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

讲到创新,人们容易联想到的是人脑功能的开发,而实际上人的双手的活动对大脑功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遗憾的是这种作用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人的进化过程看,手脑的关系非常密切,脑功能的形成和充分发育,人类思维的形成都与手的解放有关,并且是在手的解放后才变得可能。人脑形成后反过来又促进了手的运用更灵活,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特殊工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讲,人类文明的进步基于人手和人脑的相互促进。

人的大脑皮层中,手的活动范围约占三分之一,头部所有五官加起来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人体脏器部位加起来也占三分之一。五官主要是认识世界,感受外界信息,其他部位主要是人体内部的信息,手是在统一外部、内部信息的基础上再创造信息。所以可以说手与大脑皮层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活动紧密相关。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创新应该从娃娃抓起,即从小要培养动手习惯,因为只有动手才能使大脑皮层得到更健全的发育,越动手大脑皮层发育得越好,左右脑协调也更好;而大脑发育充分了,就为创新思维奠定了物质基础。现在不少家长对学前孩童比较注重的是背唐诗,这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动手的习惯是最关键的。

到了小学、中学、大学,则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加强动手的教育,开设相应的课程。因为只有动手才能发现、了解事物的本质,只有动手才会引发好奇心,也只有动手才会发现事物的正常和反常。创新实际上很多是反常思维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强调的是分数,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动手实践的课程和机会。这是与创新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的。

到了成年仍要强调动手实践,因为创新只能出于社会实践。时下对人才的评定不太看重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更多的是看学位、看论文,这样就很难有创新的活动。

我国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对子女论述写诗之道时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即使是文学创作也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动手。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手外科研究的学者,我想借此机会呼吁全社会重视动手实践,自主创新离不开思维活跃的大脑,而思维健全的大脑则有赖于手的功能的充分开发和应用。如果我们能从小孩抓起,从每个人做起,勤动手,多动手,那么无疑,蕴藏在每个大脑中的创新潜能就会更充分地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