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韩国的干细胞研究造假事件是2005年一系列伦理学腐败事件中最近的一件——

实验室工作中的造假是件严重的事吗?年资较低的研究人员是否对年资较高的科学家存在过度的服从?作为震惊世界生物医学界的一个事件,发生在韩国的可疑干细胞实验事件是否证明在科研伦理学方面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呢?

随着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开始的一项调查,调查者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解释是什么导致了一项曾经被誉为开创性的、由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发表的研究论文存在明显的错误。黄禹锡的工作涉及克隆人类胚胎以得到宝贵的用于特定病人(治疗)的干细胞,这种能力曾一向被认为是未来干细胞疗法的一个趋势。

与此同时,该事件引起人们对科学技术期刊如何在发表之前审核研究论文及进行更近距离的了解,以及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那些在前沿性、高利害关系领域工作的科学家所承受的强大压力。

“科学家并不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纽约州加里森市一个从事生物伦理学研究的机构——哈斯汀中心主任托马斯 · 默里(Thomas Murray)说,“但是他们工作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 . . . 他们都是聪明的人群,工作在一个谁有最好的想法谁就会受到欢迎的群体中。如果你不能成为第一,你就会失去你的位置。”

在被称为“生物技术世纪”开端不久的2005年,随着黄禹锡科学造假事件的调查,使该年度科研伦理学面临的挑战达到了顶点。让我们来看看2005年发生的几个事件:

▲2005年3月,美国佛蒙特大学的肥胖症研究科学家埃里克 · 波尔曼(Eric Poehlman),承认伪造了数据以支持他的研究资助申请书(他从政府资助中获得了300万美元)。在与美国检察官达成的一项协议中,波尔曼表示服从对他的欺骗罪的判决,并同意撤回和修正他的多篇研究论文。

▲2005年10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解雇了一位年轻的生物学家、颇有前途的免疫学研究者鲁克 · 范 · 帕里耶斯(Luk Van Parijs,见上图)。MIT称:帕里耶斯被解职的原因是,他向校方承认,在他的研究论文中伪造和篡改了数据以支持他的资助申请书。

▲2005年11月,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市的一个地方法院的法官,判决一位前退伍军人管理局的癌症研究者保罗 · 科马克(Paul Kornak)因犯有过失杀人罪而被监禁71个月。科马克承认他伪造了病历,为使那些按照疾病状况应排除在外的病人参加药物临床试验开了方便之门。在病历被修改的参与试验病人中有一个在试验期间死亡。

与此同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加强了对那些同时兼任制药公司顾问的NIH研究人员的管理。NIH目前似乎在走钢丝,一端是避免利益冲突,另一端则是保证科学家可以公开发表其所从事工作、并提供他们进行研究工作所要求的条件。在一项2005年6月发表的针对受NIH资助的科学家的调查中,在3000多名调查对象中,只有1. 5%承认曾经伪造或抄袭有关信息,15. 5%认为在资助方的压力下可以改变他们的研究方法,而12. 5%表示,当发现使用的数据有问题时再考虑去寻找别的途径。

类似的调查显示,公众一贯对科学家给予高度的尊重与信任,这可能导致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科学家在伦理规范上的纯洁性。

如果腐败事件发生在商业界,公众认为这是不足为奇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学自由、责任和法律委员会主任马克 · 弗兰克尔(Mark Frankel)说:如果违法者是科学家,公众会倾向于更加惊奇。虽然有很多腐败的事件,但他们在公众心目中的声誉仍然是很高的。

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更是经济和科学竞争的温床,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与美国进行着领先位置的竞争。因此,该领域的领先者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

2005年12月中旬,当黄禹锡要求撤回他的研究小组5月发表在《科学》上的关于干细胞研究的论文时,引起了该杂志编辑的质疑:决定论文发表的同行评议机制对黄禹锡的投稿一事是否出现了问题。

“如果一篇论文引证了一项结果,别人试图论证,但在失败的时候,该论文就会受到特别仔细的审查。”《科学》主编唐纳德 · 肯尼迪(Donald Kennedy)说:“我期望论文审核专家们在浏览论文时给予一定程度的怀疑。另一方面,我认为审核专家们一般都倾向于信任那些论文信息的明确陈述。”

总体上讲,科学自身存在着纠错机制。默里博士说,如果一篇论文发表后,其他科学家不能重复得出论文的结果,那么该论文就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箱中。

黄禹锡1月12日就“造假事件”再次向韩国民众表示道歉

最后,没有一种系统是绝对无误的,一些伦理学家提醒道:“如果有人决定伪造(科学的)证据,没有一种筛选检查系统能够(百分之百地)发现它。”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医学和科研伦理学专家阿尔托 · 夏洛说:“人们只能求之于个人的正直与诚实。”

弗兰克尔博士强调说,在过去十年中,美国联邦政府的资助机构越来越重视伦理学方面的规范研究,要求受资助者学习伦理学课程,或者(倾向于)向那些在研究生中开设伦理学课程的大学的科学家提供资助。这些课程在有效性方面还没有受到多少评估,但是2005年被大肆宣扬的几件学术腐败事件为人们共知,表明研究人员或年轻的学生们开始怀疑被使用的数据,并对他们犯错误的同行进行了揭发。

· 相关链接 ·

“马拉松”式调查

从去年12月11日首尔大学决定对黄禹锡小组科研成果展开调查到今年1月10日最终调查结果公布,调查委员会共询问了50多人,耗时31天。

2005年12月11日,首尔大学决定重新验证论文。

12日,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成立。

16日,调查小组正式开始调查。

16日,黄禹锡声称拥有干细胞核心技术,米兹梅迪医院理事长卢圣一随即作出反驳。

18日,封闭黄禹锡兽医学院研究室,展开调查。

20日至25日,先后调查了参与黄禹锡科研活动的汉阳大学教授尹贤洙、首尔大学医学院教授文信容和安圭里、MBC电视台《PD笔记本》编导韩夏苏、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员金善宗。期间,黄禹锡要求检察机关调查“干细胞被调包”疑惑。

29日,调查委声称2005年论文所指的干细胞根本不存在。

2006年1月3日至4日,调查委通过视频和电话对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员朴钟赫和朴乙顺、2005年论文的共同作者夏腾教授进行询问。

5日,收到DNA指纹分析结果。

10日,调查委公布最终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