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1月,由埃米特·利斯(Emmett Leith)和朱瑞斯·厄帕特尼克斯(Juris Upatnieks)在“全息摄影带来了什么?”的摄影展中展示的那张全息图,是世界上首批真正的全息图之一。
 
  但如果你不移动一下头的位置去看那辆玩具火车的“后面”,该全息图看似与任何投射在2D表面的3D图像没多大差别。这张开创性的全息图出现后不久,美国《生活》杂志的科学摄影师弗里茨·戈罗(Fritz Goro)等人去了密歇根州的安阿伯市,帮助利斯和厄帕特尼克斯将全息摄影的概念传递给公众。
 
  戈罗认为,他们的图像并没有传达出全息图所展示的事物的丰富性,因为同一物体可从几乎任何角度进行观察。戈罗为此设计了一个几何形体的场景,并与利斯和厄帕特尼克斯一起,在一个更大的照相底片上记录下这一场景,以便获得一个更宽的全景。因此,在重建的图像中其三维立体感更强。这个场景发表在《生活》杂志上,它是第一张刻意设计的证明独特的信息存储特性的全息图。
 
  上面这张照片显示的是,利斯正在调整由两束激光照亮的全息摄影的底片:每束激光揭示出从不同角度得到的几何形体的图像(见照片右边)。后来,戈罗和史蒂夫·本顿(Steve Benton)用所谓的彩虹全息技术创造出了一张相似的影像,用白光光源就能观察到。这张图像曾刊登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
 
  如果想了解全息图的历史,首批出现或后来出现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全息图,都陈列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博物馆里。
 
 

资料来源 American Scien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