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疫苗难以保证百分百的安全,接种后感染病毒或出现相关症状也并非异常,不过这不能证明疫苗无效。

图片1

接种疫苗后的免疫系统发生了什么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接种疫苗后感染的病例大多数程度较低,症状较轻,康复速度更快,病毒残留更少,并且似乎不具备传播病原体的能力。对于获得疫苗保护的接种者来说,就算少数病原体真的突破其身体屏障,无论情势看起来如何,已建立起的免疫保护是不会消失的,身体的防御机制也不会出故障或崩溃。

因为疫苗并非凭空创建出一套健康屏障,而是加强人体已有的防御,帮助我们更安全、更有力地对抗病毒,还有可能在此保护的基础上做出更进一步的自我完善。

若想从解剖学层面理解这种突破疫苗保护的感染病例,我们需要先把人体视为一座城堡,而用亚利桑那大学的免疫学家迪普塔·巴塔查里亚(Deepta Bhattacharya)的话说,免疫能帮助城堡加强防御工事。

如果没有接种疫苗,城堡里的防御者就难以知道攻击即将到来。

他们相当于在城堡外安排了一些好斗的护卫犬”——也就是所谓的非特异性免疫,但它们的辨别力并不强:这些系统固有的防御者行动迅速且凶猛,可寿命很短,且击打极不精准,会撕咬任何他们不认识的外来客,却又很容易被更隐蔽的入侵者欺瞒而过。如果病毒与城堡核心之间仅有非特异性免疫,那将是非常脆弱的第一道防线。而实际上这道防线也的确只是大多未接种疫苗人士所拥有的了。其他更精确、更具冲击力的战士们——只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最终是会觉醒并出战的,可问题在于全面唤醒它们的过程往往长达数周,在此期间病毒很可能已经风卷残云般地造成了大规模破坏,那么等到真正有效的免疫与病原体交战,症状或许会恶化。

而接种疫苗完全改变了这场保卫战的进程和结果。就新冠疫苗来说,疫苗就好像线人,在城墙内传递有关病原体的情报。有了这些信息,防御队伍即可在边界有的放矢地巡查,进而锁定潜在敌人。

根据巴塔查里亚的说法,当病毒试图强行侵入时,它会击中“一层又一层”的防御。

疫苗带来的免疫增强将推动特异性免疫更迅速地发挥作用——

病原体入侵后的几天内,甚至更早,精准打击便可启动;

基于此,负责产生抗体的B细胞和能杀死被感染细胞的T细胞也将有更充裕时间研究病原体特征,并优化对抗它的武器;

当外部的非特异性免疫疯狂撕咬,已然训练有素的特异性免疫则如狙击手般瞄准并击落敌人,而少数进入更深处的微生物将被潜伏着的杀手摧毁。

巴塔查里亚说道:“病毒所必须经过的每个阶段都要从它们身上扒一层皮。即便有几个粒子勉强通过了每一处关卡,它们也已变得更孱弱,破坏力更低。”

即使病毒突破重围……

接种疫苗最理想的情况是,试图侵入的病毒可能会立即被免疫细胞和抗体狙击,但期望这种绝对保护的是不合理的(事实上,COVID-19疫苗的设计者也不会设定这样的目标)。有些人的免疫细胞可能反应迟钝,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便如此。

病毒自身的变化也是影响免疫战争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狡猾的变种或许能避开某些抗体的监测;另一方面,如果病原体数量足够多(例如高强度、长时间的暴露),那么就算是容易被识别的新冠毒株,也可压过免疫系统的一些防御。

此外,面对突破防线后的病毒,免疫细胞和分子会努力坚守阵地,重新争取优势地位。它们或许无法完全阻止感染,但仍能抑制病原体在身体内移动、引起症状或传播给其他人。

一个客观事实是:那些疫苗接种者的身体对SARS-CoV-2很不友好,这令许多研究者推测接种疫苗似乎有助于解决新冠久治不愈的疑难。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接种疫苗后的每次再遇SARS-CoV-2其实都在有效提醒人体——该病原体的威胁依然不容小觑——它还能引导免疫细胞重振防御能力,提高其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能力,延长保护持续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接种后的感染“就像疫苗的助推器”,在不断刻意训练人体应对病原体侵入的防御流程。

“尘埃落定后,战斗的幸存者将更加敏锐地寻找下一次外敌侵袭。持续训练免疫细胞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另外,接种疫苗可能比自然感染更容易调动保护程序。”

资料来源:

Your Vaccinated Immune System Is Ready for Breakthrough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