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上的专家们呼吁——

今年2月,参加英国埃克塞特举行的气候研讨会上的科学家发出警告:时光飞逝,情况窘迫。不断攀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逐渐升高的气温将迅速促进潜在地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发展,而逆转恶化的气候则要耗时数百年乃至数百万年。

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1992年联合国协议所有签字国都承诺要预防气候的“危险”变化,现任八国集团主席的英国政府召集了这次会议。可以认为,界定什么是“危险”的构成因素属于政治家和全社会的责任,但科学家们还是明确了危险的三种类型。

首先,平均气候状况有愈演愈烈的变化趋势,对这种气候变化,通过给予预警或迁移躲避,人们尚能适应。其次,这些不断变化的平均气候状况的影响有可能演变成为危险的极端事件,如2002年席卷欧洲的热浪导致约30000人的丧生。有人认为,我们已越过了危险的水平。

再次,唤醒了沉睡中的巨人——促使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像极地冰盖的消融等。我们一旦超越了这些极限就再也无法挽回,而这次会上科学家们的呼声告诉我们,人类可能已较以往更加迫近了危险的边缘。

会议虽然未能就达到的目标取得正式共识,不过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世界气温绝不允许超过前工业化时期水平2摄氏度。他们估计,CO2浓度比前工业化水平增加一倍(从百万分之275增至550),将使气温上升2℃~5℃,许多研究人员的结论认为,全球应该致力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低于百万分之400的水平。目前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只略少于百万分之380,可能在10年内就会达到400的水平。

会上提出的重大自然生态系统变化问题主要有:

西部南极洲冰原正在滑落

东部南极洲的冰原坐落在陆地上,而西部南极洲的冰原则大部分坐落在低于海平面的大陆架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约翰 · 默瑟(John Mercer)1978年就根据上述状况预测这里的冰原很可能坍塌,若整个冰原——一座又一座冰山相连滑落出大陆架,就会使全球海平面升高5米,无论冰体是否消融。

有迹象显示,冰原目前正以比其由降雪堆积形成更快的速度向海中滑落。1983年缅因州立大学冰川学家特里 · 休斯(Terry Hughes)警告说:“西部南极洲冰原不可逆转的退缩已在派恩岛岬湾区开始出现并将继续发展,直到200年后完全消失。”其他冰川学家以及最近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题研究组则不接受南极冰原正在坍塌和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发生的观点。但是在埃克塞特会议上,英国南极勘察计划主任克里斯 · 拉普雷(Chris Rapler)还是发出了不祥气候变化迹象的警告:“我们可能正在看到冰原坍塌流失的开始,这的确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原因。我们亟须整理一下全世界的资源,以便查明不断发生的情况。”证据:环绕西部南极洲派恩岛的南极大陆3座最大冰川正在迅速消失中,估计每年消失约250立方公里。这可能是一种自然松动,不过拉普雷认为,冰川的同时消融提示情况并非如此。这3座冰川总共消解了冰原的三分之一。

何时发生的?可能早已在进行中。

以前发生过吗?发生过。上次冰川消融可能发生在10万年前。

造成影响:几百年内可能使海平面升高5米。还有可能使东部南极洲的冰盖不稳,那里的冰足以使海平面上升50米。

可否逆转?在冰河期前不可能。

土壤无法吸收过量的碳

目前土壤和森林吸收由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所释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为其释放量的四分之一。由于二氧化碳水平愈高、愈可使植物获得营养,从而生长愈快,因此吸收的量正在增长。英国温弗里茨生态和水文学中心的彼得·考克斯(PeterCox)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正在帮助我们拯救自我。不过这种情况不会维持长久,随着气温升高,树木、枝叶、根茎以及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速度也在加快。到某一临界点,释放的速度会超过吸收的速度,陆地生物圈就将从二氧化碳的贮藏库变成巨大的释放源。一旦超越这道界线,稳定二氧化碳水平就需要大幅度削减其释放量。

一些模拟实验显示,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在百万分之400~500时,就会达到临界线。有专家认为,这就是危险气候变化的一个特定含义。

证据:这种潜在的演变过程是无可争议的,并且得到了小规模野外试验和温室实验的支持。

何时会发生?10~50年内。

以往发生过吗?可能百万年前发生过。

造成影响:迅速加剧全球变暖。

可否逆转?有可能。最终二氧化碳释放量和贮藏量有可能恢复平衡,但是只会在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到大气层之后。

海洋传送带停止运行

海洋热盐循环(海洋中因温度和盐度变化而产生的环流)或称海洋传送带,它把热带地区大量的热输送到地球两极。海湾洋流是其显著特点,它给西欧带来温暖。

传送带的运行是由北大西洋结冰驱动的,北大西洋结冰使致密的盐水沉降到洋底。但是如果海洋变得太暖以致无法结冰或致密的盐水被格陵兰岛冰盖消融而产生的大量淡水所稀释,这种驱动作用就可能中断。

