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间的鬼魅般联系似乎无所不在,而其结果必将影响到我们的日常世界;它有可能解释过去,它可能是生命存在的原因。

欧文 · 薛定谔把缠结现象称之为量子论的主要特征;爱因斯坦则说,“这是远距离上的鬼魅行为。”只要你布置得当,激发出缠结的孪生粒子,即可在瞬间内,使其中的一个粒子影响另一个的物理性质,即使后者远在天边。

这已不是量子世界中的珍闻,不过眼下只能见诸于精巧的实验之中。现在物理学家相信,粒子间缠结现象存在于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最近发现了令人振奋的证据,说明它也出现在我们居住的“宏观”世界。

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诸如量子计算和密码术,以及量子态的远距传送,而且可能使我们能在日常世界中,保持和控制这一量子的神秘特性。缠结可能是了解出现生命现象的关键。

几十年前,薛定谔在对两个相碰的量子粒子作数学上的描述时,发现它们相互作用后,两者的特性就难分开了。一旦它们缠结,那么谈论其中一个的特性,就毫无意义了。粒子的所有信息,诸如它们的动量、自旋,皆藏于它们的联合特性之中。故若对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施加影响,也就必影响到另一个的量子态,不论这两者相隔多远。爱因斯坦感到缠结是如此难以理解,故称之为鬼魅特性。

这一切好像是出自于科幻王国。而今,实际上许多物理学家已把缠结作为一种实验和应用的资源。量子粒子(如光子)的缠结对已可常规生产;其鬼魅特性,已应用于诸如高分辨率成像术、量子远距传送、量子密码术等。

正当缠结作为一门技术正在成长之时,物理学家却开始了解到,人们只不过抓住了它的潜在威力的表面。难道还有我们尚未发现的其他缠结形式吗?

我们关于缠结的一点知识,还是去年芝加哥大学的S · 高希小组搞清楚的。他们分析了十多年前所做的实验,其样品是含有钬原子的磁盐,他们将实验结果跟理论预言作了对比,却发现了异常。

盐中的钬原子的行为很像微小的磁石,它们会对相互的磁场作出反应,只要调整它们相对的取向,它们就像罗盘上的指针那样,总是指向地球磁场。若把盐放在一个外加的磁场之中,那么钬原子即改变原有的取向。它们对(磁)场的取向程度,称为盐的“磁敏度”。

高希等人研究了盐的磁敏度与温度的关系,他们期望磁敏度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较高温度上的额外能量将破坏原子保持最适排列的能力。事实确实如此。但在甚低温度上,原子的磁敏度很高,要高于人们预期的在通常的量子能级上的程度。高希小组相信,对于上述现象,原子间的量子缠结是唯一的解释。

这是一大发现,它表明量子缠结现象的威力想必局限于亚原子粒子的无限小世界,但它可影响到可测量的宏观尺度。

高希等人还表明,缠结会影响盐的热容量(指1000克物质升高1 K度所需的热量)。若考虑到原子间的缠结,增加一些热量,你能单独确切地测定盐的温度将升高多少。

伦敦帝国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V · 范屈彻说,这些发现极为重要。事实上,实验的结果已把缠结的神秘性与一大堆未解决的问题挂了钩,而这些问题正是科学家急需回答的。

现在,物理学家在测定和了解某种材料的特性时,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用量子和经典的能量水平去描述材料,而是必须把缠结效应作为任何精确计算的组成部分。

这些结果也暗示,在我们需要观察的地方,都有可能找到缠结引起的施加在别的材料上的明显效应。范屈彻说,“不光是在磁盐上,这应该是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

他相信最适合研究的领域,可能是高温超导之谜。范屈彻指出,超导体所含的电子对,其量子描述或波函数似乎是缠结的。

是否可把缠结视作高温超导的一个可能因素:在室温条件下,它如何使材料变成超导。由于高希发现磁盐上的缠结效应,是在1 K度下才显现,“真正令人感兴趣的是,在高温上找到某种材料展现出缠结效应”。高希认为,最终我们会在室温条件下找到这种材料。他说,“我并不认为,这是容易找到的,但我也并不认为可把它从基本理论中排除出去。总之,对我来说,这并非不可能。”

一瞥之下,这似乎是一种无望的乐观。可是最近有关缠结的发现暗示,室温条件下的缠结是宇宙中的常见现象。以色列理论物理学家彻兹尼克说,“全部真空空间皆充满着粒子对,它们都是缠结的。这是一种异常的思想,当我们第一篇论文述及这点时,很难被人接受。”他的文章发表在去年的《物理学基础》上。

