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是大师,我摆手说我是一个惬意教授。当教授要有名气但不要太有名气,我的教授生涯管理目标是努力实现时间自由、关系自由、思想自由、财务自由。

17.1

《从青椒到思想者——教授的台阶和乐 趣》诸大建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思想的自由

731)大学教授发表看法“无约束”,是被政府官员羡慕的地方。做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排序。当官者首选权力,搞企业首选金钱,当教授首选精神自由。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对中国经济学人有重要影响,他在自传《思想的力量》(2005)中写道:自由作为顶层价值,不可以用物质、地位等进行替换,即使10%也不行。

雅诺什 · 科尔奈(János Kornai),1928年出生。1961年获匈牙利卡尔 · 马克思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6年获匈牙利科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代中期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指导过一批中国学生。2002年荣退回布达佩斯居住。从50年代起对社会主义传统管理体制下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著有《短缺经济学》《增长、短缺和效率》等。曾任世界计量学会会长。多次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摘自百度百科)

732)我在哈佛访学时目睹过几个“这里是哈佛”的故事,可以用来说明大学教授的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城市经济学权威Glaeser做报告,有同事打断他指出他的推演是错的,Glaeser当场认错,旁人解释“这里是哈佛”;有人写了一本书说环境主义已经死亡,哈佛请来做报告,我在现场目睹自由激烈但有分寸的辩论,主办方说“这里是哈佛”。

733)大学教授的思想自由属于马斯洛心理学的自我实现层次。它是有底线的学术自由,是当教授达到了收放自如、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思想自由不是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绝对的自由不存在,当教授不要对政治说三道四,要知道这不是你的专长。思想自由当然不是口是心非,而是心口一致都是自己相信的东西。

734)当教授,我喜欢做有特色、上水平、入主流的事情。我理解的有特色,就是有与众不同的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有水平、入主流如果无特色,许多情况下做的是跟随性的研究;有特色同时有水平、入主流,才可能有创新性的意义。这可以用科学哲学家库恩对常规科学和革命科学的区分进行理解。

735)我读库恩的书《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喜欢他对常规科学与后常规科学或模式1与模式2的区分,乐意到思想自由多一点的领域去做非常规的研究。搞可持续发展研究有这样的意义,一方面对传统的增长主义和环境主义是有革命性的后常规科学,另一方面是有整合性价值的跨学科研究。

736)做研究我享受先发散后收敛的过程:只要有可能就一定从发散性思维入手,写出从0到1的第一篇文章;如果非常规的新领域符合发展趋势,就持续改进和不断深化,从1.0到2.0、3.0……进行版本升级。当然研究新东西,太早了是半夜鸡叫,太晚了是天亮鸡叫,要恰到好处懂得在人似醒非醒时开叫。

737)思想自由使我对跨学科研究有偏爱,看事情喜欢问题导向而不是概念导向。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研究被认为是宏观政策与管理范畴,为跨学科研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思想空间。主流经济学研究环境与发展,强调效率改进和弱可持续性;从管理学的系统思考研究问题可以超越经济学思维的狭隘性。

738)思想自由也是我喜欢做巴斯德型研究的原因。研究问题有why和how,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不走偏锋不随大流赶时髦。过去,在人们埋头做书斋式研究的时候,我开始介入政策咨询,关注学术研究的政策意义;现在,在人们一窝蜂搞智库的时候,我觉得学者做政策研究一定要有更深刻的学理思考。

739)有了成就有了地位的惬意教授,干事情追求名声、金钱、权力肯定不是主要的,是不是有意思或者说好玩才是主要的:不好玩的事情肯定不做,好玩的事情会爽快答应;两件都好玩的事情,有冲突的时候选择更好玩的那一件;如果事情开始的时候是好玩的后来不好玩了,就毫不犹豫退出。

740)思想自由不是走极端,而是知晓整个光谱后的正反合;思想自由是了解所有可能的选项,懂得将它们放在当下的背景中进行权衡;思想自由是有底线的思维张力,对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有免疫力。我自己的思想自由,特别强调面对A模式和B模式的两种对立,要有包容性的C模式思维。

C模式思维

741)如果我的思想自由有中轴红线,那么核心东西就是非A非B、亦A亦B的C模式思维。这种思维不偏执于某种极端,而是包容整合两个方面的优点;这种思维不随大流不赶时髦,常常作为旁观者从边缘看中心;这种思维不是故意与主流作对,而是欣赏熊彼特所说的毁灭性创新,以非线性方式改进和发展主流。

742)C模式思维,是我搞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元方法,基于此可以说出一些与主流不一样的想法。以从循环经济到分享经济20多年研究为例,我曾经三次做研究说新话。第一次是1998—2000年倡导循环经济,指出线性经济导致资源环境消耗无限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消耗总量实现绝对脱钩,需要转向循环经济。

743)长期以来人们搞线性经济,在开采-制造-使用-抛弃的垂直方向上进行效率改进,做了很多努力,但始终无法让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脱钩。我在德国听到把物质流闭合起来在水平方向上提高利用效率的想法,脑洞打开突然有一种通了的感觉。搞可持续发展,就是喜欢这种非主流非线性的思想冲击。

744)后来认识瑞士学者Walter,受到他的绩效经济概念启发,我把循环经济区分为废弃物的循环、产品的循环、服务的循环三种类型,认为最有创新意义的是服务的循环。前两者是对线性经济流程的补充和改进,只有服务的循环倡导不卖产品卖服务,对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是非线性突破,可以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745)第二次是2016—2018年研究共享单车,我觉得需要为中国式B2C的分享经济站台呐喊。摩拜等共享单车一出现,我觉得期盼已久的服务循环或产品服务系统有了中国案例。有人以Uber和Airbnb为例,说美国式C2C是真分享,中国B2C是伪分享。我觉得这是跟风式的说法,其实B2C的共享单车是中国式的创新。

746)我的非主流思维有三部曲:在新事物冒出来的时候要摇旗呐喊,当新东西成为主流的时候要有冷思考,当新东西进入平飞状态要保持思维张力。因此我很容易发现人们把美国式C2C当作分享经济主流时候存在的问题。分享经济的本质是不求拥有但求所用,B2C和C2C只是两种表现形式。

747)我用发展阶段不同分享经济有不同表现进行解释,说发展中国家物质存量不够需要发展B2C的分享,发达国家物品闲置越来越多需要发展C2C的分享。其实发展B2C的分享经济,对中国是一种跨越式发展的机会。通过共享出行,中国可以以低于发达国家的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实现交通出行现代化。

748)第三次是最近以来从共享经济到共享城市的思考。对于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许多人就交通方式论交通方式。我点赞共享单车是对传统私人自行车和政府公共自行车的进步,点赞共享汽车是对传统私家车和出租车的进步。但是我进一步强调,共享出行对于重塑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有非预期的变革意义。

749)我从两方面解读共享出行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第一方面是把共享出行与公交都市结合起来,这样做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的需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按照地铁、常规地面公交、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排序,其中共享单车通过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了公交功能。

750)第二方面是共享出行要求城市空间进行重组,可以非预期地推进去小汽车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空间的规划与建设都是以小汽车为导向的,汽车占用了50%强的道路资源,但是提供的出行却小于30%。共享出行可以促进城市空间微更新,让城市路权回归到大多数市民手中。

本文摘自《从青椒到思想者》一书。本文作者诸大建教授是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