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工业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就如何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全球变暖虽然可怕,却基本上是个恐怖故事,并不会成为现实。无论如何,如今绿色和平组织和怀疑派都稍有安慰——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减少废气排放量的有效途径,从而可减缓温室效应。

1996年6月下旬,环境问题首脑级会议在纽约召开,讨论了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今年12月世界发达国家的代表将在日本东京聚会,为2000年以后减少废气排放制定具体规划。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与会的发达国家中只有英国和德国有可能达标 · 在世纪之交将废气的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美国政府最近承认,届时美国的排放量则有可能上升13%。

与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谁该作出让步还在争论不休。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的废气排放量将超过发达国家。为了世界共同的未来,到底谁该作出让步?对这一问题虽然目前还未有答案,但下列3个方面达成的共识,使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出现了些许曙光。

★不后悔原则 绿色和平组织和怀疑派多年来一直在呼吁,治理环境的成本居高不下,拼命发展工业有点得不偿失。但是,今年早些时候世界2000多名经济学家(包括6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在美国签署的宣言中说 :有多种减少大气排放知方法,其总体收益大于总投资。为进一步达成共识,争论双方的专家开始关注政策性的引导,是采取廉价政策呢(如鼓励购节能用品)还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如降低对矿物燃料的津贴)。

世界著名的绿色和平组织最近在阿姆斯特丹发表了一份报告称,西欧国家政府每年对燃料矿物用户的津贴高达100亿美元。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世界各国这样的津贴高达2300亿美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宣布,仅在发达国家裁减对煤炭工业的支持一项措施,每年就会使排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上亿吨。当然,各国的行政部门是不愿取消津贴的。比如,德国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因煤炭工人的压力不得不撤销了减少煤炭产量的计划。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组的估计是,如果采用廉价的节能措施,在未来10年内全世界对能源的消耗将降低30%,否则,只会降低10%。

之所以各国的政策缺乏决断,部分原因是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对现有能源市场的走向尚未有定论。在家用电器中,电冰箱可谓问题的焦点。有些研究人员也争论说,如果消费者明白电冰箱这类电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会消费多少能源,他们就会购买节能的品牌;但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现在的消费者已经很成熟了,知道如何为自家选购节能家电。

★可转让型排放量 预算绿色和平组织和怀疑派的另一个共识是,不管政府制定什么样的新目标,这些新目标应该通过国际认可的系统加以观测落实。具体一点说就是,每个国家每年向大气排放多少污染物是有一定数量的,称之为排放预算。部分预算可以在公开的市场上买卖,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排放量的国家就可以转让预算赢额。相反,不能廉价降低排放量的国家可以购买别国的预算赢额。

这一措施显然对发达国家有利,因为至少可以从发展中国家廉价买到排放预算。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估计,发达国家从他国购买预算赢额还是非常划算的,可以降低7%的成本。但是从政治方面考虑,转让污染是很不人道的。多数国家将可能申请最高的预算配额。另外,还需要非常严格的制度,对排放量超标的国家实行严厉的惩罚。

★向可再生型研究倾斜 争论各方都接受的第三点是,政府应当增加对可再生性能源利用研究的投入。虽然风及太阳能利用的成本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整体而言,可再生性资源的利用仍然比矿物资源贵。现在连怀疑派都意识到,万一世界气候恶化,在这方面花点钱还是值得的。现在研究可再生性资源,将来万一不得不大规模使用这种资源时就比较省钱省心了。当然,同现在就开始减少不可再生性资源相比,其中研究的投入是相对较高的。

当前,发达国家对可再生性资源的研究的确略有投入,研究经费已经从1993年7.84亿美元增加到了1995年的8.78亿美元。但是,对核能的研究每年高达50多亿美元,占去研究预算的一半还多。核电站虽不排放温室效应废气,但是,除了少数核大国外,没有几个国家认为核电站是和平解决全球变暖的有效办法。不管正确与否,人们对核事故的恐惧大于对天气变暖的忧虑。

各国政府之所以在可再生性资源研究方面动作迟缓,部分原因可能出于对煤炭、石油及核工业政治力量的担忧。因为可再生资源工业的兴起必然会使传统工业衰落。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1997年5月,英国石油公司老总表示了对未来世界气候的忧虑,表明同世界石油集团的老总们有了分歧。他说 :如果我们都对地球未来气候负有责任的话,那么现在就应当开始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了。

但这并不表明英国石油公司完全接受了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目前它尚不愿支持东京会议制订严厉的新规定,这就表明,有些石油公司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开始考虑环境问题了。英国石油公司虽然仍然依赖于石油收入,它还拥有可观的太阳能产品,同时,和其它大石油公司一样,天然气的储量也很可观。由于天然气单位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少于石油,出于环境问题的考虑,估计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会上升。可以想象得到,不久就会有大石油公司呼吁制订更严格的标准,然后,各国的政府部门就可以放手动真格的了。

[The Ecnomist,1997年6月14~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