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限时进食减肥的概念非常吸引人:把自己每天的进食窗口期限制于6~8个小时的区间内,以此实现所谓的间歇性禁食,在进食区间内你可以吃任何想吃的东西。

这一当下非常流行的饮食法似乎得到了科学证据的支持。此前有针对小鼠和肥胖人群的研究都表明,间歇性禁食可能有助于减肥。

然而,2022年4月,刊载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一项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在每日摄入同等热量的情况下,践行8小时进食模式的志愿者相比正常饮食的志愿者,体型和体重方面的变化并无差异。

图片1

论文作者团队、南方医科大学的科学家招募了139名肥胖人士,并将其分为限时进食组和普通节食组,两组人的卡路里摄入情况一致,女性每天摄入1200~1500大卡,男性每天摄入1500~1800大卡。(为保证数据真实性,参与者被要求必须拍摄他们吃下的每一块食物并记录饮食日记。)

两组人最终都瘦了,平均减重14~18磅(6.35~8.16千克)。但无论是体重,还是腰围、体脂和去脂体重(LBM)的改变,限时组和普通组都看不出显著差异;此外,在血糖、胰岛素敏感性、血脂或血压等风险因素方面,两组人也并无差异。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饮食研究专家伊桑·韦斯(Ethan Weiss)发表评论:“这些结果表明,限制热量才是限时进食法发挥作用的根本。”韦斯博士也是限时进食法的践行者。根据他本人的说法,过去7年来,他只在中午到晚上8点的时间段内吃东西。看似限时,实则限食。

韦斯此前曾与同事一起开展关于限时进食的调查。他们招募了116名志愿者,并将其分成两组,A组成员一日三餐,如果中间感觉饿了就吃零食,而B组则只能于中午至晚上8点期间摄入任何食物。12周后,A组平均减重1.5磅(0.68千克),B组平均减重2磅(0.91千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韦斯在一次采访中表达了对此结果的失望。根据他的说法,他曾要求统计学家进行了4次数据分析,直到后者告诉自己,无论再分析多少次,都无法改变结果。“我作为限时进食法的拥趸,很难接受这个结果。”

同行怎么看?

很多同行并未因韦斯等人或南方医科大学团队的研究结果就否定间歇性禁食的作用。

美国斯坦福大学预防研究中心的营养研究主任克里斯托弗·加德纳(Christopher Gardner)认为,如果限时进食法在某些情况下收得良效,他不会感到惊讶。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副教授、间歇性禁食研究专家考特尼·彼得森(Courtney Peterson)认为,关于该策略是否有助于人们减肥,“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在彼得森看来,这种饮食法似乎能通过限制热量摄入来使人们受益。当你每天只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进食,卡路里摄入或许就自然比不受限时要少。

纽约市威尔康奈尔医学综合体重控制中心主任路易斯·阿龙(Louis J. Aronne)博士也持相同观点,根据他的经验,一些不善于热量管理的人若受到禁食期的束缚,其节食效果可能会更好。

任职于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医学教授卡罗琳·阿波维安(Caroline Apovian)指出,支撑限时进食理念的理论假设是,昼夜节律基因在白天被激活,会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而研究人员的问题是:“如果你选择在白天吃得更多,你的身体是会更倾向于燃烧这些卡路里,还是储存它们?”

阿波维安博士觉得可能再进行一项研究,比较普通暴饮暴食和限时暴饮暴食的结果。

不过,韦斯博士相信自己的研究结果,也对新的实验数据表示信服,曾经坚定禁食的他如今已恢复了正常三餐,并被家人告知自己看起来状态好多了。

为什么各类科学研究结论经常互相“打脸”导致我们有时候不知道该怎样选择科学饮食方式?或许从“科学精神”的角度来理解各类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能有所启发。

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作为它的发生学和逻辑的起点,并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构成它的两大支柱。在两大支柱之上,支撑着怀疑批判精神、平权多元精神、创新冒险精神、纠错臻美精神、谦逊宽容精神。这五种次生精神直接导源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它们紧密地依托于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从中汲取足够的力量,同时也反过来彰显和强化了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它们反映了科学的革故鼎新、公正平实、开放自律、精益求精的精神气质。

——李醒民《中国科学报》

资料来源:

Scientists find no benefit to time-restricted diet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