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灵药将会如何塑造人际关系。

14.1

看罢音乐剧《汉密尔顿》(Hamilton),再读新书《爱情灵药:人际关系的化学未来》(Love Drugs: The Chemical Future of Relationships),就灵机一动有了一个时新的想法。这位美国的开国元勋精疲力竭地在重重压力下试图通过国会为国民银行筹集资金,同时又面对已婚女性玛丽亚 · 雷诺兹(Maria Reynolds)的引诱,这时他若是服下一剂抵御爱情的灵药冷静下来,想必会好受很多。演员林漫威(Lin-Manuel Miranda)高声唱道:“主啊,教我如何拒绝她。”汉密尔顿终究难以拒绝她的诱惑。

爱情的灵丹妙药自童话传说中就能寻得踪迹——无论是魔药或是咒语,但这其实并非完全虚构。《爱情灵药》作者牛津大学哲学家朱利安 · 萨乌莱苏(Julian Savulescu)和耶鲁大学哲学和心理学博士生布莱恩 · 厄普(Brian Earp)二人阐明,我们脑中爱情、欲望和依恋系统,能够被现实的神经技术所影响。书中令人信服的雄辩论证、栩栩如生的实验细节和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向我们言说,当科学家开始研究浪漫关系背后的生物化学机制,用化学干预培养、强化以及削弱爱情的能力会更令人信服。

阿道司 · 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知觉之门》(The Doors of Perception)和《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的爱好者们会觉得《爱情灵药》一书引人入胜且发人深省。甚至《爱情灵药》的标题差点成了《美丽新爱情》(Brave New Love)。“我还是有起名为《美丽新爱情》的想法,”厄普表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一本书持拥护爱情灵药的观点,我们其实不希望如此,并非‘科学将会解决一切问题’,而《美丽新爱情》能让读者意会其中潜藏的危机。现在标题已经定下,如果我会魔法,可能就一挥魔杖把标题改回《美丽新爱情》去了。”

笔者很高兴能与厄普进行这次对话,他是牛津上广实践伦理学中心的研究员。笔者2011年在油管上第一次知道了他,那时厄普正在牛津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正巧遇到哲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山姆 · 哈里斯(Sam Harris)以他那时的新书《道德景观:科学如何决定人性价值》(The Moral Landscape: How Science Can Determine Human Values)为主题做讲座。厄普对哈里斯看似新颖的论点持怀疑态度,尖锐地提出质疑,厄普和哈里斯你来我往的对话被记录在油管上,播放量接近200万。在我们的对谈中果真没有令我失望,他同样表现得缜密而严谨,又不失机智。

14.2

更高级的爱情:布莱恩·厄普表示他涉足爱情灵药下浪漫关系的研究,与更广泛意义上的超人类主义相一致,试图探求如何利用新技术介入人类生理学,将人类提升到更高的层面

药物对爱情可能会有什么效果呢?

可能性之一是人类开始认识到爱情能够至少部分为我们掌控。大部分人认为爱情是一个谜,遇到合适的人就自然发生,像是人会轻易地陷入热恋的状态或突然失去激情,这多是始料未及的。那么这种看法可能就不够全面了,因此可能就不会想着通过主观努力来加强和忠诚于对象间的爱情,而是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尽管不会像《仲夏夜之梦》(Midsummer Night’s Dream)中的爱情魔药,能够让人爱上特定的对象,但我们能够主动提高与某一特定对象坠入爱河的可能性,或是深化业已存在的爱情关系。

爱情背后是何种生物化学物质呢?

依恋系统的背后是催产素和血管升压素等一些神经化学物质,很多物质会产生力比多。其中也有睾酮,而睾酮的水平能够被人为操控。相似的还有血清素,也与吸引力相关。科学家注意到被他人吸引的早期阶段的感受在某些方面与强迫障碍有相似之处,而二者都会表现出血清素水平的升高。

那我们如何调节这种生物学系统呢?

这些系统不是独立的一个个开关,而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得到的是各个系统作用下一个相当大体性的结果。举例来说,如果通过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来抑制力比多,其结果可能是失去与伴侣身体上亲密关系的兴趣。而这意味着不会释放生理量的催产素,长期来看就可能破坏依恋关系。如此便陷入了一个循环。而另一方面,对于抑郁状态的患者,SSRI类药物将会改善抑郁症状,而如果SSRI类药物正巧没有抑制你的力比多,那么SSRI类药物就可能会成为关系促进药物。

您在书中写到精神活性药物的潜在益处,那么它们如何影响爱情系统?

致幻剂和MDMA(或者说摇头丸)是一类作用相当广泛的药物。它不作用于神经化学系统的某一特定亚通路,而是通过相当广泛的作用改变我们对伴侣的情感情绪,由此对情感关系产生一定作用。MDMA在药效内能够产生温馨感和亲密感。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愿意谈论情感的坦诚感,这有利于讨论曾经逃避的问题。近期参与试验的受试者表示他们对周围人有了更多的爱,更有兴趣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心理上也更为灵活变通。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一些曾经可能会伤害他们情感的话,也不会立刻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

致幻剂如何作用于人脑来使我们的爱情生活获益呢?

