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奎岭理事长(右)在接受笔者采访

 

  2012年9月25日,市科委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举行了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联谊会新一届理事会改选暨年度入选启明星授证仪式。会上,新当选的第五届启明星联谊会理事长――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研究员作了即席发言,提出新一届理事会要不断开拓工作思路,踏实工作,发挥团队优势,团结和凝聚以启明星为主体的广大青年科技人员,为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谱写新篇章。此后在启明星联谊会的第一次理事会上,本届理事会的工作目标得到了更清晰的表述。为使更多的启明星以及关心启明星成长的朋友能了解启明星新掌门对这一社团下一步工作的想法以及对广大启明星的期望,在2013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在市科委主管启明星等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研究处傅国庆处长的提议和安排下,笔者专门访问了丁奎岭理事长。
 

众望所归的理事长人选

  访问首先从丁所长那次当选理事长后的一番颇带感情的即席发言引出,丁奎岭说他那天所讲的一番话确实是有感而发,会上发的那本记录启明星20年历程的小册子上的数据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启明星”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在全国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奎岭说,启明星计划刚推出的时候他还在河南郑州大学,1994年他获得河南省首届杰青,这其实也是河南省科委参考了上海的启明星计划,现在国家层面上的人才计划有杰青、长江计划、百人计划等,但这些都晚于启明星计划。丁奎岭认为,上海当时决定做这件事是由上海的地位决定的,上海的领导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上海的发展惟有依靠创新、依靠人才,创新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上海市科委对人才培养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这样才有了持续至今的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科技人才计划,体现了上海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对全国的引领作用。
 
  丁奎岭理事长这一番对启明星的感言也引出了我对与他交往的回忆。那是在2004年新年第一天,笔者到有机所访问这位启明星跟踪计划的入选者,正是在那次采访中我认识了奎岭。奎岭1998年底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0年和2003年,分别入选上海“启明星”计划和“启明星跟踪”计划;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奎岭还是科技部973项目“手性催化的科学基础”的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的不对称合成与生物活性评价技术”课题负责人。他所发展的概念、方法、配体或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应用于研究工作近百次,三个催化剂被成功应用于手性药物关键中间体生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2009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获得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和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
 
  这篇题为“一位默默耕耘的青年化学家――小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奎岭”的采访稿在2004年2月《世界科学》“今日启明星”专栏刊出,笔者也因此与奎岭成了好朋友。因从事科研报道,笔者会关注他和有机所的科研成就,并为此而兴奋,这个过程中笔者得到了戴立信院士、丁奎岭研究员等多位有机所专家的信任,为我们的采访报道提供了很多信息和帮助。
 
  如今,欣闻这位对启明星计划有很深感情的好友被推选为启明星联谊会的理事长,笔者自然十分高兴,用同样对奎岭十分了解的傅国庆处长的话说,是为众望所归。
 

寄语一:珍惜机遇,做出不负时代的工作

  访问中,丁奎岭说,启明星都是青年科技人员中的佼佼者,大家推选我做理事长,我也是把它当作学习的过程。奎岭认为启明星联谊会要在科委基础处领导下,把已拥有近1 700名成员的启明星群体引向成熟和快速发展,为上海的科技、社会和经济发展做贡献。目前启明星群体中已有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发明和科技进步三大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家杰青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之高在其他群体中是少见的。
 
  访问中,丁所长说起前不久他到美国做人才招聘工作的感受,此行他到了位于圣地亚哥的世界著名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波士顿的哈佛大学以及纽约等地的研究院所、大学实地走访了解在美工作的华人科学家的境况,他的一个切身感觉是美国对优秀人才(主要和化学领域有关)的科研支持力度在不断下滑,以至于美国非常优秀的人才在大学、公司都找不到好的位置,甚至在Science这样的顶尖杂志上发过多篇文章的华人科学家都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即使找到位置也很难获得持续支持,对未来的发展也不看好。当然在材料、生命科学领域的境况会好一些,美国会重点支持并保持一部分最优秀的科学家的工作。反观中国,奎岭用戴立信院士的话说,仍处于大力发展时期的中国是做科研最好的地方,中国对科技的重视是空前未有的,因此也是最好的时期。奎岭说引出这一段访美感受主要是想对更多的青年启明星说,要珍惜在中国做科研的大好机遇,做出不负于这个时代的工作。
 

寄语二:立足国情、脚踏实地,做“有用”的研究

  话题再次回到启明星。丁理事长说到启明星计划中专门有一块是做产业化方面工作的,而且这一块的体量越来越大,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奎岭认为衡量科研的标准,除了做第一或做唯一,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影响力”和“有用”,奎岭认为,这个有用是广义的,包括科学发现和认识。但当下,国家特别希望科技进步能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更大作用。奎岭认为,在美国其实也一样,如果你说不出某项科研课题的价值,也是很难得到支持的。
 
  应笔者的要求,丁理事长介绍了前不久新一届启明星第一次理事会达成的几项工作目标。丁奎岭说,这次理事会提出要请一些国内外大师级科学家来讲课,也准备请一些老启明星介绍他们的成功之路,目的是帮助打开青年人的视野,帮助启明星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另外,针对不少启明星虽然读书、科研之路很顺,但他们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对国家需求的了解相对缺乏的现实情况,理事会正在考虑通过报告会等方式帮助启明星们如何使自己的科研与国情结合。说起国情教育,丁理事长说,其实这些年引进的百人计划人选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奎岭说他们这批人回来时都受到老一代科学家的影响,譬如他自己在做手性催化方面的课题时,经常会受到老先生的启发和指导,如何能够使自己发展的方法与技术真正地被应用于实际。奎岭认为这种指导和帮助对一个青年科技人员在中国大地上立足和比较快的成长极为必要而有益。
 
  奎岭告诉笔者,在帮助启明星成长方面,新一届理事会提出除了在业务上帮助启明星们开拓视野外,更为紧要的是要在科研道德,在帮助树立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方面,在科研诚信、社会责任方面给启明星们一些帮助。理事会打算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启明星们知道尽管你现在有一定的经费和空间了,但是还是要经常敲警钟,千万不能浮躁,如果在学术诚信方面出问题就一辈子毁了。
 
  丁理事长说,新一届理事会已确定把针对启明星的培训和学习放在主要位置,这些学习和交流既包括讲大师讲成功的经验,也要讲中国的国情和目标,把国家的需求和个人的工作结合起来,还要讲社会责任、科研诚信。
 

寄语三:发挥群体作用,担当科普志愿者

  谈到如何更好地发挥启明星团队的社会作用时,奎岭说,启明星中有很多资源,可以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譬如启明星要积极投身科普,这一方面是体现启明星团队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也是激发在校学生们对科学的向往和热情,为上海未来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奎岭说起他最近到西南位育、上海图书馆等做科普的感受,学生、老师和社会公众的反响很热烈,让他深受鼓舞,由此他想到上海科技系统有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装置,包括一些高新技术名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启明星网络,做一些面向社会的开放宣传。丁奎岭觉得做这件事不难,只要相关单位重视,联谊会可以组织让启明星来担当讲解工作。
 
  针对一些启明星提出的希望联谊会多组织一点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活动的提议,丁理事长说,理事会已经在考虑组织不同学科或者大学科相近的启明星作学术交流,比如化学与材料和生命科学领域、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信息与工程学领域的启明星就可以开展一些跨领域和专业的交流,理事会会在这方面有具体规划。“联谊会是为大家服务的机构,我们的想法就是为启明星群体每一位成员的发展服务,为上海发展服务”,采访结束时,丁奎岭理事长如是强调。
 

江世亮采写自201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