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孵化器,但城市生活压力可能会增加罹患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健康疾病的风险。然而,通过探究如今城市对人产生最大精神压力的症结所在及对城市压力的新的科学研究,科学家有信心将未来城市改变为心理健康的摇篮。

 

城市生活、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1965年,伦敦坎伯韦尔卫生部门对当地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几十年后,再对照当初的数据时,他们发现一个惊人的趋势: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增加了一倍。这一调查结果让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问题:城市生活压力可能会增加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健康疾病的风险吗?
 

城市生活更易让人患病

  这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早在1950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如今,为工作和机遇的前景所吸引,城市人口已超过世界人口的一半。然而,仅次于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负担。在德国,2000年至2010年因精神疾病休病假的天数翻了一番;在北美,40%因病不能工作的情况都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有关。“城市生活似乎让我们更有可能生病,”领导坎伯韦尔研究项目的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简·博伊德尔(Jane Boydell)说道。
 
  城市生活、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精神科医生知道,压力可以引发精神障碍,而现代城市生活被普遍认为压力重重。城市居民通常面临更多的噪音,更多的犯罪,城市中还存在着更多的贫民窟。与那些生活在城市以外地区的人相比,走在城市街道上,感觉越来越拥挤。有工作的人会抱怨,工作的压力迫使他们在更少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
 
  但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理论还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论证。“城市环境”对大脑影响的研究是很困难的,令这个问题更复杂化的是,许多发展中城市包括移民人口、社交孤立导致精神疾病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现在,一些科学家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利用大脑功能成像和数字化监控观察城市和农村不同生活方式对大脑压力的处理情况。“诚然,城市压力很大,思想也更复杂,但我认为至少城市居民的大脑对压力的处理可能会有些不同,”德国曼海姆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安德烈亚斯·迈耶-林登伯格(Andreas Meyer-Lindenberg)说道。如果科学家能够弄清楚城市生活哪些方面最有可能给人带来压力,将有助于改善城区的规划设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是最美丽的,但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美好的城市生活,”迈耶-林登伯格说道。是更宽阔的街道?更高的建筑物?还是更多的树?“建筑师有许多的城市建设方案,但科学家对城市生活与压力关系的研究将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无情压力影响大脑功能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生理应激反应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有助于哺乳动物更好地生存。任何生存威胁,无论来自掠食性动物、食物短缺或危险的敌人,都会促使释放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激素,这类激素会提高血液中的血糖水平,重新分配流向肌肉和肺部的血液,使动物对威胁及时做出反应,或逃跑,或战斗。
 
  但应激反应也会产生一些问题,较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应激激素水平会引起高血压、抑制免疫系统等病症。而科学家都认同的是,严重压力或长期压力会提高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从理论上讲,城市生活的各种挑战,可能会产生这种具有破坏性的压力。一些人担心,城市压力最终会导致世界各地精神疾病的增加。
 
  这种增加唯一的迹象主来自一些规模较小的局部研究,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心理健康流行病学家罗纳德·凯斯勒(Ronald Kessler)说道:“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还没有看到这一点,也有研究甚至表明并没有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精神疾病患病率的诊断往往不准确或记录不完全,很难寻找到可靠的数据依据。坎伯威尔的研究之所以具有影响力,是因为其不同寻常的调查,被诊断患有精神障碍的,无论是否有住院记录,研究人员都会进行仔细地调查和研究。
 

 

  迈耶-林登伯格对发布于2003年的坎伯韦尔研究项目印象深刻,当时他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从事遗传危险因素是如何影响大脑功能的研究。几年前在曼哈顿作为一名留学生,迈耶-林登伯格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街道上无家可归的精神病人,以及城市中的种种问题让我产生了某种共鸣。”他当时想,城市生活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更易使大脑产生心理健康状况。2007年回到德国后,他决定直接面对和研究这个问题。但迈耶-林登伯格指出,当时“人们都认为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他去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清楚地表明,在城市长大的人与成年后搬到城里的人相比,他们的大脑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如压力等负面情绪的。他的研究小组对5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一项实验,让他们在负面社会反馈的持续轰击下做算术计算题,同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我们通过耳机将负面信息反馈给他们,我们对他们说,我们认为他们一定做不出,或者至少不如之前别的测试者做得好。在一组实验中,我们还让他们看到我们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的表现为不耐烦的脸部表情。”迈耶-林登伯格说道。
 

