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一位农业培养学家说:“新西兰能够使它外形丑陋、味道平常的‘几维果’立足于世界市场,是一个奇迹”。的确,这种几年前还不大著名的果品,当前已经高踞于从东京到伦敦的各国超级市场的货架之上了。今年(1985)新西兰已经出口了价值二亿二千万新西兰元的这种果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园艺果品。据新西兰科学与工业研究部(DSIR)的计划,到1990年出口额将跃增至七亿四千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十三。

不能“数典而忘其祖”

说起几维果(Kiwi fruit),读者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考查一下典籍,倒也颇有一些来历可循。春秋时期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桧风》,有一篇《隰有苌楚》的诗歌,南朝陶弘景和明代李时珍都说,《诗》云“隰有苌楚”中的苌楚,即羊桃(或作杨桃)亦即猕猴桃也。它野生于我国中南、西部,特别是长江沿岸的山谷里,千余年来,人们只把这种果实不耐寻味的猕猴桃用作庭园观赏植物,很少作为食用。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人才知道有这种植物,当时管它叫做中国醋栗、扬子草莓或猴桃等。1847年欧洲的一位植物学家对猕猴桃作了详细的描述。说是一种木本蔓生落叶攀缘植物,长的可达九公尺。长满许多心脏形的叶子和奶油色的小花。果实属浆果,夏秋之间成熟,呈卵形,长约五厘米左右,开始结实时果皮密被绒毛,呈黄绿色、野生的生长期可以长达八十年。它的嫩枝分泌的粘液是一种由糖分子合成的高级聚合物,是墨水、染料和胶汁的原料。

偶然的机会

猕猴桃的移植于新西兰,据说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在它之前,当1904年前后,英国人曾经把第一枝猕猴桃从我国带回英国,但是由于它是雌雄异枝的,仅有的雄株在英国就无法结实。不久以后,美国的移植者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新西兰的情况就不同了,据说本世纪初有三名来自新西兰的苏格兰籍教会修女,在我国长江沿岸一个名叫岳巷(音译,Yiohong)的地方传教时培植了一些野生的猕猴桃,后来她们钉一名来中国度假的姊妹,回去时把猕猴桃的种子带了回去。1904年一位名叫A. 阿利森的人,把它们培育成功,1910年并结了果。在阿利森的影响下,在新西兰引起更多人对这种植物的兴趣。到六十年代,两名秧苗培育家布罗诺 · 贾斯特和海华 · 赖特培育出了一批经过精选的种子。

驯化

在目前的情况下,全世界约25 ~ 75万不同种的高等植物都在各自的不同地区安了家。每一个种要像猕猴桃那样越过似无实有的地域界限立足于异国,并进一步壮大繁荣下去,是不多见的。尤其像猕猴桃那样的靠异花授粉的植物,每一代都有发生变异的可能,它们往往会通过遗传而取得混合基因。在种子播下后要求提高秧苗的成熟率时,很容易发现多少杂色的绒毛及其他变异。要培育出一株茁壮的植株确实要付出相当的辛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让植物的同源复制代代相传,使其后代保持那种特殊的基因组合的获得。最后,并允许它们通过有性生殖和育种以大量繁殖;但是有性繁殖的简单从事,毕竟会破坏所望保持的遗传组成,幸亏园艺学家能够在适当的根茎上通过嫁接、插枝进行无性培育。

赖特和贾斯特都对培育猕猴桃具有商业上的潜力怀有信心。赖特选育的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品种,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而命名为海华种,后来成为世界培育几维果的主要来源;贾斯特所培育的现在叫做布罗诺种,远不及前者那样普遍,虽则有时结果较多,但个小不易保藏。即使如此,他们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具体地说,他们都把1904年来自中国的一批种子在野生时所固有的遗传特性通过谨慎的变异,发扬成了一种新的标本。

据新西兰科学与工业研究部的戴维逊博士(New Scientist,1985、8、15)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越是把海华种几维果同其他种大量结实的秧苗作比较,我们就越能看清楚它的固有素质”。可以根据需要,掌握成熟期,可以保存几个月而不变质,使出口果品具备了经历一个周期才出售所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

科学研究

几维果作为一种商品所进行的开发,首先是把科研推向最前线,开拓者把园艺学家很久以前发现的这种植物所显示的有希望的迹象予以分类,并为不同的培育品种命了名,特别针对最适宜的收获季节(根据所含糖分的量是五 ~ 七月)、病虫害(特别是真菌病原体)和腐烂病(萌芽时由细菌所引起)等进行研究(Nature,1985年7月18 ~ 24日)。例如1984年他们在这方面花了五百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进行科学研究。新西兰科学与工业研究部目前每天有四十位科技人员从事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农牧渔业部也有专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研究已经取得某些显著的成就,譬如为储藏未熟果品的最佳设计方案,科学家就提供了一个大幅度提高销售的决策战略。如果病原体或寄生菌类能够阻碍植物应有的正常防御机制,那么整个植物就会变得纤弱,单是为了这个原因,育种者将乐于在其日常研究中获得更多的培育品种。

