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一位来自浙江温州的农家子弟考进了江苏工学院电气工程系,4年本科毕业后,他分到了浙江一家化工厂技术科工作,仅隔半年他就一举考到上海交大管理学院,从硕士到博士;从讲师一直到教授、博导、管理学院副院长。从农家子弟到名牌大学的博士导师,这无论在任何社会都会被认为是成功的标志。几天前,我在上海交大浩然高科技大楼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的办公室与这位同时也是两次启明星计划受助者的金融和管理专家见面。家乡口音依然浓重的吴冲锋教授并不愿花多少时间谈他的成长经历和他已经取得的成绩,而主要向我介绍他目前非常投人的现代金融工程研究课题。

吴冲锋告诉我,他从1991年起就对金融感兴趣,并开始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课题。1994年他申报的“基于期货市场信息和时滞信息的决策与控制研究"获得当年启明星计划的资助。吴冲锋说,这是他涉足金融研究的第一个项目,此后,他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1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资助。对于启明星计划的远见和及时的支持,吴冲锋至今感念不忘。吴冲锋受过扎实的理工科和管理科学训练,这些训练加上个人的努力,使得他逐渐成为系统工程、决策咨询方面的专家,他现在的几个主要的学术任职中就有: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建设银行上海分行经济顾问等。正是这些知识和学术背景使得吴冲锋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涉足到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现代金融工程研究。

所谓合适的时机不难理解。近10年来的社会生活中,恐怕没有什么比股票、债券、期货、期权、汇率、利率等名词更为迅速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几年前的那场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人民几十年时间辛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这场不见硝烟的金融战争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我们怎么来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身处全球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当今时代,如能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熟悉各种相关的现代金融工程产品知识,也可能便一国的财富有效放大,而这些都需要有一大批金融专家的智慧。

美国是从60年代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有一大批物理学家、数学家进入华尔街。有专家指出,美国称霸有两条途径,一是它的军事科技实力,二是它对全球金融的操纵能力,对此我们不得不防。要防就得首先进入这一领域、熟悉这一领城,吴冲锋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事金融工程研究的。

所谓合适的研究方向,据吴冲锋介绍,当今的金融研究已从描述性时代和分析时代进入到金融工程时代。同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一样,金融工程在自身理论体系支持下,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相应的产品;吴冲锋从事的研究工作,就是主要采用数理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手段等来帮助客户定量分析和设计金融产品,吴冲锋认为这方面的市场非常广阔,潜力无穷。

毋庸讳言,就金融研究的经历和资历而言,吴冲锋还只是小字辈,但由于视角新和起点高,这位后起之秀在国内金融学术界开始让人刮目相看。例如他关于立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观点和“一篮子货币”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全球基准货币研究通货紧缩的新方法,用于深入研究我国近期的通货紧缩问题。通过选择不同的参照系数,考虑人民币/美元汇率、以及日元/美元汇率、世界原油价格、有色金融价格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定量地考察了我国近年物价变化的实质原因,阐明了我国近两年来的物价下跌基本上是正常的物价回落,同时也阐明了近两年来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再如,他利用协整等方法深入研究了国内外期货市场的价格关系,并对上海金属交易所、深圳金属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铜价格进行了引导协整关系的检验。结论表明上海金属交易所和深圳金属交易;所的期铜价格总体上存在协整关系和即时的引导关系,不存在跨市套利机会;上海金属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铜价格总体上不存在协整、引导关系,这反映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还有一定的距离。

吴冲锋作为第一作者的《金融工程研究》一书已由上海交大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金融工程研究第一 本专著。

正是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上海交大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于今年2月宣告成立。由吴冲锋任常务副主任的这一研究中心汇聚了国内外的金融研究权威,有“欧元之父”之称的1999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蒙代尔教授也应邀出席了该中心的成立庆典,并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3月30日,中心再次举行高水平的金融研讨会,邀请到美国开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5位资深金融专家就风险投资与纳斯达克市场的作用:现代国际投资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与运作方式等专题作了报告。吴冲锋说接下来还有不少合作课题,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中国的金融市场,愿意和他们一起;合作研究。

吴冲锋目前共带了15位博士,其中6位博士后,一个导师带这么多博士在目前的高校实不多见,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金融研究领域的火爆。吴冲锋建议我有机会认识一下他的这批很出色的学生,他说如果没有这些博士生的大力参与,不少课题的完成是难以想象的。

[江世亮采写自20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