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的成本其实比人们所想象的要低得多。然而,价格的因素让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对学术出版制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包括由低价的开放式期刊引发的人们对出版商提供的附加价值的质疑。研究者和资助者关注的是,究竟要拿出多少经费用在出版上,以及采用哪种形式的出版。出版商关注的则是,现行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以及高门槛、高收费的期刊是否能在开放获取模式的世界中生存和繁荣。

 

说明: http://www.nature.com/polopoly_fs/7.9678.1364307547!/image/CostOfPublishing.jpg_gen/derivatives/landscape_630/CostOfPublishing.jpg

 

  对于出版研究论文究竟需要多少成本,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子生物学家迈克尔·艾森(Michael Eisen)认为:科学界实行的同行评审(学术出版中的大头)是免费的,可订阅式出版商却要对期刊收取每年数以亿计的费用,并宣称这是为了让科学家能读到最终的研究成果而收取的。“这是一项多么可笑的交易,更不必说我们为此支付了多少钱。”
 
  艾森认为,通过在开放获取式期刊(向读者免费开放文章的阅读权限,并通过向作者或资助者收取费用来收回成本)上发表论文,科学家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价值。最典型的要数2000年由艾森共同创办的《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所发行的期刊了。开放获取式期刊PeerJ发起人之一、PLoS前发行人彼得·宾费尔德(Peter Binfield)也认同艾森的看法,“研究成果的出版成本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要低得多。”
 
  不过,订阅式期刊的出版商们则认为上述观点是误导性的――错误源自于人们忽略了出版商对所发表的文章及其附加值的提升。出版商认为,他们的商业化经营其实是十分有效率的,如果出版业完全转换为开放获取模式的话,会促使科学家们更愿意把文章发表在更便宜的期刊上,而这终将损害文章的编辑等质量。
 
  自1990年代开放式获取理念出现之后,这些争论就一直存在。只不过出版业的财务状况不为外人所知而已。尽管杂志的列表价格增速高于通货膨胀,可图书馆购买期刊所支付的实际金额一般都隐匿在他们所签订的保密协议当中。因而,出版商生产和经营期刊的真实成本也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不过,这几年情况在发生变化。开放获取式期刊数量稳步上升,这一定程度上来自研究资助者的坚持,他们认为由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应当向公众免费开放。2011年,全球11%的文章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式期刊上(见图表“开放获取的增长”),忽然间,科学家们可以对不同的出版价格进行比较了。以一篇花费5 000美元发表在《细胞报道》(Cell Reports)上的论文为例,如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只需花费1 350美元,如果发表在《PeerJ》上,作者仅需一次性支付299美元,就可以发表不限数量的文章。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开放存取游说团体“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SPARC)执行董事希瑟·约瑟夫(Heather Joseph)指出:“从此以后,作者就能够对自己付出的钱和得到的服务进行评估了。”
 

出版业的成本

  据加利福尼亚州Outsell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11年科学出版业的总收益是94亿美元,文章发表数约为180万篇――每篇文章的平均收益约为5 000美元。分析显示,出版业的利润率在20%―30%,而出版商发行每一篇文章的平均成本为3 500―4 000美元。
 
  尽管不同期刊之间的收费标准存有差异,但大部分采取开放获取模式的出版商所收取的费用要比出版业的平均收入低得多。最大的开放获取式出版社――《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和《科学公共图书馆》――发表文章的价格在2 700―2 900美元,而发表同行评阅文章的话,每篇只收取1 350―2 250美元。在去年发布的一项调查中,赫尔辛基汉肯商学院的经济学家克里斯特·比约克(Bo-Christer Bjork)和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对2010年发表在较为活跃的开放获取式期刊上的100 697篇文章(占当年发表在开放获取式期刊文章总量的40%)进行了调查,统计出了1 037个收费价格,从8美元到3 900美元不等。调查发现,“混合类”期刊收费较高,这类期刊除免费开放个别文章,其他文章则要收费(见图表“出版业的成本:声望的价格”)。据Outsell咨询公司估算,2011年开放获取式出版社对每篇文章收取的平均费用为660美元。
 

 

  尽管费用看似透明,但这些并不是出版商们仅有的生财之道。据Outsell咨询公司分析,每篇文章660美元的收费,并不代表发行每篇文章所带来的真实收益:因为660美元的平均数中包含了那些低价甚至是免费发行的文章,而且还不包括开放获取式期刊文章发表费之外如通过会员计划而获得的收益。此外,小型的开放获取式出版社还常常能得到来自大学和社会的资助:帮助他们承担运营管理、电脑设备和办公场所等费用。如此一来,许多期刊社说他们可以提供完全免费的开放获取服务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波兰古生物学报》(ActaPalaeontologicaPolonica)正是如此。它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古生物学期刊,其运营成本基本来自政府对波兰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的补贴,它对10页以内的文章均不收费。另一个例子就是《e生活》(eLife),其运营费用是由伦敦的威廉信托、德国马普学会,以及马里兰州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共同承担。还有一些出版社通过出版期刊集获取补贴:比如,《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和《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就受到《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补贴。
 
