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从生后不久即分居两地的同卵双生儿的健康状况和精神心理的比较研究中了解到不少人的形成过程中的遗传和环境方面的知识。

英国、丹麦和美国在很早以前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1937年,美国有关部门经过对19组双生儿的调查以后,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双生儿的遗传和环境的研究”。据最近报道Science,1980年3月21日),美国米奈索达大学的布恰特双生儿研究小组从一年前开始,对双生儿的遗传和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揭示了双生儿的一些非常有趣的事实。

尽管还没有取得全部的调查结果,但从已经获得的事实中发现,双生儿的遗传因素所占的比例十分惊人,我们不妨看看如下事实。

第一个例子。双生儿的名字都叫基姆,幼年时分别送人做养子并长大成人。两人都酷爱数学,一到假日都去佛罗里达度假;两人都与名叫琳达的女士结婚,以后又分别离婚并同都叫贝蒂的妇女再婚。不但他们本人的姓名和配偶的姓名相同,而且两人都有饮酒和吸烟的嗜好,他们的病历、血压和睡眠习惯也完全一样。

第二个例子。双生儿分别取名为奥斯加和杰克,47岁,他们出世后不久父母即离婚。奥斯加在母亲(德国人)的抚养教育下成为一个天主教徒,现在德国一家大企业做工;杰克跟随父亲出走,成为犹太,在以色列一家工厂当技工,现已成为一个服装销售商。他们两人的个性在很多方面都十分相似:喜欢吃加上香、辣佐料的食品,喜欢喝甜酒,常常在看电视节目时打瞌睡,喜欢在大小便前冲洗卫生设备等等。处在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中,使用的语言也截然不同,而日常的生活习惯竟然是如此的雷同,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第三个例子。双生儿中的一个叫布里基特,另一个叫德罗西。她俩是三十年代后期英国的家庭主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离散。她们所生的孩子的名字非常相似,男孩分别取名为里查德 · 安得列和安得列 · 里查德,女儿分别叫契莎琳 · 路依兹和卡菜 · 路依兹。

根据初步的调查结果,同卵双生具有代表性的一致点是在病历方面。例如有一组57岁的女性双生,她俩都在同一时期患糖尿病而且都患有精神分裂症,两人的智商、生理机能、智能测验等方面也十分类似。有时,也会出现使人难以置信的情形,在远离两地、环境完全不同的条件下长大的双生儿比生活在一块、环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长大的双生儿更具有同一性。这是由于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长大的双生儿各自为了显示出本人的个性,故意显露出两人的差异点以示区别的缘故。

美国米奈索达大学对双生儿的研究工作尚属于初始阶段,如果将大量的调查数据加以集中整理分析的话,我们一定可以获得大量与双生儿的遗传和环境有关的知识,探明双生儿的遗传和环境之谜。目前虽然对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对于能否从中找出新的独特的事实,以更充分可靠的证据来阐述这一问题还抱着怀疑的态度。在人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各人对环境的适应性或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在环境完全不同的条件下成长的同卵双生儿的实例还不多,所以还不可能简单地作出“人的行为完全由遗传因素支配”这样的结论。但是尽管如此,在探索人类行为的过程中,探明双生儿的遗传和环境的结果仍然是一个非常有趣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蔡仁兴摘译自日本《自然》,1980年第7期]

磁力对生物的作用

植物的叶绿体原来是一种晶体结构的半导体。在日光照射下,由于叶绿体的电磁特性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变化,所以它的导电能力大大增强,可以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或淀粉。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用掺有磁粒的肥料——磁肥对植物施肥,结果,小麦的产量可以提高25%,水稻可以增产10%,蜜桔则不但结实多,而且桔味更加可口。

对动物的试验,效果也很显著:饲牛加“磁”可收与“对牛弹琴”相似的效果,使牛奶产量大增。用“磁水”喂鱼,鱼产量也显著增加。

就人类而言,磁水对一些疾病已有明显的疗效。针灸的原理很可能与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有关。最近还发现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磁化率的不同,于是就可以进一步据此来进行准确的诊断与治疗。磁力对生物作用的研究,目前正方兴未艾哩。