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科学家T · 达脱也相信,缠结是无所不在的。他说,从薛定谔的基本方程来看,几乎所有的量子相互作用,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产生缠结。达脱说,“当你看到远方的星光,这些光子几乎可以肯定是跟恒星的原子相缠结,且一路相伴着。”毫不例外,构成你身体的原子中的电子,它们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因此我们也是一种缠结物质。

“当然,无法保证我们能利用它们”,彻兹尼克说,“我并不认为,你能将真空缠结用于某些目的,诸如远距传物”。确实,他甚至不敢肯定如何来显示(真空)缠结的存在。虽然量子场论的方程表明,它是存在的。他仍在研究,如何去做一种实验,以使真空缠结比理论(的说明)更明显地展现出来。

现在,我们所知唯一能用于实际的(缠结)形式,如用于密码术和远距传物的缠结光子,皆产生于一种“非线性”晶体(如β硼酸钡)。一个按正确角度对它入射的光子,将被裂成两个缠结光子。但光子对之间的这种缠结是一种人工产物,即是原有光子的路径和极化的人工产物。出于非线性晶体的缠结光子所有效保留的,正好是一个量子系统的信息,而不是两个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范屈彻说,“这种类型的缠结,跟不同量子系统之间的缠结大不相同。”

物理学家所需的东西,是一种纯二粒子缠结的无限制的源。不论最近的科学进展有多大,这种量子魔法的源却一直避人耳目。那么该如何进一步工作呢?薛定谔首先发现缠结,是从分析量子论的数学描述中得悉的。这样看来,数学家也许是这方面的先驱。不过数学家对此也深感头痛,特别是缠结可出现在任何东西之间,而不仅仅在两个粒子之间。

现在,理论家还未能看到一个给定的量子系统,并指出它是否缠结。只有在少数的几个特殊情况中,才有可能。范屈彻说,“虽然我能定义缠结为何物,也许我能写出这个是缠结态,而那个则不是;但若你给出一个态,问它是否缠结,我确实无有效的方法作出回答。”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维也纳大学的C · 白路克纳最近又提出了另一种基本的缠结形式:时间上的一瞬间之间也能缠结。

他们是通过实验而得出这一结论的,即检查量子论如何把相继的单一量子系统的测量联系起来。例如,测量一个光子的极化,你将取得一个具体的结果,稍后再重复测量一次,你将取得第二个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白路克纳和范屈彻发现了过去和将来之间的联系,正是第二次测量光子时,发现它能影响到光子先前的行为。“这真的令人瞠目结舌。”

研究者相信,时间上的瞬间缠结暴露了量子理论中的缺陷。从理论公式上看,信息在时间上不能向过去传送。这还意味着,量子论似乎弯曲了因果律;此外,时间上的缠结,把空间和时间置于相等的基础上,从而在理论上引起尖锐的对立。

在量子论中,时间和空间大不相同,空间中的一个位置是“可观察”的,就如动量和自旋。而空间座标正是量子粒子拥有的另一特征;另一方面,时间的流逝总是背景的组成部分。一个粒子具有特殊的自旋值、动量值和位置值,但它不可能有特殊的时间值。

若时间上有缠结,那么应该看作是可观察的,但没有一种方法可将此写入量子论中。范屈彻说,“一些人曾尝试过,若要有一个可观察的固有时间,结果总是违反量子力学中的某些东西。看来,量子力学在某些地方需要重写。”

白路克纳的实验指出,我们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知识,可能缺失了某种重要的东西。空间中两个相隔客体间的缠结已经告诉了我们,空间并非像经典物理所说的那样,横跨在宇宙上的两个粒子的瞬间因果联系,不是任何现行宇宙学理论能解释的。而今白路克纳的结果,似乎把这个现象扩展到时间上相隔的事件之中。

我们知道,相对论和量子论必将结合在一起,若我们打算建立一个宇宙如何运行的“最后”理论的话。要想从白路克纳结果中看到更多东西,还为时尚早。但可能这是关于为何建立这种理论的一条线索。

同时范屈彻认为,如高希所指出的那样,缠结也能产生宏观的效应,这一伸展是否可推理出:量子缠结可能是了解生命的关键。

量子力学描述了原子如何组成分子,因而也为化学奠定了基础,而化学为生物学过程奠定了基础,这包括新陈代谢循环和复制。可能缠结支持突变的宏观特性,即我们称之生命的东西。彻兹尼克和达脱揭示出,在全部时间中,缠结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和我们身体内部。这仅仅是添加一些神秘性吗?范屈彻说,“我想,我们将能看到更多的(缠结)效应,以不同的角度来诠释某些(研究)结果,那将是更有价值的。”

开拓我们正在打开的缠结知识领域,我们总将有一天能够利用缠结来创造出新的生命形式。现在听上去也许有些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