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每个人平均每天晚上做梦6次,但是每星期只会清楚地记得其中的一次梦。而据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动物也做梦,只是不会区分梦境与现实,如果它们醒来时能记得梦,那就会引起极大的混乱。

梦境与现实

“如果一个人在梦里穿越了天堂,并收到了一朵鲜花作凭证;如果他梦醒时鲜花还在手中……那么,又会怎样?”英国浪漫派诗人泰勒 · 柯尔律治用这些诗句描述了梦境与现实的分界线。

每天晚上在我们睡后不久,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那就是梦的世界。这个世界似乎可以随手触摸,但却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东西,至少在物质上是这样。柯尔律治在梦乡的迷茫中写出最美的诗句,他坦承,著名诗篇《忽必烈汗》是他做梦做出来的,他醒来以后就赶紧把诗写出来,因为头脑走神,诗作的结尾部分就忘掉了,没能达到“完美”。无独有偶,著名小说家雪莱夫人那部大名鼎鼎的《弗兰肯斯坦》,也是根据梦幻写出来的。化学家凯库勒在梦里看到一条蛇咬着尾巴旋转,这个梦境给了他灵感——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图由此产生。

毫无疑问,我们的大脑里开辟了可供我们夜晚探望外部世界的窗口。一般情况下,我们进入梦乡时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是清醒的。心理学家何塞 · 冈萨雷斯为《趣味》杂志做的一个调查报告《西班牙人的梦幻活动与梦的质量》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几乎有一半的人或多或少地都做过非常真实的梦,直到醒来几分钟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只是南柯一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梦是什么?梦为什么这样离奇,这样断断续续?梦有什么好处?

调查报告指出,42.1%的西班牙人认为梦幻活动对人的肌体有利;26.3%的人认为梦境没有意义,14%的人认为梦境有意义;31%的人相信做梦是在预示着未来;1/5的人多次在梦里遇见的事情后来发生了;有5%的人在梦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诠释:从宗教到科学

迄今为止,做梦还是神经学未知的领域,神经学的研究借助声像图检测仪(类似测谎仪,可自动检测某些生物信号的活动)和最新脑部检测技术(如扫描仪和正电子成像仪)来了解神经活动的本质。直到不久前,对噩梦和做梦者头脑里超现实图像的解释还属于僧侣、修行者,巫师和算命先生的职能范围。

在古代社会,做梦被认为是人类与超自然力量接触的手段之一,是了解当前和未来事物并与亡灵世界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早在文字刚刚产生的时候,就出现了对梦的描写与解释——6500年前,叙利亚的两块石板上就完整地记述了与梦境有关的事。后来的巴比伦、中国、埃及与其它古代文明都特别关注梦幻活动,甚至赋予梦幻以神圣的价值与意义。例如在犹太人的《塔木德经》里有217处明确提到做梦与预言的关系。《圣经》里讲述的梦有60个之多,其中多为显示预兆的梦,如约瑟叙述的7头肥牛和7头瘦牛的梦,雅各梦见从地上登入天堂的天梯。在穆斯林国家里,对梦的崇尚通过《古兰经》传播:穆罕默德在死前说道:“在所有的预言里,只有梦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梦的奥秘才刚刚起步。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把梦的世界说成是“一条通往潜意识的路”,是人心灵的一部分,在我们清醒的思想里被压抑的幻觉或心理扭曲进入了这部分心灵之中。这位精神分析学之父认为,当人的大脑睡着的时候,被禁锢在潜意识中的愿望就通过梦来“进入前意识,并由此再进入意识之中”。但是在头脑的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有一堵墙,梦里的语言可以从这堵墙渗透,过滤和解密出来。释梦是将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挖掘出来解决情绪问题的一个工具。

众说纷纭

在20世纪初把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家,并不是只有弗洛伊德一个人。荷兰一名心理学家对亚里士多德描述过的所谓清醒的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清醒的梦就是睡觉的人知道自己在做梦并能有意参与或影响到梦境。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文 · 霍尔在1940年指出,他收集了5万多份关于梦的报告,他通过这些材料寻找梦中的共同因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梦表达了自我、家庭、朋友和社会环境等概念。霍尔认为,一些梦的因素频繁出现,反映出一个人清醒时关注的事物,甚至可以从中推测这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

有的人在研究“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者关系,有的人则在对做梦者进行电子脑造影。汉斯 · 贝格尔在1929年证明人在清醒和睡眠时脑电波活动是不一样的,8年以后艾尔弗雷德 · 卢米斯指出,做梦不是一种停止脑神经活动的被动状态,而是一种整夜都在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根据脑电波活动的波动分为几个阶段。

1953年,生理学家纳塔涅尔 · 克莱特曼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她和她的学生发现,我们睡觉时会出现快速眼动阶段,我们称之为REM睡眠阶段。克莱特曼还证明,把在REM睡眠状态的人唤醒,他能很清楚地回忆起梦中的景象。

两种睡眠

克莱特曼的弟子威廉 · 德门特在1957年发现了做梦与梦中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他把梦分为REM睡眠和非REM睡眠两部分。他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中不是只有人才做梦,也不是只有人才有REM睡眠阶段。今天我们知道,爬行动物和鸟类也做梦,也有REM睡眠。法国里昂大学的专家术歇尔 · 茹韦说,REM睡眠的生理功能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是一个解不开的奥秘。各种假设当然很多:包括脑功能的生理恢复、能量的保持、巩固记忆和大脑排毒等。

何塞 · 冈萨雷斯说:“有人说,我们睡觉就是为了做梦,如果长时间没有梦,可能会引起幻觉症,即人会白日做梦,还会引起REM睡眠的压力加大,因此一些失眠者往往刚入睡就做起梦来。”

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周期性地从非REM睡眠状态进入REM睡眠状态,首先出现的是非REM睡眠。这时候在脑电图上可以看到有大量的三角形波纹,这种波纹引起深沉而平静的睡眠。在60~90分钟以后,进入REM睡眠状态。这时候的大脑活动变得近似疯狂,几乎可与清醒状态相提并论。这时伴有明显的生理现象:除了眼动加快以外,还有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科学家能解开REM睡眠状态时生理现象与做梦内容之间密切联系的奥秘。10多年以来,有一件事令神经学家们冥思苦想:有的梦是人在REM睡眠阶段醒来后回忆起来的,也有的梦是人在非REM睡眠阶段醒来后回忆起来的。那么为什么大脑在处于不同的睡眠状态时都会出现这种梦幻活动呢?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神经学家尼尔森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据他说,REM睡眠的关键因素在非REM睡眠时也起作用。他说:“这种作用可能是非REM睡眠阶段做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