[希摘自《科技世界》第48期]

记忆:靠不住的证据

许多社会科学家认为,儿童时代的大多数早年记忆,是梦幻一般再现了父母和朋友讲述的故事。在此,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 · 洛芙特丝提醒成年人,他们的记忆几乎和儿童的记忆同样靠不住以致往往把臆想当成事实。她在(目击者作证)一书中,对法庭上证人回忆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

洛芙特丝说,记忆的一个问题首先是没有观察;更重要的是人们会忘掉一些事实,同时“再现”出另一些东西,填补在记得住的事实中间。举一个例:用一幅戴帽的黑人和拿剃刀的白人的图像进行观察测试,人们常常会记得剃刀在黑人手中。

一种麻醉药据说试用“催眠术”和“吐鲁思truth serum)能使人吐露真情也能导致把臆想当作真实。洛芙特丝写道“催眠使人消除紧张、主动合作并且思维专一,于是,暗示性变得十分强烈,人们就“想起”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件。这是同发掘真情背道而驰的。许多研究表明,人们服用“吐鲁思”药后会老练地撒谎,会歪曲事实和编一些东西来满足盘问者的需要。

? 听觉记忆明显比触觉记忆、视觉记忆和嗅觉记忆强。全身麻醉的病人有时能记得手术过程中说过的话。

? 多数人能轻易记住六个或七个以内的连续项目。默记购货单应把重要的买卖放在开头或末尾,因为随着记忆的冲淡,中间几项容易先行遗忘。

? 轻度的紧张能增进记忆,而过度的紧张则冲淡记忆。

? 酩酊大醉似乎会影响,而不是恢复记忆力。饮酒时记忆力可能不错,后来却可能记不起醉酒时的事情。另外,衰老也减弱记忆新信息的能力。

? 剧烈震动能引起记忆丧失。老鼠受到电击,就忘掉许多花招;人的身心受到打击,往往会诱发健忘症。

? 对少数人来说,房事也会引起持续数小时的记忆突然丧失。这种现象可能与过度紧张有关,但不必特别担心。

记忆研究课题之一是大脑中的长久记忆能否持久地保存。弗罗伊德认为这些记忆深深地埋在无意识之中,不会受到表层智力畸变的干扰。说明大脑中存在着某种永久的痕迹。

但洛芙特丝对此表示异议。她的结论是,在记忆混淆和经过改变的情况下,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某种“准确”的记忆。一切记忆,甚至包括用精神分析法或催眠术发掘出来的记忆,都容易受到歪曲。记忆也有靠不住的地方。

[尘望摘译自Times,1981年第1期]

光线对人体的影响

近年来医学界已逐渐发现,人体许多微妙的生理及生化作用,可能与光照(日照或灯光)有关。

人体内有许多生化及激素的自然规律,与昼夜周期隐隐相合。人们发现,人体分泌松果腺素有一定的规律,并发现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的量,一天二十四小时内颇有不同。

皮肤受日光直接照射,皮表上可产生保护及病态等不同程度的作用。日晒病即由于曝光过久所引起的病态反应。对光特别敏感的人,经常年日晒容易引起皮肤癌。皮肤在日晒后变为黄褐色是一种保护作用。在阳光的紫外线下照数小时,即可使皮肤变红,这可能是紫外线的光子直接破坏微血管,或由受伤的表皮细胞分泌毒物扩散到真皮,破坏微血管所致。

皮肤受日光照射后,皮表的色素增加,皮肤颜色变黑,这可能是无色的黑色素前驱物,经光起氧化作用而变成黄褐色所致,一、二天后表皮上的黑素细胞,便开始合成黑色颗粒,同时表皮细胞分裂加速,使表皮内紫外光吸收层加厚,这一黄褐色层可维持一段时间,以避免紫外光再次造成伤害。当角质细胞脱落后,皮肤颜色就慢慢变浅。

日光除了可引起敏感的直接反应外,同时可借血液而影响到细胞间或细胞内某些物质。例如有些人晒太阳后身上即出现红斑。在医学上,近年来常使用光线治疗某些疾病,即在身体的某些病区局部照射,以消除一些有害的有机体,增生的细胞或其他有病的细胞。