  《科学公共图书馆》也好,《生物医学中心》也罢,都不会谈及他们的真实成本(它们总的来说都是盈利的),但一些新加入的出版界人士却指出,他们真实的内部成本其实是非常低的。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协会会长、Hindawi出版社首席战略官保罗·彼得斯(Paul Peters)说,去年他们共出版了22 000篇文章,每篇文章的成本为290美元。伦敦Ubiquity出版社创始人布莱恩·霍尔(Brian Hole)指出,他们每篇文章的平均成本为200欧元。宾费尔德也表示,《PeerJ》发表每篇文章的平均成本“也只不过几百美元”。
 
  图表中统计的出版社包括采用订阅模式的出版社,其中,许多出版社都有多种收益来源――图书馆、广告商、商业赞助、向作者收取的发表费,以及从高利润期刊那里获得的补贴等。比起本来就不够透明的开放获取模式来说,这些信息就更为神秘了。大部分出版社拒绝透露它们的真实价格或成本。
 
  这里谈及的几个真实成本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责任编辑黛安·苏伦伯格(Diane Sullenberger)说,如果PNAS开放获取的话,每篇文章收取3 700美元才能运营得下去。而《自然》杂志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Philip Campbell)估算,《自然》刊登每篇文章的内部成本为2000―3000欧元。尽管许多出版社没法估算发行每篇文章的成本,但他们认为论文的发表和出版总是与其他活动相互关联的。
 
  许多科学家认为,有些出版社出版价格昂贵的系列期刊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确切的数据无法获得,比如,Wiley数据库曾公布过其利润的40%来源于科学、技术和医学(STM)出版部门的税前收入,而2013年其财务账目却显示除去“共享服务”中被分配到科学出版的那部分费用(期刊寄送成本、技术费用、办公场地的租金及电费)――那么它的利润就得减半了。荷兰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的利润率为37%,但据财务分析师分析,它的科学、技术和医学(STM)出版部门的税前利润率在40%―50%(《自然》杂志不对外公布其利润信息)。其实,即便是开放获取模式,期刊社也是有利可图的。彼得斯说,Hindawi就从去年出版的文章中获取了50%的利润。
 
  众所周知,商业出版社总是比学术机构运营的那些出版社赚得更多。据2008年由剑桥大学经济政策协会进行的一项调研估计,社会出版社的利润为20%,大学出版社为25%,而商业出版社则为35%。帝国理工学院的黛博拉·雪莉(Deborah Shorley)说,这些数据对许多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刺激――不仅因为出版社的利润如此之高,还因为利润的大部分都进了出版社股东的腰包,而不是再投入到科学或教育领域中去。
 
  不过,利润之间的差异只能部分解释每篇文章价格之间的差异。开放获取式出版社成本较低,一方面是它们的出版形式新颖,全部采用线上发表,这就意味着不需要做印刷,也不需要设置订阅付费墙(见图表“出版业的成本:成本是如何降解的”)。然而,尽管新兴出版社可以通过电子工具优化其工作流程来超越传统出版社,可后者也开始改进技术,向新兴出版社看齐。
 

附加值的提升

  那些出版社对其高成本所作出的解释:他们做的更多并力争做的更好,即出版社在每篇文章中付出的努力越多(同行评审后出版社拒绝发表的文章越多),则发表的文章成本越高。不过这种解释受到了开放获取式拥护者的抨击。
 
  出版商可能会介入同行评审的过程之中,甚至由他们一手操办包括寻找和确定同行评审人员、评估论文是否抄袭等整个评审环节。他们还要对文字进行编辑、校对、排版、添加图片等,力求使文章符合出版标准,其中,订阅式期刊社往往需要雇佣全职编辑、设计师以及电脑专员等。不过,不是所有出版社都包揽这么多工作。《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编辑本身就是科学家,而且也不用负责文字加工等编辑工作。当然,一些期刊社会提供附加内容,比如评论、评述以及特稿等。自然出版集团市场总监戴维·霍尔(David Hoole)说,他们收到许多积极的反馈。在他来看,还是有很多科学家理解和欣赏他们为文章所提供的附加价值。
 
  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去年领导了一场抵制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的活动,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额外的附加服务是否真的有价值。如果那些附加服务的成本由作者来承担,而非期刊订阅者,那么,科学家们对期刊社的认可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呢?“如果从出版社角度看,你或许会觉得委屈,自己做了那么多工作却得不到欣赏和认可,”高尔斯说,“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做的那些工作是否真的有必要。至于问题的答案那就不好说了。”
 
  许多数学、高能物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则不这么认为。他们将评审前后的论文发布在诸如arXiv服务器上――每年的运营费用在80万美元左右,每篇文章约10美元。arXiv是由实行免费开放获取式机制的Episciences期刊社于去年一月份由一些数学家发起的,研究者们可以在arXiv上组织自己领域内的同行评审,从而将开放获取的成本降至最低。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那些愿意共享预印本的从事理论研究或对实验性研究成果有严格审查的研究团体――文章在提交至出版社之前进行同行评审。不过,这种方式在其他领域并不一定行得通――比如竞争激烈的生物医学领域,研究者往往担心研究成果被抢先或抄袭而不愿公开他们的预印本。他们更相信正式的(期刊社组织的)同行评审。约瑟夫说:“要说我们从开放获取中学会了什么,那就是科学团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没有什么可以一步到位、适合所有学科的办法。”
 

