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建立个人生活方式和基因库的计划于2002年4月下旬在伦敦启动——英国生物银行希望从50万名中年英国人中记录他们的血样、饮食习惯、吸烟情况等各种生活方式的细节。然后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为期10年的追踪,旨在找出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等疾病与个人生活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可能因吸烟致使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癌症等与人体疾病相关的基因输入并充实该库。

英国惠康信托基金会的董事长M · 德克斯特(Michael Dexter)说,“这项计划是人类基因组项目完成以后的后续项目,从而可以证明我们过去所做的一系列研究确实是有益于健康的。”一个由生物银行捐助者创建的监督委员会将制订出享用数据库的具体条例。德克斯特提出:为了让这个项目取得成功,应该使那些专题研究人员有权力进入数据库,因为“药物的研制工作最后是由他们来完成的。”这些条例将受到严格详尽的检查。伦敦的人类基因预警(Human Genetics Alert)公司的协调者戴维 · 金(David King)强调,“关于生物银行和工业界的关系还需要我们的努力,从而最终使公众真正从中受益。”惠康信托基金会的发言人说,大规模招募志愿者工作将在2004年开始。真正的考验在后面——当医生们开始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整这个项目的时候。

德克斯特说,“这是一次使民众接受这一种新的生物学概念的好机会”。

[丁依柠译自Science Online,2002年4月29日]

生物技术在预防疟疾中发挥作用

科学家在解除蚊子传播疾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进展——改变某些蚊子的基因使其传播疟疾的效力减弱。这一研究说明,通过遗传工程可战胜这种致命的疾病。疟疾是由蚊子所携带的生物体引起的,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传染上疟疾,3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大多数受害者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儿童。

由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的莫瑟尔 · 塔克斯拉纳领导的一科学家小组在实验中(改变传染老鼠疟疾蚊子的基因)鉴别出一种SM-1分子,该分子能阻止疟原虫从蚊子的腹部向唾液腺转移。他们将这种分子的基因注入蚊子体内,然后利用转基因蚊子进行了两次试验。

在第一次试验中,他们研究了这种蚊子叮咬传播疟疾的老鼠后会产生什么结果,发现只有一半的蚊子传染上疟原虫。第二次试验结果更为成功,科学家想了解转基因蚊子能否将疟疾传染给老鼠,试验中没有发现被蚊子叮咬的老鼠传染上这种病;在其他的试验中,被传染的老鼠数量也大大减少。

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福蒂斯 · 克费塔斯认为,这一研究为人类削弱蚊子传播疟疾开创了一条新路,但不知道这一研究是否适用于人类,因为人类患上这种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引起的。

[陆家训译自“科技新闻”(美)2002年6月11日]

色彩:诱捕猎物而非求偶

正像闪光眩目的拉斯韦加斯城吸引着游客来到赌桌旁那样,织网的刺蜘蛛用它色彩鲜艳的背部将毫不设防的猎物诱捕到网中。

康奈尔大学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系的动物行为专家马克 · 豪伯(Mark E · Hauber)说,这种对颜色致命用途的发现刚好与传统的观点相反。一般都认为,在动物王国里,颜色是用来吸引配偶,而不是引诱敌人的。

豪伯说,鲜艳的彩色和对比鲜明的图案在设陷阱捕猎中本应十分少见,因为显眼的色彩从理论上来说与静态捕猎者是矛盾的。一般来说,动物在设计好陷阱后都用坐着等的战略来抓捕猎物,颜色和图案只会引起猎物的警觉。然而,会织网的蛛形纲动物,像澳大利亚的刺蜘蛛颜色非常鲜艳,身体上还有对比明显的图案,豪伯发现,它们背部的颜色越鲜艳,捕猎的成功率越高。

这与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背道而驰。颜色是一种引诱性特征。鹦鹉等一些动物的颜色可以帮助它们隐藏于热带雨林之中,其他动物的颜色则用来求偶。但在这种情况下,颜色将猎物诱捕到网上。也许颜色本身让昆虫看起来像是朵花,结果最终被引诱到了网里。

豪伯一直在澳大利亚东北部观察刺蜘蛛。他将黑墨水涂在蜘蛛有黄黑相间条纹的背部,结果背部变黑的蜘蛛捕到的猎物总是少于其他蜘蛛。

[曹淑芬译自“科学日报”(美)200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