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的药物化学家高怡生教授,在向科学高峰的攀登中,已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如今,这位著名的老科学家,我国药物化学研究领地拓荒者队伍中的一员,当他回首往事并展望我国药物化学研究前景时,心中充满了欣慰和乐观的感情。

1910年7月,高怡生出生在江苏南京一个职员家庭。兄弟姐妹六人,靠在美商德士古煤油公司任职的父亲的工资收入扶养,一家人过着小康之家的生活。

两岁的时候,高怡生来到浙江宁波,在供职于浙江海关的祖父身边度过了童年生活,并开始了他的启蒙教育,到十三岁回南京时,他已是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了。第二年,高怡生进入南京私立钟英中学学习,1929年毕业。1930年,高怡生在结束了短期的无线电专科学校的学习后,考上了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受教于当时的教授郑兰华,倪则埙,张江树,叶峤,特别是受到当时的理学院院长、有机化学教授庄长恭的培养(庄教授早年就学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我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开始接受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方面全面、严格的训练。

1934年,高怡生在庄长恭教_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甾体化合物的定性分析研究”。这是他第一次完成的一篇研究论文,其在论文中显露的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受到了庄教授的重视。而高怡生也由此尝到了做实验和搞研究的乐趣。当时,中国的科研十分落后,有机化学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急需研究人才。高怡生大学毕业后,由庄长恭推荐,进入成立不久的中国专业研究院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开始了他的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研究生涯。

当时,蔡元培先生是中央研究院的院长,丁文江先生是研究院的总干事,而庄长恭则是蔡元培命定的化学所所长。高怡生进入化学所后,在浓厚的科研气氛中,随导师庄长恭及另一位化学教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纪育洋先生从事有机合成、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析工作,完成了几种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反应机制研究;中药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贝母、钩吻中的生物碱分离与鉴定。这是较早的对中草药作化学分析的研究工作,1940年,高怡生随庄长恭进入前国立北京研究院药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共同从事汉防己新生物碱防己诺林的结构研究,证明此碱为酰甲基汉防己碱,这一工作标志着中国化学结构研究的开端。同时还参加了全合成马雌激素的工作。在这些工作中,高怡生逐渐显露了他的研究才能。此后,高怡生又先后在制药厂任技师,在中学和大学教授化学课,熟悉了制药的方法和大量生产知识,并获得一些教学经验。抗战胜利后,高怡生回到北京研究院药物所任副研究员,从事中草药化学研究,在此期间,他分离出了三种新生物碱,并对部分结构做了研究。

1948年,高怡生得到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进入牛津大学深造,跟随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国际有名的有机化学家罗宾逊教授进行药物的有机化学研究。当时,在罗宾逊的实验室里,有来自世界各地二十多个国家的研究生,高怡生是唯一的中国人。也许是由于罗宾逊与庄长恭有特殊的友谊,更由于高怡生的勤奋与好学,罗宾逊对这位中国学生格外关照,高怡生从这位令人尊敬的导师身上,不仅学到了做学问的精神,还受到了高尚的人格修养的教育。由于高怡生在国内已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并取得过一定的成绩,所以只花了二年时间,便获得了牛津大学有机化学系哲学博士学位。

结束了英国的学习,祖国已是阳光普照的新天地了。高怡生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室任研究员。一九五三年,他参加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工作,次年担任该所副所长,领导全所药物化学和天然有机化学两个领域的研究工作。1978年到1984年,任该所所长。现在,他退居二线,是药物所名誉所长。他还担任过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及上海分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化学学报》《药学学报》等专业杂志的编委。

半个多世纪以来,高怡生从事药物化学和天然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共发表七十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英国、美国、德国和我国的科学期刊上,并被国外有关专著登载、引用,他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他领导和参加了十几种药物的合成工作,有些已投入生产进入临床使用,为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医药工业的发展和医疗事业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在药物化学特别是肿瘤的化学治疗方面,高怡生倾注了大量心血。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是一项艰苦、长期的工作,高怡生强调在从事这项工作中,不能囿于传统学术思想的束缚,要创新,走自己的路子。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肿瘤药物的合成一般离不开氮芥类化合物。高怡生积极主张跳出氮芥圈子,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类型,并开始试探合成一些植物生长激素类似物,观察其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他认为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细胞具有选择性的作用,而动植物细胞基本类似,因此植物生长激素也有可能对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他设计并指导青年同志合成了一系列植物生长激素类似物及天然肿瘤药物如喜树碱、三尖杉酯碱等的类似物,其中有些化合物对肿瘤抑制作用比原来的天然产物更强。高怡生曾是药物所肿瘤药物化学组组长,他领导的这个组曾合成了七、八种抗肿瘤药,这些药至今仍是我国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主要药物。

