、空间站以及空-地运输系统。在众所周知的“863”高科技研究和发展计划中,空间技术和激光研究处于重要地位。在1986年发表的远景规划将历时15年,耗资10.2亿美元,它也涉及到自动化、信息工程、生物技术、新材料和能源等5个科研领域。

中国的空间科学权威范剑锋(Fan Jian feng)评述了美国将于2010年实施的空间计划 :“这是巨大的、综合性的、难以被人理解的和极其昂贵的。”从中国的经济实力出发,应该放弃成本昂贵的空间站。中国采用一种新的空间运载工具的关键技术,通过地面站的遥控系统,宇航员在维修上的时间可大大降低,同时也将大大降低空间站的维修费用。

[杜宗潆译自China Daily,1996年4月23日]

美向“爱神”小行星发射卫星

美国航天局发射一颗目标罕见的卫星,仅仅围绕一颗小行星飞行,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卫星的全称是“近地球小行星会合点”,简称NEAR。现在正向“爱神”星飞去,预计3年后才能到达目的地。然后在那里用1年时间绕该星飞行。这颗小行星是一位德国天文学家大约100年前发现的。他用希腊语“爱神”给这颗小行星命了名。但是这颗小行星并不那么可爱,形状像一个坑洼不平的长马铃薯,大约36公里长,13公里宽。白天灼热无比,夜间寒冷异常,是离地球2亿公里之内飞行的无数大宇宙石之一。“爱神”的运行轨道离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多数小行星运行区很远,而爱神小行星的轨道离地球是相当近的,以致有些人担心总有一天会撞击地球。科学家对小行星很感兴趣,据说这些小行星含有早期太阳系所含有的物质。这些物质已存在大约45亿年之久,天文学家希望,对“爱神”星的研究将会使他们了解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

[陆家训译自《科学报道》,1996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