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中部地区,当地居民一直沿袭着捕杀和食用猿猴的古老习俗。这或许就是一触即发的第二种艾滋病的祸根,人类是否正面临新一轮的艾滋病危机——

艾滋病危机的再度高峰期

艾滋病的元凶是由2种类型的HIV(人体免疫缺陷性病毒)构成的。天生就寄生在人体上的病毒从根本上讲是不存在的。但病毒却会以除人之外的任何一种灵长类动物为寄生载体存活下去。这些病毒广泛寄生于栖息在非洲中西部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的身上。

最初,人类对于病毒的感染,或许就是那些常年对黑猩猩和猿猴进行肉食加工和买卖的饱尝口福的猎人们。他们在加工这些灵长类动物时,随时都会出现因操刀不慎划破伤口而导致病毒侵入人体之内的情况。这些病毒又会通过人们的性行为相互传染开来。

由于艾滋病病原体的潜伏期较长,故当发现病况的征兆确诊病情的存在时,艾滋病早已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据统计,在过去的20年间,因艾滋病死去的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今后20年间的死亡人数,预计会达到该数字的3倍即6000万人。医生和志愿者组织都在不遗余力地试图根除艾滋病祸源的扩张。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已开发出一些治疗方法并努力实施一些预防艾滋病的启蒙教育等对策。然而,不管人们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是否警觉到,艾滋病的再次危机高峰或许正不宜而战地悄然袭来,许多证据和迹象表明——

下一轮艾滋病危机绝非危言耸听

图为艾滋病病毒模式图

令人担心的研究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灵长类动物或许正是诱发第二种艾滋病祸源的病毒寄生体。研究人员正在努力,试图从理论上阐明这一问题。他们公布的研究结果确实发人深省。最近,由法国和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发表的报告书披露,他们从非洲中部的喀麦隆捕获的灵长类动物身上,发现了多种与HIV相同的类似病毒。

更令人倍感恐慌的是,他们的调查还发现,当地的居民家里所饲养的宠物和家畜中,仍把灵长类动物同其他动物一块混养,待养肥后宰杀食用。这样,带病毒的灵长类动物的血液就会很容易地与人体接触发生交叉感染。这些病毒在野生动物身上均已发现,已不是什么新闻。自从人类对艾滋病的研究开始以来,已经发现并特定出许多类型的SIV(猿猴体内免疫缺陷性病毒),并对它们的遗传基因层次进行过比较和分类。

无论哪种类型的SIV,都能通过血液和体液触发感染。一旦受到感染,病毒就会在动物细胞中长期生存下去。如果该类病毒寄生在原先有病毒的灵长类动物主人身上,由于它们之间的适应与亲和性,故SIV病毒不会对它们的主人造成伤害。但若SIV病毒感染到其他从未携带过这类病毒的新类型的灵长类动物体内时,就会引起致命的症状,并很快使其死亡。由此看来一一

SIV病毒参在异种间交叉感染

短尾猴在被一种叫做“斯蒂曼卡贝伊猴”携带的SIV病毒感染后,会携带上与艾滋病同样的病毒。天生携带SIV病毒的“斯蒂曼卡贝伊猴”是将病毒感染给人类而它自己却安然无恙的一种灵长类动物。研究表明,HIV-I型病毒来源于黑猩猩身上特有的SIV病毒。喀麦隆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天人类正受到新的SIV病毒的日渐迫近的威胁,而且这种威胁的直观感觉已越来越明显。受病毒感染的血液,只要稍微与其他媒体接触,就会发生交叉连环感染。事实证明,再也没有比直接食用由携带SIV病毒的黑猩猩的肉烹饪出的美味佳肴更容易感染这种病毒的了。然而,人类对这一忠告却置若罔闻,猎杀黑猩猩、毫无顾忌地进行肉食加工以及大规模饲养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依然有恃无恐。

在喀麦隆从事调查活动的以哈特尔斯博士为首的一个小组,设法搞到了788只专供食用而遭捕杀的猿猴和专门作为宠物饲养的猿猴,对它们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在供调查研究的16种猿猴中,只有3种类型的猿猴一只也没有被感染上SIV病毒,其余13种类型的猿猴,被感染上SIV病毒的约占整体数量的差不多20%,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未知类型的SIV病毒已发现了4种。

在自然界,究竟有多少种类的SIV病毒存在,眼下仍不得而知。从这次的调查来看,也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由于调查的范围极其有限,所以不可能将栖息在调查地城内的灵长类动物的全部物种一一弄清楚。所以说,究竟哪种类型的SIV病毒是造成人类传染病流行的祸根和原因,迄今仍然一头雾水。实验表明,大多数SIV病毒都会使人体细胞受到感染。然而试管中的实验结论与现实世界的感染现象却不一定相吻合,或者说结果未必完全一致。“如果不接触感染,病毒的传染机率和可能性可以说是极低的,异种之间的感染现象发生的很少”,参与本次调查活动的亚拉巴马大学的哈恩教授说。

动物的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一般是十分罕见的。哈特尔斯警告说,尽管这样的灾难会很少发生,但是一旦“火山爆发”就会立刻演绎成一发不可收拾的需要付出极其惨痛代价的可怕后果,这样的历史教训不胜枚举。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已开发出能鉴别不同类型的SIV病毒的血液检验法。这种检验方法与通常人们应用的艾滋病检验方法不同,新方法不仅能够对传染病疫情的发生预先提出警告,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便早期没有发现疫情,也能及时遏制住新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图为非洲艾滋病患者

医生们和环境保护专家建议,应对经营野生动物肉的商业行为予以法律规范,因为从事灵长类动物猎杀和经营食肉买卖的猎人们,感染SIV病毒的危险率依然在增多。猎人们一旦被垂死挣扎的动物抓破伤口,就会瞬间产生感染,随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疫情蔓延。这样的惨痛教训和付出的沉重代价,人们迄今仍有切肤之痛。野生动物经营法治化势在必行。

但目前的执法难点之——是,越是贫困的地区,人们的风险意识和法制概念越淡薄,因为经营野生动物肉是一桩赚钱的无本生意,故诱惑着人们不惜前赴后继、铤而走险。据总部设在非洲的联合国“野生动物食肉化的危机对策委员会”的官员披露,每年出自非洲中部猎人之手捕获的野生动物,已远远超出100万吨。无论森林多么原始、茂密和幽深,现在的森林公路都会使其变得失去神秘的光环而车轮滚滚、四通八达起来。这样,山路通到哪里,狩猎区就扩张到哪里,这就必然会大大刺激原本就如日中天的野生动物肉的商业贸易更加火爆。

据悉,现在已有4000万人的HIV病毒携带者。消灭和预防艾滋病的对策早日出台、已成为各国政府刻不容缓的一项重大使命。然而,对第二类艾滋病(即SIV)祸源的警惕,依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每当自然界中发现一种新病毒的存在,科学界的任务就是必须尽快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并找到有效的根治方法。否则,人们的恐怖心理将会愈来愈严重和愈来愈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