对中草药的化学研究是高怡生最感兴趣、投入精力最多的研究领域。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祖国医学历史悠久,但解放前中草药不受重视,理论研究更是缓慢。解放以后,这方面的工作迅速开展,分离纯化并阐明化学结构的中草药有效成分已不下数百种,其中不少已在药厂生产,供应临床治疗各种疾病。但是,天然产物全合成的工作却极少展开。这是因为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合成不易。高怡生认为,从事天然产物的化学研究,不应仅限于分离结晶、推导结构,还应加上全合成这一环,使整个研究工作形成一个整体。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他就积极提倡稳步开展这样的系统工作并身体力行。在他的领导下,药物所先后完成了莲子心降低血压有效成分莲心碱和驱虫中药使君子有效成分使君子氨酸等几个化合物从分离结晶、推导结构到全合成成功的系统工作。接着又进行了平喘有效成分蔊菜素及具有复杂结构的抗肿瘤天然药物美登素的全合成工作。美登素是从热带植物美登木中分离得到的具有8个不对称碳原子的19元大环化合物,其合成难度相当大。这些工作的完成受到国家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其中莲心碱和甘草查尔酮的结构分析和全合成工作得到中科院颁发的学术奖状和国家科委颁发的奖状和奖金。这些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对推动我国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及中草药科学整理起了一定的启蒙作用,也显示了中国药物化学研究的实力。一九七九年,高怡生率团参加了在夏威夷举行的“美、日化学会年会”,作了“美登素合成”的学术报告。在此之前,由于我国长期来对外交往较少,国外不了解我国在药物合成方面的水平。高怡生的报告引起国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和兴趣,会后纷纷前来索取资料,并称赞这是一项高水平的工作。同年年底,高怡生在英国夏菲尔德太学和西德特炳根大学所作的有关有机合成和中国中草药研究的学术报告,同样受到较强烈的反响,上海药物所从此使国外同行有较深的了解。

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高怡生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药物化学研究人才。现在,药物所的科研骨干中,从现任所长、计划处长到许多研究室主任、课题组长及具体科研人员都是高怡生培养的研究生或曾跟随高怡生从事过具体课题研究的。从高怡生的身上可以看到当年庄长恭、纪育泮、赵承嘏和罗宾逊的影子,他严于律己,也严于责人,在学术上容不得一丝的马虎。许多人在若干年后都由衷地感谢高怡生的严格督促在自己进步过程中的极大作用。高怡生自己也常说:我认四位导师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更学到了他们做学问的精神。在我指导学生的时候,我正是把四位导师对我的要求应用到他们身上。高怡生对青年同志的指导,不仅体现在选题和设计等方面,还体现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对初学实验的同志,他的帮助是十分具体细致的,每次试验经过情况,他都要求仔细观察,详尽记录,并具体指导所用原料和试剂必须保证纯度,以免在实验失败时,不致因原料或试剂不纯而影响对实验失败原因的正确分析。对于每一个失败的实验,他都要求仔细进行分析,在没有得到充分根据证明这个实验确实不能进行或确实不能得到预期目的以前,不允许草率更改设计路线。他这些对实验和研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感染了学生、使学生们受到较好的基本功训练,所以他带的研究生和青年同志,做实验时动手能力强且技术熟,进步成长较快。

目前,高怡生虽年逾古稀,退居二线,但仍关心着所里的工作,注视着国际药物界和有机化学界的科研进展,学术思想仍相当活跃。在有生之年,壮心不已的高怡生表示,要继续为培养我国的药物科研人才,为发展我国的药物化学研究事业,努力工作,为造福人类贡献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