我们的观点是人脑是一个巨大的贝叶斯预测模型。人脑会尝试尽量高效地预测现实世界中将会发生的事,一旦发现了特定的模式或规律,就会将其作为一种预设藏在脑中,进而根据这些先前的经验来理解世界。但这样一些经验如果是错误的刻板印象呢?譬如在与伴侣产生一些争论后,就会以此作为经验来“翻译”对方言行的一切,而不再用新的角度和思路看待问题,无论如何都会觉得对方令人困扰而持一种戒备的态度。那么赛洛西宾(psilocybin)可以临时抹去先前的预设,让使用者用新角度看待问题,在获取信息时就不会与过去一样预先做出一些判断。那么对于陷入刻板印象的人来说,使用药物直接抑制这些存在问题的先前经验,能够让人用全新的目光看待问题,将会是相当有益的。

爱情灵药的危险何在呢?

似乎这些爱情灵药都有成瘾的风险。它们绝不是灵丹妙药,也不适用于任何人。它们应该有特定的使用条件,使用者也应该被严格筛选。我们需要积累更多证据,指导我们如何用药才能利大于弊。由于这些致幻剂的药效很强,一些尝鲜者会觉得他们改观极大而被冲昏了头脑。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但甚至还没弄清一些已经在使用的药物会如何影响人际关系。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风险。大多数时候,我们踟蹰不前,没能仔细地想清楚使用爱情灵药在伦理学上和规范性上存在的问题。

这种药物辅助的治疗会如何进行呢?

利用赛洛西宾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试验性试点研究正在进行,研究者试着将PTSD患者的伴侣也纳入治疗中,二人一同接受赛洛西宾辅助的心理治疗。一对伴侣首先会与治疗师进行多次的互动来建立治疗关系,讨论二人预期的疗效。同时也会被告知这些药物的效果,而部分药效与受治疗者如何理解治疗过程中所处的意识变化状态有关。接着,用遮光眼罩和耳机分别进入舒适的状态,而后服用一剂药物。二人会在这种状态下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治疗师则会帮助受治疗者应对出现的疑虑。当药效逐渐消失,二人先是同治疗师,而后互相交流准备如何运用新发现来解决问题。一些试验样本中,受试者报告称在治疗结束6个月或1年后,依旧感到心理上更加灵活变通,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冲突。

有人会因此认为爱情灵药能够轻易规避维持爱情关系中所需要做出的努力,您怎么看?

会如此担忧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这看起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因此根本上是无效的或在长远角度上来看没有效果。或者说这将会成为处理真正症结的一种替代方法。我会认同这一点,但如果这种药物能够让人真正认识一段关系,而由此做出的改变在长久看来可能会效果甚佳,因为此时你真正理解了如何才能实现关系中二人的两全其美。站在这个角度,可能就不太会提出如此批评了。

您担心从生物学角度介入爱情会使性的图景被同质化,这是从何而来呢?

举例来说,犹太授业座的学生为了治疗抑郁而使用SSRI类药物。但他们抑郁的原因是他/她们感受到同性间的吸引力或是有自慰的欲望,而这些是族内的禁忌,他/她们因此长久地感到羞耻。那么这类药物“有益的”副作用就在于它能够降低力比多,从而减少了自慰的欲望,或是避免同“错误的人”(根据他/她们的文化守则)发生性关系。这就是如今宗教团体中性取向的少数派如何利用药物的反性效果。我的观点相当明确,正是精神病学家们在与犹太拉比一同使用药物降低力比多。

考虑到如今制药公司及市场逐利的大环境,您是否会怀疑爱情灵药能够以合乎伦理、对人类负责的方式研发、进入市场并被使用呢?

自然如此。如今研发中的任何新药都会有制药公司的干预,这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更清醒一些,认清如何应对制药公司只顾兜售产品以获益,而不真正顾及人类健康的现象。

那么制药公司如何才能以合适的方式提供有益的爱情灵药呢?

解决制药公司通过“发明”疾病的方式来兜售药物的方法是,断开提供医疗技术概念和治疗疾病间的关联性。我们更认同一种概念更宽泛的医疗模型,即治疗疾病只是用技术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之一。如果我进行心理咨询以增进我和伴侣间的关系,这并不能说我就存在人际关系的障碍。那么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来看,药物使用也应如此,如果一个人或一对伴侣能够得到药物,而且以正确的疗法使用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就需要讨论这一方法在社会中的应用,而不是先创造出一系列他们患有的疾病或障碍,来满足给他们用药的规定。

爱情灵药是否意味着爱说到底还是生物性的呢?

不,我欣赏哲学家嘉莉 · 詹金斯(Carrie Jenkins)在《爱为何物:它的可能性》(What Is Love: And What It Could Be)中谈论的她对爱情的理解。她并没有简单地认为爱情是一种兽性的内驱力。爱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学现象。许多有关爱情的文化叙述都基于心理学的、主观的或经验性的角度。在近几十年中,我们终于能够通过生物学和神经化学的手段来研究爱情。詹金斯认为想要完全地理解爱情,就必须要从这些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我们如何体验爱情并表达自身情感是由社会环境因素所塑造的,而这又会在生物学水平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形成一个循环。

资料来源 Nautilus

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布莱恩·加拉赫(Brian Gallagher)是《鹦鹉螺》杂志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