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去年去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享年94岁
 
 
  从来没有人因发明了延年益寿的万能药而获得诺贝尔奖,但这个奖项本身,似乎倒有这样的功效。英国沃里克大学的马修·拉布伦(Matthew Rablen)和安德鲁·奥斯瓦德(Andrew Oswald)博士最近的研究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结论,他们在学校的论文网站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比起那些被提名但最终落选的同行明显活得更久。
 
  严格地说,这项研究结果只适用于20世纪前半叶。当时由于诺贝尔奖的提名和遴选都是严格保密的,因此拉布伦和奥斯瓦德研究了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的时间)到1950年的有关资料。为了不让性别间的寿命差异影响结果,他们便将研究对象限于男性,并剔除了英年早逝者。最终的研究对象是135名获奖者和389名落选者。
 
  他们试图证明的理论是,比起财富之类虚妄的荣耀,地位本身才是延长寿命的关键。首次提出这个观点的是伦敦大学学院(UCL,创建于1826年,是继牛津与剑桥大学之后,英格兰最古老的大学——译者注)的迈克尔·马莫特(Michael Marmot)爵士,他从英国公务员的健康状况研究中发现了一个不曾料到的结果:人们原以为位高权重的人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健康不利;但事实上他们的健康状况要远远比底层的小职员们好得多。
 
  最近的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而且让人觉得使那些上层人士长寿的并不是丰厚的薪水;而拉布伦和奥斯瓦德更将他们的研究范围局限于“成功人士”。他们试图通过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调查,以了解这个奖项本身到底有多少分量。
 
  为了避免偏差,拉布伦和奥斯瓦德将研究对象集中在同一国家。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获奖者比落选者平均多两年的寿命。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差异目前还难以确认,但肯定与奖金没有联系(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奖金的价值也随年份波动),他俩研究了奖金的购买力和寿命的关系,发现二者并无关联。
 
  马莫特等人通过对公务员的健康状况研究和动物实验证明,应激激素(stress horm one)是影响寿命的一个关键因素。可以确信的是,身处底层比位居高位压力更大,尽管后者会在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途上做出决策。而拉布伦和奥斯瓦德的实验结果,则证明了地位给人带来的好处。但失去地位对人的影响,却不在他们的调查范围之内,因为那些诺贝尔奖落选者并不知道自己曾经被提名。
 
  在其他领域也有人做过类似的研究。加拿大多伦多的阳光小溪妇女医院的唐纳德·瑞德迈尔(Donald Redelmeier)和谢尔登·辛格(Sheldon Singh)数年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获得奥斯卡奖的演员,比落选者平均多活3.6年;而这些没能得奖的人,是知道自己曾被提名过。奇怪的是,获得奥斯卡奖的编剧却比落选者平均少活3.6年。或许与演员和科学家们不同,作家是生活在一个名利颠倒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