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推动社会进化_陈万新

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灵长类动物群体中雌性的数量占据着主导地位。在雄性占统治地位的世界里,離性远远不是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仅仅是旁观者,而事实上,正是她们决定着灵长类动物的进化方向,即灵长类动物群体中社会关系演化的方向。

美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过程进一步分析研究后发现:雄性的数量经常抵不上雌性的数量,常常落后一截;群体中雌性的数量通常要比雄性的数量多出好多,群体中雌性的数量越多,最终雄性的数量也将会增多,越是高级的灵长类动物群体(包括人类),其中两性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就越明显。科学家说,这项研究对于人们了解雌性在社会进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雌性数量与雄性数量之间的时间差可以用系谱图一目了然地表现出,系谱图上有很多不同的分支,显示出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弗吉尼亚大学的动物学家帕特里克 · 林登富斯(Patrik Lindenfors)说;“人类与黑猩猩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英文字母V,黑猩猩在字母V一端的高点上,我们人类在字母V另一端的高点上,人类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就在字母V的底端。”他又补充说:“黑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很可能过着群居生活,这是因为黑猩猩和人类都是群居生活型的。”

社会进化有三种模式:雄性数量和雌性数量的多少与社会进化没有关系;社会进化可能是被一种性别推动的;雌性与雄性二者之间的和谐交际共同推动了社会进化。林登富斯说:“如果是一个性别推动了社会进化,那么由这种性别组成的群体的数量变化,比如说一个群体中雌性的平均数量增加,那么另外一个群体最终也将发生变化,只不过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有个时间差而异。”这正是科学家们潜心研究并最终发现的一个理论;雄性数量的变化总是落后于雌性数量变化。他们的这一结论现已在《生物学通讯》杂志上发表。这项研究的范围覆盖了近40个物种,其中包括狒狒、黑猩猩和短尾猿,她们都过着性别混居的群居 · 生活。那么,为什么雌性总要倾向于在较大的群体中生活呢?科学家们相信群居生活对雌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现成的食物对她们能否成功地繁術后代至关重要。

与雌性必须要孕育后代不同,雄性可以在任何时候与雌性交配,并且是交配次数越多越好,因此雄性更倾向于做一个独立的、自由的“职业队员"。林登富斯说:“雌性群体中能够受孕的数量对于成功繁衍后代非常重要。”他引用行为生态学家珍妮 · 奥特曼(Jeanne Altmann)的话说:“雄性应该到雌性群居的地方。”奥特曼和其他科学家认为雌性能够成功地吸引更多的雄性来到她们的群体将会提高交配成功率、降低婴儿的死亡率。研究结果也表明雄性能够更好地觉察到食肉动物的侵犯并能很好地保护幼小的下一代。

欧洲灵长类动物联盟主席彼得 · 凯普勒(Peter Kappeler)举例说:“如果一个群体中所有的雌性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发情期,这样对于一个雄性想同时控制众多雌性来说是极其困难的。结果是,大多数的雌性将和不同的雄性进行交配。”然而,研究人员说这种现象很少发生,因此这也就导致了雄性数量一直低于雌性数量。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进化与生态学研究员查理 · 纳恩(Charlie Nunn)说:“随着群体中雌性数量的激增,雌性需要同更多的雄性进行交配。由于群体生活中混杂交配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更易造成性传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造成其它病原体的传播。”他说,这将迟缓雄性的进化速度。

如果在灵长类动物中是雌性推动了社会进化,那么人类社会又将是什么样子呢?那么女性祖先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人类社会呢?科学家们说这是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过凯普勒补充说,这项研究和其它相关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进化非常重要,科学家可以从中找出影响人类社会行为方式演化的一些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