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禽流感病毒是否真会引发一场人类流感大流行的争论仍在继续。数月以来,专家们一直警告说,H5N1禽流感毒株可能突变成一种易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这种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类流感大流行。然而,没有人能指出这种情况何时发生、如何发生。近期《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称,专家们对于将来是否会发生由禽流感引发的大流行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一些病毒学家相信,如果H5N1毒株能够突变成引发大流行的病毒,那么它早就应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了,因为它已经感染人类数十年了,意味着这些病毒在本质上不具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有的专家反驳说,新的研究表明,H5N1毒株并非只在人类中间广泛分布。

不过专家们都一致认为:尽管没人确切地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流感大流行将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它是由H5N1毒株还是其他毒株所引起。

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研制成功

发表在1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治疗和防范埃博拉病毒的新方法,埃博拉病毒对于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例如大猩猩和黑猩猩)都是致命的,它会导致发热和严重的内出血,50%到90%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因此会死亡。

美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通过大量的研究,首次成功地干扰了埃博拉病毒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体内的活动(这项研究使用了一种降低病毒复制速率的新型药物)。科学家认为,这可以给免疫系统更多的时间来应答,并使之与病毒感染作斗争。

科学家让4只猴子服用“反义”药物,然后让它们感染埃博拉病毒(“反义”药物可干扰病毒进行自身复制的蛋白质表达)。其中3只猴子存活了下来,表明这种疗法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另外一只猴子后来死于另一种疾病的感染。

研究人员希望这种疗法对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类也有效,即便对50%的感染者有效,在医学上也是一项重要的成果。

[节选至科技与发展网络]

唐吉诃德计划的目标——小行星

唐吉诃德可能从来没有梦想过要到达遥不可及的星球。但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以这位梦幻骑士命名的太空船撞击行星的计划将可能成为现实。唐吉诃德计划的目的是演练如何使小行星偏转方向并使之远离地球。据悉,欧洲太空总署已选好了2个小行星作为实施任务的目标,其编号分别为2002AT4和1989ML,其中一个行星将成为唐吉诃德计划的撞击目标。这2个小行星虽然直径为500米,但它们不会接近地球轨道。2艘太空船将在2011年向目标进军:第一艘太空船重约380千克,以唐吉诃德的贵族身份命名,称为希达哥(Hidalgo,意为西班牙贵族),届时以4. 8万千米的时速撞击选定的小行星。第二艘太空船称为桑丘(Sancho),以唐吉诃德随从的名字命名,它先于希达哥太空船到达小行星,并环绕小行星约6个月,以观测希达哥太空船撞击小行星的完整过程,以及小行星轨道变化的情况。同时,它会向小行星投下地震仪以监测其数据。欧洲太空总署将在2007年作出撞击哪个小行星的选择。

如果地球没有生命

地球陆地表面大部分被生命(生物)所覆盖,它们强烈地影响着地表景观的形成过程。然而,从最近获得的图像显示,火星与地球的地貌惊人地相似。这便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我们拿出一幅高分辨率地貌图,把明显的生命痕迹从上面抹去,我们能否仅仅从地貌判断地球上有无生命?最近一期《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讨论了我们目前关于生物对制约地形和其演化过程的影响的认识。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虽然生物过程在所有尺度上都影响地表特征,但我们并不能找到一个能独特反映生命之存在的地形。一个没有生命的地球看起来是不一样的,但这种差别将在于某些地形的特征分布。该期封面所示为,一块块植被使智利一片流沙的“涟漪”出现了不规则的形态,但其影响方式并不是生命所特有的。

环境中的抗生素耐药性

科学家最近普查了来自土壤的480种不同芽胞微生物,发现其中每一种至少对7种现有的抗生素有耐药性,包括对一些最新开发出的药物。类似这样的普查,更好地了解到自然界中存在的抗生素耐药性的物质,为将来可能困扰人类的新抗生素耐药性提供线索。

瓦内萨 · 考斯塔和同事分离并分析了这批土壤微生物,它们属于链霉菌属,许多临床用的抗生素来自这个菌属。一篇相关的评述这样写道:这项工作显示,合成对控制细菌疾病有重大作用的化合物的微生物本身,也具有同样复杂的保护自身而不受其有毒产物破坏的机制,揭示了“抗生素观念黑暗的一面”。该文章的作者说,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给出抗生素耐药性从土壤到致病细菌直接转移的证据,但是它发现了一个过去人们认识不够的高密度和集中的环境抗生素耐药性。

大气中的汞污染

为何会在远离汞排放源的地方发现高浓度汞的问题,过去一直困扰着科学家。最近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提出,汞在大气中能被传送很远的距离,并且与大气中其他化学物质结合,形成亲水性的物质,如此一来更容易被雨水洗除。被洗除到地面上的汞,会转换成更具毒性的甲基汞(methylmercury),随着食物链影响环境与人体。来自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系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通过对高空进行半年的大气汞含量测量显示,在9000英尺的高空中,大气中仍可测量到含有“反应性气态汞”(reactive gaseous mercury,汞和其他物质结合后的产物),这些反应性气态汞容易被雨水从大气中洗除,造成污染。该项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汞一大部份来自亚洲,整个传送过程大约1~2周,显然汞被排放之后转换成反应性气态汞的时间比研究人员原本估计的时间更短。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颠覆了原先科学家认为汞并不容易和其他物质进行反应的特性,也提出汞可以长程传送到远离源区的地方,因此在很干净的地方发现汞的污染不再是个无法解释的问题,但是有关汞如何在1~2周之内转换成反应性气态汞,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