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也有利学习

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安静的环境才有利学习。但有科学家发现,对于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学生而言,适当的背景噪音可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注意力。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2名9~13岁的儿童进行了测试,其中有一半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测试结果显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儿童和无病但成绩较差的儿童在有背景噪音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力比以前较为集中。相反,之前那些学习较好的健康儿童却因为受到噪音的干扰而无法集中精力。

有科学家解释说,这种现象与控制大脑活动的神经化学物质多巴胺有关,通过适当的噪音刺激可以提高患多动症儿童对课堂学习的兴奋度,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他们学习进步。

分子标记早测疾病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配合标准成像技术可使医生的观测视野深入到分子水平。该标记的特点在于能够将其黏附在VCAM-1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上。由于VCAM-1分子与炎症紧密相关,并且能被核磁共振成像仪(MRI)检测到,便于医生准确观测到该分子的数量和运动情况。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在疾病发生早期就检测到它们的活动情况,并能够在疾病破坏组织之前“先发制人”,用药物进行早期干涉,以改变疾病的进程。

咖啡风味探究

很多人喜欢在忙碌之余喝上一杯咖啡,并且偏爱咖啡特殊的苦味,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咖啡会有这种味道。最近,德国科学家通过实验揭示了咖啡这种特殊风味的奥秘。

研究者发现,我们日常所喝的咖啡中大约有30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正是这些化合物使得咖啡具有特殊的苦味。研究者将煮好的咖啡进行过滤,发现其中分子量最小的咖啡其味道最苦。通过进一步实验分析,研究者发现,绿原酸内酯对影响咖啡的苦味程度起着重要作用。绿原酸存在于大多数的植物中,分解之后便成为绿原酸内酯。

对咖啡豆进行烘焙后,绿原酸被分解成绿原酸内酯,这时候的咖啡就会带有温和苦味。当继续烘焙后,绿原酸内酯又被分解成苯基林丹(phenylindanes),这时的咖啡就带有浓重的苦味了。该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用来调整咖啡味道的方法。

心想事成椅

美国Ambient公司最近展示了一种“心想事成”轮椅,通过采集并分析操作者大脑传送给喉部的神经信号即可提供服务。只要操作者控制自己的喉部,哪怕手脚无法动弹也可以指挥该轮椅进行各种行为操作。

该轮椅使用的喉部控制系统名为“语音信号”,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种感应器颈圈获取大脑传给喉部肌肉的脉冲信号,然后对信号进行编码并通过无线连接发送到电脑。电脑接收信号后立即进行解码,并把解码信息与预先存储在指令库中的单词进行匹配,最后发出指令。该系统的发明者表示,这套系统还具有“单词拼接功能”,未来可能有望帮助丧失语言功能的人拥有正常人的语言能力。

睡眠不足危害大

英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睡眠不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极有可能患上心脏疾病。

英国沃里克医学院心血管专家弗朗西斯科·卡普乔教授和他的研究组,从1985年起进行了一项有关睡眠与健康的跟踪调查,历时长达10多年之久。

他们选取了全国范围内10000名政府公务员作为调查对象,年龄在35~55岁之间。研究组抽选了1985年~1988年、1992年~1993年这两个时间段,对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进行了记录,然后在2004年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死亡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发现,每晚平均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比每晚平均睡眠时间在7小时左右的人高出了一倍之多,而且前者死亡的几率是后者的1.7倍。

重新定义千克标准

118年以来,我们都是用国际千克原器来定义千克标准。在18世纪中叶,法国规定1.3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为1千克(水在4℃时密度最大),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1872年科学家通过国际会议,决定以法国千克原器为标准,用铂铱合金制作几个复制器,并选质量最接近的作为国际千克原器。

最近科学家对其测量发现,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正在逐渐减少,最后一次检测出大约损失了50微克。虽然损失程度非常小,但由于它是全球所依赖的定义质量的国际标准,因此科学家认为会对物理测量尤其对于超亚纳秒和超亚纳米测量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已经有两名美国教授(福克斯和希尔)发起了重新定义千克的运动,他们提议不再使用物理人造器来定义千克,而是提议把克(千分之一千克)定义为精确的18x14074481(立方体)个碳12原子的质量。美国化学会命名法、术语和符号委员会主席保罗·卡罗尔对该提议表示了认可。该提议有望最终在2011年国际重量和测量委员会会议上成为千克标准提案的竞选标准之一。

治愈癌症的新途径

癌症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顽症之一,治愈率非常低。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新增1100万癌症病例,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高达700万。无论地球哪个角落都是谈“癌”色变。

但是,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再也不用惧怕癌症了。日前美国科学家指出,未来有望通过向癌症患者体内注射来自健康人的免疫细胞的方法治愈癌症。该技术在实验白鼠身上已经取得了成功。

为推进该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者从100个不同的实验个体(包括癌症患者)身上提取了粒性白细胞。结果显示,当粒性白细胞与子宫颈癌细胞混合在一起时,来自不同个体的粒性白细胞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各有不同:生命力顽强的细胞在24小时之内杀死了接近97%的癌细胞,而能力差的细胞则只杀死了2%。

目前分离粒性白细胞的技术非常成熟,研究者表示将很快用于医学治疗。该技术如果得到应用,将能够挽救无数个生命。

纳米内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器件,其存储数据的时间可达10万年之久。

该器件是用纳米金属催化剂作为媒介,使化学反应剂在低温下结晶,自发形成了直径为30~50纳米、长度为10微米的纳米线。这种纳米线是对电脑内存进行读/写的关键。研究人员对定型后的纳米线进行了测试,内容包括“写”电流幅值、在非晶和晶相之间开关的速度、长期稳定性以及数据保留的时间。结果显示:数据编码的功耗极低,数据的读写、擦除和检索的时间仅为50纳秒,比普通闪存快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