洋流循环似乎具有两大截然不同的模式取决于海洋热盐循环能否启动。部分专家认为海洋热盐循环可在几天内停止,而大部分专家则认为,本世纪内海洋热盐循环中断是不可能的。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的米切尔 · 施莱辛格(Michael Schlesinger)警告说,若不排除格陵兰岛冰盖正在消融的因素,气温上升2~2.5摄氏度后,海洋热盐循环就极可能中断。另一项研究认为,气温升高3摄氏度后,有1/3的可能令海洋热盐循环中止。

证据:近年来北大西洋水质已经变得不那么咸了,可能就是由于格陵兰岛扎卡瑞尔冰流以及1965年以来大量河水涌入北冰洋所致。

何时会发生?今后200年内。

以前发生过吗?发生过。最近一次发生在12000年前。

造成影响:欧洲可能迅速变冷,并极大地削弱全球变暖的效应,但其他地区如阿拉斯加则可能更快变暖,亚洲季风有可能消失。

可否逆转?若不能恢复到往常状态就无法逆转。

格陵兰岛冰盖消融

厚达2公里的格陵兰岛冰盖消融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7米。一旦冰盖开始以比降雪积集更快的速度融化,消融速度就会加快。那是因为冰盖表面的海拔越低,冰盖上空的大气温度就越高。许多模拟研究得到的结果一致,认为当气温升高2.7摄氏度时,就会出现这种“顶点”效应。

冰盖消融可能用时1000~3000年才告完成。不过消融一旦开始,即便全球气温下降也无法阻止其进程。在更短的时期内,消融的淡水大量涌入北大西洋很有可能中止海洋传送带的运作。

证据:称为扎卡瑞尔的长700公里的巨大冰河正从格陵兰岛东北部流出,但目前尚不清楚流量是否在增加。

何时会发生?本世纪末可能发生。

以往发生过吗?发生过。

造成影响:海水可能会淹没众多当今主要的人口密集中心区。

可否逆转?下次冰河期前不可能。

甲烷释放

约有50000亿吨甲烷被封闭在深海中的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甲烷是由有机物历经数百万年腐蚀沉积而形成的,海洋沉积物中的甲烷以氢氧化物气体的形式存在,其稳定性取决于高气压和低气温。

永久冻土的消融和海水升温渗入沉积物可释放出部分甲烷,由于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这将导致加速全球变暖的潜在进程。现在的问题是:甲烷究竟以多快速度和多大数量被释放出来?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丹尼 · 哈维(Danny Harvey)预测,在不远的将来,甲烷只要释放10%~25%就导致增温。但是芝加哥大学的戴维 · 阿克尔(David Archer)认为,经过几千年释放出85%的甲烷会增温3摄氏度。

证据:北冰洋沉积物中甲烷的季节性流动可能是气温变化的反应。对美国东海岸外布雷克海脊的多次研究表明,甲烷的迅速释放是可能的。

何时发生:无法预测。

以往发生过吗?发生过。甲烷释放可能有助于终结上次冰河期,大约5500万年前可能出现过一次甲烷大规模释放。

海洋更趋酸化

人类活动释放到大气中的1/3以上的二氧化碳已经溶入海洋生成碳酸。英国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的卡罗尔 · 特丽(Carol Turley)估计,以目前趋势发展,若再不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海洋的pH值到2100年将下降0.4个单位,到2250年下降0.77个单位。她说:“虽然气候变化有不确定因素,这些地球化学变化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海洋酸化会贻害许多种类海洋生物的生存,包括从海中摄取碳酸钙的珊瑚和甲壳类生物。还有可能出现无法预测的反应影响气候,使硝酸化过程发生变化扰乱浮游植物群落、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碳循环。

证据:实地检测证实,海洋pH值已经下降0.1~8.1单位不等。

何时发生?已在进行中。

以前发生过吗?至少3000万年前发生过。

产生影响:有人预言到2085年世界珊瑚将丧失1/3。

可否逆转?若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就有可能。但到实现这个目标时,有些物种将会灭绝,遗留下的受危害的生态系统则不可逆转地改变了。

地区性影响

除了上述诸多全球性变化外,可能还有不少区域性的生态系统会发生巨变,对地球上的某些部分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包括:(1)亚马孙雨林消亡。一些气候模拟试验预测,该地区降雨大幅度减少会在2050年后造成亚马孙雨林干枯,有时起火燃烧,从而增加来自陆地生物圈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2)撒哈拉沙漠“绿化”这并非全是坏事。撒哈拉似乎能摆动在沙漠和绿地之间,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植被一旦形成,将产生足够的额外降水维持植被自身的生存。6000年前撒哈拉沙漠也曾经是“绿色”的,因此全球变暖还会使它再度披上绿装。然而即便在这里,也有不利的一面:撒哈拉风暴带走的尘土有助于肥沃亚马孙雨林,而尘土的消失则可能加剧雨林的干枯。

(3)臭氧空洞扩大。多种温室气体在较低的大气层中吸热,造成上面的同温层变得更冷。这就使北极上空生成臭氧空洞的危险增加,每年春季可能还会遥向南方扩张,影响欧洲的人口密集地区。

(4)季风受到干扰。关乎世界半数人口生存的亚洲季风可能受到多种途径的影响。

单是气温升高就会增加季风的强度,而海洋传送带的崩溃则会使季风强度减弱。气温升高还会融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使大量人口赖以活命的河流道流量变得无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