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药物只能够抑制癫痫侵袭,而现在科学家正在寻求从源头上阻止癫痫发生的途径。

迄今为止,只有各种抗痉挛性的药物能够治癫痫,它们所起的作用只是抑制癫痫病的侵袭,而且并不完全有效,经常会给服用者带来让人难受的副作用。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从根本上治愈癫痫。科学家只能推出更新的抗痉挛药物。然而,加拿大神经病理学家唐 · 韦弗(Don Weaver)(见上图)正在设法研究一种彻底让癫痫病患者摆脱疾病痛苦的“梦之药”。

过去,人们总以为癫痫是与生俱来的,但实际上大约有一半的癫痫患者是在其大脑受到创伤以后才得病的。头部遭受打击,大脑受感染,身患中风,身长肿瘤或者患小儿高烧都可能引起惊厥。韦弗等研究人员试图研制出一种新药物,让那些受到上述创伤之后的人立刻服用,使他们不再需要一生服用抗痉挛药物。

癫痫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某些病例中,癫痫发生的时间仅仅只有几个星期;在另一些病例中,第一次癫痫发作出现在遭受损伤十多年以后。科学家虽然已经知道人脑受创后在细胞和生化方面发生的变化,但是有关癫痫发生的真正原因仍然不清楚。

人脑中的神经元处于不间断的活动状态,电脉冲不断地通过神经元的长线形状的轴突,而且不间断地对来自相邻神经元的信息做出反应。众多神经元在突触处通过释放一种化学信号——神经传递素来进行信息交流。部分神经传递素属于兴奋性的,它们在与自己靠得最近的神经元中触发一个脉冲;而另有一些神经传递素则属于抑制性,它们的作用是抑制神经元发“火”。大多数神经元相互之间相联着,兴奋性循环中也包含着抑制性的因素,正因为如此,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才得以控制。

一旦兴奋性信号和抑制性信号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神经元异常放电开始逐步扩大,电活动紊乱先是集中出现在某个很小的区域内,然后蔓延到整个大脑。在多数情况下,癫痫侵袭会自动终结,而终结不了的癫痫侵袭最终会夺去人的生命。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受到癫痫侵袭。例如当人在严重缺乏睡眠,过度酗酒,或者服用了某种药物时,都会使自己大脑的抑制水平降低,会表现得过度兴奋,此时人遭癫痫侵袭的“门槛”就降低了。

人脑中的结构改变和生化变化是科学家研究癫痫侵袭的两个主要方面。大多数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颞叶癫痫上,因为人最容易得该种癫痫。位于大脑旁边的颞叶中间是特别容易受伤害的海马,而海马中的多发病区域是齿状回区。科学家在研究癫痫发生时,特别注意在齿状回区域中细胞的作用。

齿状回中的神经元称作齿状回颗粒细胞,它们接收来自海马外部的兴奋性信息,颗粒细胞具有称作绒毛状纤维的长轴突,长轴突的作用就是让海马发出信息。受海马内的抑制性细胞影响的颗粒细胞是篮状细胞。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鲍勃 · 斯洛维特(Bob Sloviter)通过对鼠进行实验发现:激发抑制性的篮状细胞兴奋的神经元的死亡将导致篮状细胞进入静息状态。由此看来,是抑制作用的缺乏导致了颗粒细胞过度兴奋。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癫痫病患者长有更多的绒毛状纤维和轴突分枝。斯洛维特指出:人脑中充满着抑制的篮状细胞,当这些细胞呈休眠状态时,人脑其他区域就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观察到了在大脑皮层中生长着可能会引发其他形式癫痫的轴突。

神经元发生突变很可能是癫痫形成的另一个原因。美国加州大学的癫痫研究者丹 · 洛温斯坦(Dan Lowenstein)指出:有些新神经元可能进入非正常区域,使得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平衡朝着兴奋性方向倾斜。

人脑中发生了那么多的结构变化,那么人脑中的生化变化情况又会是怎样呢?原来,过度的神经放电导致神经传递素(谷氨酸盐)大量释放,而后又导致了细胞死亡。这个称之为毒性兴奋的过程使得人脑已受损的区域更容易受癫痫侵袭。毒性兴奋可能是一些癫痫患者随时间推移发病频率越高的根本原因。

我们来看看毒性兴奋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在鼠身上每隔一定时间施予微量电击或注射毒性化学物质;长时间过后,鼠患癫痫病的“阈值”降低了,大约过了两个星期后,少量的刺激作用就能引发鼠的癫痫发作,这就是所谓的“引燃效果”。研究人员对于这种引燃效果在人身上的反应给予极大的关注;显示兴奋的主要神经传递素是谷氨酸盐,而显示抑制的主要神经传递素是伽玛氨基丁酸。很多研究的目的是让引燃效果产生更多的谷氨酸盐突触感受器,而另有一些研究是以产生更少的伽玛氨基丁酸感受器为目的。

神经系统的一个叫“脑衍生向神经因子”的生长因子,它能使神经轴突生出更多的分叉。研究人员发现:当动物的脑受伤以后,其脑衍生向神经因子就增多十倍,脑衍生向神经因子感受器亦增多。

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发现一种与癫痫发生有关的全新种类的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这种细胞维持着离子和神经传递素的水平。如果离子和神经传递素的平衡被打破,神经胶质细胞周围的神经元就会发生过度兴奋。人脑受伤引起毒性兴奋和细胞死亡,促使兴奋与抑制之间失衡,最后发生引发癫痫病的细胞改变和解剖改变。

抗痉挛药物的一般作用是让患者降低神经元受刺激程度或者增强神经元受抑制程度。由于毒性兴奋会很快给患者造成危害,因此当出现毒性兴奋时,必须立刻采取救助,以防止患者发生脑出血。不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神经学家拉里 · 贝纳多(Larry Benardo)发现:患者只要在受伤30分钟内使用2-丙基戊酸钠,还是能够减缓癫痫发生的,他现在计划做一个试验,观察患者在受伤一小时内使用该药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