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如今学生的阅读习惯时,人们会毫不奇怪地发现,阅读报纸或印刷版杂志者寥寥无几,许多人似乎都喜欢在网上看新闻、查资料,他们往往会在电脑屏幕前待上很长时间。而且,这种情况对于他们的父母以及所有的成年人来说,也都是如此。
 

变化通常是无形的

  如何衡量数字时代的阅读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从表面看来,一切与原来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报纸照常发行,书籍的销售量依然很高,一些变化通常是无形的。因此,谈论数字时代阅读习惯的变化很容易被评论家们指责为危言耸听。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突然之间,一个不可想象的世界出现在我们面前,以前的纸质信息纷纷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如今,对于一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似乎与纸质信息源很少交互甚至没有,从他们的习惯和行为推断,电子时代阅读方式的未来似乎会无限地向前延伸。
 
  信息似乎就是一种环境。如果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在某处发生,人们即刻就会得知,其结果就是世界变的如此之小。如今坐在课桌前的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拿起纸笔,而是打开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假设,他们应该记录与课程有关的内容,但发现他们正在与朋友通信,或者一边听课,一边在浏览他们喜爱的网站,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无论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什么问题――某个数据、某个出版物或某个单词――要学生回答,学生们都能轻易地给出答案。“我们按你所想的为你搜索”这句美国在线的口号(AOL),形象地概括了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特征。
 
  在《哈泼斯》杂志上,一篇对美国心理治疗师加里·格林伯格(Gary Greenberg)的新书《神经心理学》的评论文章认为,不存在与大脑功能分开的思想。正如在文中论及这一观点的作者之一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所说的那样,“思想是大脑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就像走路是双腿所进行的一套操作一样,所不同的是大脑的操作要复杂得多。”
 
  但大脑功能并不能代表思想,随着大脑研究的进步,生理学家的语言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普通语言之中,改变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包括常识。因此,我们越来越少地谈论经验、认知、思想、信念、宗旨和目标,而越来越多地谈论大脑的功能和大脑的运作。
 

无处不在的数字化

  然而,并不仅仅是脑科学的发展引起了人类视野的变化,与脑科学发展携手共进的是外在“神经网络”的稳步发展:即几乎人类涉及的每一个活动领域内的数字化。数字化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的到来,它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我们的日常语言之中。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与我们的父母以及他们之前的许多代人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谁又能怀疑这一点呢?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谷歌提供的强有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其说是颠覆了人类智能,不如说是在某种意义上侵蚀着我们的思维能力,即对信息内容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理解以及富有想象力的思维。应该说,思维完全是属于自身的一种不借助于任何工具的思考过程,也不是从别处传递来的思想,更不是依赖于机器收集数据而得出某些特定的结果。一篇名为“互联网对我们的大脑产生什么影响”的文章告诫道,大脑功能正在被改变,数字时代的阅读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大脑神经的功能。
 
  在如今的这个数字时代里,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大量的信息空间,我们不得不发展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不仅仅需要拥有能够感知来自不同方向、不同种类的线索,更重要的是,要有所选择地利用信息。当面对大量信息时,我们可以只注重运用最需要的那些信息――在电脑屏幕上开启多个窗口,然后将注意力集中于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显然,如果我们离开电脑到纸质书籍中去寻找需要的东西,一定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