日照对人体最重要的反应,是可促使维他命D3的生成。虽然由牛奶或其他食物中,可取得具相当活性的维他命D2但是在生物体内,D2之效用不能D3相比,而日照下合成的D3比由其他生物体内取得的D2来得重要。

医生目前已普遍地利用日光照射法治疗早产儿黄疸病。我们知道,红血球破坏后释出血红素,血红素随即分解为胆红素,如果肝脏不能及时将过多的胆红素移除,即有黄疸症状出现。初生婴孩中有15 ~ 20%的肝脏的生理机能犹未成熟,他们的胆红素溶于脂肪中,聚集于脑部的某些区域,破坏神经元,导致临床上所谓核黄疸症,除此之外,胆红素的聚集还可引起缺氧酸血低血压低血糖、低血蛋白等症状。

核黄疸症通常不易回复,轻者导致低能,运动迟缓、重者导致死亡。一般的理论都认为光照能使胆红素转变成无毒物,但由实验得知,经光照射后,黄疸儿的排泄物中含有多量未经分解的胆红素,所以知这种光治疗,对初生婴孩的肝,肾都有益处,不过我们还不十分了解那一段波长真正产生作用。而它的详细作用机制也不清楚。

光与生物的某些自然规律有关,如睡眠、取食、喝水、体温及激素的分泌等生理作用无不受其影响。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在一天之内亦各有不同。通常早上刚醒来时分泌量最多,以后渐次减少,到晚上时其量最低。分泌情形又与活动有关,如果一个人活动情形改变时,如改成上夜班,那么皮质醇的分泌约经一段时日即可与其活动情形相配合。

在动物中有发情、冬眠、迁移等现象。这些现象也和光照有关,使个体的活动和自然环境一致。在人类除了发现皮肤晒黑及维他命D3的含量在夏天时较高外,还没有发现其他与季节有关的周期变化。

目前知道哺乳动物可能是由多突触系统将光线的刺激传至松果腺,影响分泌松果腺素,这与光线引发视觉冲动的传导途径有所不同。人们发现人体在晚上十二点,至翌日清晨七点时,尿内松果腺素量最多,这种规律是否与生俱来或受光线影响目前还不清楚。

光周期及光照强度还可影响哺乳类及鸟类性器官的成熟及有关的生理作用。例如老鼠四至五天排一次卵,天竺鼠则需十二至十四日,而人类则要二十到四十日。由调查得知,多数幼年失明的盲女的性器官,比一般女性成熟得早。

我们使用室内照明时除了考虑视觉,美学上种种问题之外、对光与人体的直接或间接关系也应列入考虑。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太多,我们希望将来人工照明也同食品、药物、污染等其他问题一样受到管制,而使每个人生活得更美满。

[文饰摘译自Scientific American,1979年12月4日]

水下收获

未来的农夫可以乘了船收割他们的作物了。只要他们举起所布下的网罟,就可以获得丰收,例如肥料、药物等等。

虽则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在减少,但是海洋的财富是可以更新的,它们为这个经常会闹饥荒的世界增添了宽广的食物贮存。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科学研究部的E. Dasilva曾经对这些财富详细论述过。

他说,海藻占世界水生生物总产量的16%左右,但是每年被鱼类和贝壳动物所消耗掉的要超过6亿吨。在日本,海藻为它的国民提供了1/4的食物。

到处生长的海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在苏格兰、爱尔兰、冰岛和我国,海藻已被广泛用作食品,英、法和美国太平洋沿岸各地则用作家畜和羊的饲料,如果用于喂鸡,那么所生蛋的卵黄就富有胡萝卜素和碘,海藻还可以增加奶牛的奶产量。

海藻的其他用途很多,例如缓泻剂、细菌学实验室的液体固化剂巧克力的硬化剂、软膏材料、牙科造型材料、制造灯泡钨丝时用的润滑剂、感光胶片、橡胶和赛璐玢等,海藻的用途表看来还在扩大中。

[希摘译自Science Digest,1980年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