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新世纪以来,人类开展了十多次新的月球探测任务,获得了许多新的科学发现,我们对月球的认识相比阿波罗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月球观正在形成。
 
  以前,人们把月球视为太空争霸的制高点,政治因素是月球探测的主要驱动力,现在,人类将朝着建设月球基地、把月球作为人类走向深空的前哨和中转站的方向努力,科学和技术成为月球探测的核心驱动力;以前,人们认为月球是一个彻底干燥无水的天体,但新的探测结果发现,月球可能是“潮湿”的,特别是南北极深坑太阳永远无法照到的坑底,温度低至零下两百多摄氏度,这些永久阴影区中可能会有丰富的水冰;以前,人们认为月球内部已经完全冷却了,但通过地震监测、热流测量和高精度的重力场反馈,发现月球内部仍有一丝温热;以前,人们认为月球在30多亿年前已经僵死了,但现在发现月球上最年轻的岩浆活动发生在几百万年前,说明月球上的岩浆活动持续了很长时间。
 
  2019年初,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在这之前,虽然从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但对探月卫星的遥感探测而言,由于都采用极轨方式,并没有正面和背面的差异,且已经获得了空间分辨率为0.5米的全月球影像。科学家发现,月球背面与正面存在一些系统性的差异,比如,背面的月壳更厚一点,撞击坑分布密度更高(说明形成时间更古老),背面的月海很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差异?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未解之谜,甚至对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也会很有帮助。
 
  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以我了解的情况为例,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卫星都搭载了一台微波探测仪,从微波波段来观测月球。通过分析嫦娥一号微波探测仪采集到的数据,我们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幅全月球微波图像。到嫦娥二号的时候,因为轨道高度更低,微波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更高,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月球在微波波段的表现。在月球上的白昼和黑夜,我们发现了很多热异常的地区。结合其他数据,还可以分析热异常产生的原因,研究月球土壤厚度。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贵州建设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也是从微波波段来探测宇宙的。从地球上探测宇宙,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如果在月球背面,这些担忧就不足为虑,因为月球背面是一个无线电宁静区,地球上的无线电噪声完全无法到达那里,所以在那里可以听到宇宙更暗弱、更奇特的信号。关于嫦娥四号登陆月背的重大意义,推荐大家关注本期“大家·科技前沿”栏目欧阳自远院士的专业解答。
 
  2019年底,嫦娥五号将从月球上采集样品回到地球。再下一步,我们将实现载人登月和建设月球基地。世界各国也在研发新的航天技术,研究月球基地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如何实现人类在月球上的长期生活,怎样利用月球本身的资源为人类服务,这些问题都还有待探索。
 
  2019年是阿波罗登月50周年。半个世纪的时间,再也没有人登陆过月球。但现在,人类重返月球的目标已经不遥远。建设月球科考站,建设月球基地,突破人类在月球上长期生活的技术……这些技术得到突破,下一步就将登陆火星。作为太阳系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火星是唯一有可能实现大规模移居的星球。
 
  月球,我们来了!从此,探索的脚步将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