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上海瑞金医院神经科分来了一位刚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毕业的年轻医生,能分在名扬全国的这家上海市级大医院,使他兴奋不已。他暗下决心,要通过虚心求学和刻苦努力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神经科医师,为瑞金医院争光。20年后的今天,这位当年的年轻住院医师已经成长为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并且是全国知名的帕金森病的研究专家。几天前,《今日启明星》专刊记者约访了这位受人尊敬的神经科专家、新近荣获上海第三届“十佳启明星”称号的陈生弟教授。

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陈生弟说他很幸运,能在一毕业即留在瑞金医院这样一所敬业求知气氛极浓的全国一流医院。陈生弟从事的神经科的研究诊疗工作同样是一个赋予一颗有准备的大脑多次机遇的学科。

讲到神经科学家,人们不禁会顿生敬意,因为这一学科与人的大脑,与记忆、与人体的“司令部”指挥系统密切相关。近年来人们经常听到的两个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病症一“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都为典型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患。对这两种疾病的病因、诊疗研究构成了当今神经科学研究中颇具吸引力的前沿学科。目前已知这两类疾病患者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5%~3%,且这一比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而呈扩增之势。老年痴呆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严重减退,甚至认不出自己的亲人,生活不能自理;帕金森病患者也由肢体震颤运动迟缓,逐步发展为生活难以自理。这些患者不仅本人痛苦不堪,而且给整个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心理、经济负担。对这两类疾患,现代医学目前尚无治愈良方,但医学科学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陈生弟是1983年在上海二医大读硕士研究生时与帕金森病打交道的。他当时的导师、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徐德常教授鉴于帕金森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大,国际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日益重视,而国内在这方而的研究处于相当薄弱的状态,徐教授想通过确立这一课题推动国内的研究。导师的这一选题成了陈生弟矢志不移的学术追求。1988年在硕士毕业两年后,陈生弟继续在二医大攻读神经病学博士学位,主攻方向仍是帕金森病,博导是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周孝达教授。6年的研究生阶段学习、科研经历和此后不间断的科学探索和临床实践使陈生弟专业知识的根基越夯越结实。

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时年36岁的陈生弟医师在帕金森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三项世界第一的佳绩 :第一个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脑电地形图研究帕金森病猴模型神经生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第一个应用肽类药物一一脯-亮-甘酰胺拮抗神经毒物甲苯四氢吡啶的神经毒并显示独特作用,此后作为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同志一起第一个应用操基因直接转染法移植治疗实验性帕金森病。

95年初,陈生弟教授赴位于美国休斯教的贝勒医学院,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从事博士后研究。先于此之前,陈生弟在91年被破格晋升为二医大副教授,94年11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瑞金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

在贝勒医学院学习期间,陈生弟教授获得了一项重要发现。他发现从帕金森病息者血清中纯化的免疫球蛋白被注射到鼠的中脑黑质部位时,能大大地摧毁鼠的多巴胺神经元。这一研究结果首次证实帕金森病的重要免疫学改变,对最终阐明人类帕金森病的病因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年学习期满后,贝勒医学院的同行都希望他能继续留下工作。但陈生弟仍按期回国,他深知此刻他的亲人、他的同事、学生都盼着他回来,实验室里更有新的课题等着他。他的导师、国际著名神经病学家斯坦利 · H · 艾帕教授特致函上海二医大校长王一飞教授,称陈生弟是他所见到的国外访问学者中最优秀的一位,并代表贝勒医学院神经科欢迎他随时来贝勒继续研究。

回国以后的陈生弟更忙了,作为承上启下的我国神经病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只有带教出一批更为年轻的专家,才能使学科建设不断朝前推进。目前他已培养和正在指导15位研究生,每年有一个全国性的神经科青年医生进修班在瑞金开班,陈生弟对此倾注了大量精力。通过他和同事们、学生们的共同努力,这两年来他们在理想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建立、帕金森病的脑细胞转移和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显像研究、临床诊治方案等项研究中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这些年来,陈生弟担任的各种学术、行政性工作不断增多,除了神经科主任一职外,他现兼任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二个实验室、一个教研室的主任;一个研究中心的主任;七项全国性或上海市学术性组织的委员或理事;八家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杂志的编委。然而陈教授心里很清楚,他第一位的身份、第一位的职责是一位医师,一位神经科的临床医生。他很看重直接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每天早晨的查房、每周两个半天的专家门诊和专病门诊他极少不到。很多患者慕名来找陈先生看病,许多病人为了能挂上专家门诊的号,起早排队。目睹此景,陈生弟益发感到自己的责任。他说,我再忙也要挤出时间,绝不能让病人失望。

长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直接为病人服务,也使陈生弟受益不浅。他说,这些年我的进步离不开病人,病人是我最好的老师。陈生弟说他日常工作时间的70%用于临床,另外的时间则主要用作带研究生、做课题、完成党务和行政工作等。除此以外,他每年都要为二医大的研究生、本科生及全国神经科医生进修班学员上课,这些都是有指标的硬任务。二医大的校报在一篇文章中称陈生弟是一个“负荷型专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多年坚持,在医教研三方面同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陈生弟还是论文的高产者。十几年来他已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80多篇论文(90年至今每年都有5~6篇);他为主或参与完成了10本专业著作的写作任务。目前他正在主编两本专著,一本是《帕金森病》、一本是《锥体外系疾病》。这些年来他完成的课题不下十几个,其中得到了省、部、国家级科技进步奖7项。

一个高年资的临床医生在工作之余潜心将自己的工作进展、心得记录下来,这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是至为重要的。陈生弟说他都是利用每天晚饭后到就寝前这段时间以及双休日时间完成写作任务,基本上做到日有所思、日有所记,每天都写一点,日积月累,一篇篇30论文就出来了。

陈生弟在说这些时,语调淡淡的,因为这一切都是他每日生活的一部分。而在我听来,这位陈医生简直就是一位伟人,其伟大在于他的实在,每日不放弃既定的目标,有所思、有所记并常年坚持。陈生弟做到了这一条,看来,有成就的人和平庸之辈的最大差别也许就在于怎么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

当然陈生弟能做到这一点,也得益于他的家庭的支持,他的同是医生的妻子十分理解丈夫的工作价值,操持了几乎所有家务,使陈医生能全身心地投身于工作、写作。

陈教授待人谦和、乐于助人,对青年一代医师更是多方提掖,在病家和同事中有极好的口碑。

努力勤勉、工作第一、患者第一;既有远大目标,又能脚踏实地;善人意、乐于助人,这些都是陈生弟素质的体现。他的成功经历表明,在当今这样一个高科技时代、分子医学时代,这些传统的人之美德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成功之本。

从当年跨进瑞金医院神经科大门到今天已整整20年了,陈生弟也从一名普通的神经科住院医生成长为我国帕金森病研究、诊疗的知名专家。相信不用再过20年,在陈教授及其同事的奋斗拼搏下,我国的神经病学研究将在世界占有她应有的地位,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江世亮写于1998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