高门槛与低成本

  期刊的文章拒载量与期刊之间的成本差异密切相关。《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收取作者1 350美元)采用的文章为提交文章总量的70%,《物理评论快报》(收取作者2 700美元)的文章采用率低于35%,《自然》2011年的文章采用率仅为8%。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经济学家约翰·霍顿(John Houghton)指出,价格与选择之间的关联说明文章还具有出版以外的功能:同行评审阶段对文章的筛选可以将其推荐合适的期刊发表,而编辑在文字加工或提供导读信息可引起读者的关注。对于那些需在数百万篇文章中找出哪些是值得一读的研究者而言,期刊社提供的这种引导是很有用的。出版社认为,其成本也包含了这一引导性的服务。
 
  总的说来,一本收费贵、门槛高的期刊,其声望和影响相应更大。然而,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杰文·韦斯特(Jevin West)认为,在开放获取模式下,那些收费更高的期刊与其文章的影响力(以文章被引用为基础)之间并不一定成正比。年初,韦斯特发布了一个免费工具,供研究者用来对在开放式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成本效益进行估算。
 
  对艾森而言,研究成果通过筛选被安排到某些期刊上发表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他建议,文章不应当被引导去某个期刊发表,而应该在文章发表之后通过其下载数和引用数等指标来进行筛选。如此一来,重要的就不是期刊,而是文章本身了。而爱斯唯尔出版公司的艾丽西亚·怀斯(Alicia Wise)则认为,这种做法会完全颠覆现行的出版制度。“我不认为文章的筛选只能在发表之后由学界来界定。”她认为,期刊品牌以及经同行评审的文章筛选是有实际价值的,如果完全摒弃肯定会得不偿失。
 

 

  《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支持者早就有了现成的答案。首先,将那些通过同行评审的核心文章对外开放;其次,即使错过了同行评审,他们也可以使用推荐工具或过滤器来整理文献――如此一来,成本至少不会被花在出版之前。
 
  对于上述的不同论点,霍顿认为,出版商、研究者、图书馆以及资助者是存在于一个相互依赖的体系之中。他和剑桥经济政策协会的分析都认为,哪怕每篇文章的成本不变,将整个出版体系完全转变为开放式也是值得的。哪怕仅从这为研究者节省获取和阅读文章的时间来说,也是值得的。
 

开放获取之路

  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科学家们有把文章提交给高声望的订阅式期刊的习惯:订阅式期刊由大学图书馆付费,作为个体的科学家很少能直接感受到成本。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出版实际上是免费的。
 
  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家马克·麦凯布(Mark McCabe)认为,开放获取式期刊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图书馆不再有足够经费订阅期刊之时,则是开放获取式期刊受青睐之际。包括新兴融资机构对即时放开获取的强制要求,也会加快开放获取式期刊的发展进程。至于文章发表费用是否还会上涨,有些出版商警告说,即使整个出版业完全开放获取,价格还会上涨。因为期刊社只能从预付款而非其他如二次出版中获得收入。荷兰斯普林格出版公司执行副总裁维姆·范德斯特尔特(Wim van der Stelt0)说:“最终,期刊的价格只能由市场需求来决定了。”
 
  理论上,在一个开放获取式的市场上,作者会权衡自己的付出和收益以此降低成本。但这并不现实。相反,其成本最后很可能由资助者或图书馆来承担――以此简化财务核算,并维持学者的自由选择权。约瑟夫说,一些图书馆已经考虑加盟出版社的会员计划,以此购买一些免费或折扣文章。她担心,这种做法会降低作者对出版费用的警觉意识――从而把减少成本的意愿也一并降低了。
 
  尽管许多人看到了开放获取模式的必然趋势,可转型过渡将是渐进的。在英国,部分拨款被用来推进开放式获取的实施,但图书馆仍需为发表在订阅式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付费。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也在建议同行将他们发表在订阅式期刊上的文章预印本储存在免费的在线库中。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的认知科学家斯蒂文·哈纳德(Stevan Harnad)说,已有60%以上的期刊社允许作者将通过同行评审并被采用的文章自行存档。其他的大部分期刊社则让作者等待一段时间(比如一年)后再上线归档。然而,绝大多数作者并不会将自己的预印本归档,除非他们的大学或资助者要求他们这么做。
 
  在缺乏示范的情况下,推动完全开放获取模式的动力就在于研究者,以及研究资助者的需求了。艾森指出,尽管《公共科学图书馆》已经成为一个成功案例――去年出版了26 000篇文章――但它并没有对整个出版业产生如他所期望的影响。“我并不指望出版商们放弃利润,我失望的是那些学术界的领导者并未意识到开放获取模式是出版业绝对可行的路子”,他说道。
 
 

资料来源 Nature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