“城市大脑”与“农村大脑”

  社会压力会激活大脑的两个区域,但大脑反应模式还取决于志愿者的城市生活史。目前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其负责处理情绪的大脑杏仁体显得更活跃,而对于帮助调节杏仁体和负责处理负面情绪的扣带皮层来说,那些在大城市中长大的人比在农村长大的人反应更强烈,无论他们现时在哪里生活。迈耶-林登伯格认为,这种对压力的过度反应使得城市居民更易出现精神问题。他的研究结果强调,童年或青春期的压力对大脑发育将产生持久的影响,增加对精神疾病的易感性。
 
  其他科学家也纷纷开发了这方面的研究。位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利伯大脑发育研究所主任丹尼尔·温伯格(Daniel Weinberger)正在计划开展一个大规模的长期研究项目,包括对中国一些迅速发展的城市精神疾病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温伯格与北京大学的同事一起,对12岁之前从农村到北京,年龄在12岁到18岁之间的群体进行研究。他将用脑成像和基因分析,试图了解城市成长因素和遗传基因对大脑认知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影响。
 
  研究人员怀疑,城市生活压力导致精神疾病,主要是对一些已有其他环境压力风险的人,或携带危险基因的人产生影响。迈耶-林登伯格在冰岛进行的一项研究中,选择了500人进行大规模大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测试,目前已发现了一个高风险的候选突变基因,但细节尚未公布。他说:“我们已经发现,携带某个特定突变基因的人,在处理社会压力时,也像在城市中长大的人一样,扣带皮层会被激活。”迈耶-林登伯格希望通过这一将持续数年的研究项目找到更多的候选致病基因。
 
  确定繁忙城市生活的哪些方面最具压力是另一个巨大的挑战。例如,迈耶-林登伯格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或种族划分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移民群体通常会感到被社会隔离,目前他正在对德国新移民的孩子测试他的这一理论假设。
 
  吉姆·范-奥斯(Jim van Os)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他也打算研究城市生活压力的来源。他认为,大脑与环境是互相影响的。范-奥斯开发了一种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在参试者进行日常活动时记录下他们的情绪和活动情况的变化等。“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情绪及其影响会在大脑中产生动态的变化,就像血压一样,”他说。
 

让未来城市成为心理健康的摇篮

  在一项200万欧元(约合260万美元)的研究中,范-奥斯利用他的应用程序对已开始出现心理障碍的246位被测试者定期收集各种相关因素信息,并将结合这些数据与脑成像来测试他的假设。
 
  迈耶-林登伯格与海德堡大学的地质学家和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所的物理学家一起,正在酝酿一项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海德堡大学的地质学家绘制了他们所在城市的高分辨率地图,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所的物理学家则开发出了一种移动装置,可对在海德堡范围内活动和工作的被测试者进行为时一个星期的跟踪和测试。当参与者到达某个特定位置时,比如绿化地或特别嘈杂的路口时,该装置能够予以分辨和识别,届时研究人员会就他们此刻的心理状态向他们即时提问,或当场对他们进行认知测试。然后,参与者被要求进入实验室进行脑成像扫描,以此研究他们的大脑是如何处理压力及情绪变化的。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在参试者进行日常活动时记录下他们的情绪变化

 

  通过将脑成像数据与在不同环境地点时的精神状态进行比对,研究人员希望能够跟踪调查城市生活的不同环境如何对大脑产生影响,例如,在公园散步确实能对杏仁核和扣带回皮质产生镇静作用。
 
  迈耶·林登伯格从这个研究项目中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城市。德国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安妮特·R·克莱夫(Annette R·Cleff)去年在看到迈耶·林登伯格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后曾与他联系过,对他的项目也提出了建议。她说:“目前我们对城市的了解还太少,城市需要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以有利于设计出最佳的生态城市。”
 
  除了帮助设计未来的城市,这方面的研究还可能探明如今城市对人产生最大精神压力的症结所在,为城市重建树立一个典范。城市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孵化器,克莱夫希望,通过对城市压力的新的科学研究,科学家有信心将未来城市改变成为心理健康的摇篮。
 

资料来源 Nature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