也许作为长期目标的最重要研究是培育优良品种。海华种的优势意味着世界几维果产业目前正取决于遗传与无性繁殖系的有效统一。奥克兰亚尔培山研究中心的R. 戴维逊博士已对育种者寄望于这种果品的未来_素质作了总结。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够买到一只维生素C含量较高、果形漂亮、色彩鲜艳而刺目、绒毛极少、甚至没有必要剥皮的果实。育种者还在探索导致植物自身的提高,譬如产量较高,叶簇不密,耐寒耐风等特性。而目前急于解决的是提前结果期。在目前,一般新培植的藤蔓要等待三 ~ 五年才能结果。最后,就是希望培育出一种雌雄同株的变种以满足移植的需要,因为这样会使果园的有效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一般来说,雌蕊的花兼有雄蕊的花粉,通常是不育的,但某些种系也会产生具有性能力的花粉,所以育种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育种计划有赖于遗传的变异发生。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正在利用辐射照射和化学品处理以导致突变的发生,种植者也正在由他们的种植园中自然发生的变异而得到鼓励。新的种系已能从植物由于严格的组织培养和植物激素的营养中使开有切口的小块组织正常生长,同时还可以刺激新的遗传变异。

研究者还打算把它同某些亲族进行杂交,使它们新的素质合并起来,他们设想大量未开发的遗传变异一定存在于中国野生的猕猴桃中、何况从西伯利亚到印尼的整个东部亚洲都有它们家族中的成员呢,育种计划目前正在从容进行,但一般认为似乎慢了一些。可以想象,如果有两株结果的果树,总希望把它们的优良素质结合在一起。由于不能直接使它们杂交,必须分两步进行,即通过作为媒介的雄性进行,幼苗柔嫩易于枯死,所以必须等待四年左右才能指望结果,无怪育种者都喜欢雌雄同株植物,因为它会更迅速成熟。

“好像蓝天碧云间的阳光破云而出”

猕猴桃肉绿宝石一般的颜色,主要由于它的叶绿素,然而同香蕉、柑桔和柠檬等不同的是在成熟之后仍保持这种叶绿素,这一特征使它能够成为餐桌上的最后一道,水果。同其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相比较,每一百克果肉中柑桔、柠檬约含五十毫克,葡萄四十毫克,草莓六十毫克,海华种几维果则为一百零五毫克,布罗诺种约为二百毫克。而人类每天的摄取量平均为50 ~ 100毫克。猕猴桃碱是一种蛋白酶,除了专司消化蛋白质外,还能防止虫害与真菌的侵袭,它的含量同番木瓜和无花果不相上下。

对企业家来说,栽培果树的成功不仅在于育种,为了偿付他们的开支,他们不仅需要生产高质量大个头的果品,即使质次量高的品种也还是要生产的。为了保藏,研究工作还需注意到加工方面诸如果汁、酿酒和罐头等产品。但是加热、冷藏所带来的口味改变使他们必须从色、香、味等研究入手,譬如他们已研究出果品的香味主要决定于乙基丁酸和乙烷等基本成分和综合二十五种以上化合物对嗅觉的影响。《华尔街杂志》把最新培育的新鲜果品描绘为“ · 把它剖开,马上就呈现出一种令人惊羡的碧玉般的秀色和令人垂涎的番味,中央夹杂呈现的紫黄色,宛如蓝天碧云间一束金黄色的阳光在破云而出!……真是一种极为诱人的水果。”要把这些长处在加工中保存下来,能说不需要艰苦的探索吗?

海外“逐鹿”

新西兰最早的果园创建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时,猕猴桃的种植面积仅为十三公顷,年产果品约五十吨。1984年止,已经逐渐跃增至六万二千五百吨,1990年计划为三十万吨左右。这种成功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数字本身的大小,而在于它的增长率。国际市场如饥似渴的需求,刺激着它的生产。目前日本与西德市场每年的进口额都占新西兰出口额的四分之—。DSIR的材料回顾了1952年新西兰第一批果品输出英国伦敦,刺激了英国人的胃口,第一次鼓励它走向国际市场的情况。几年以后,一家美国进口商提出要改变这种“太过时”的、过去在中国曾经响当当的名称,新西兰的出口商首先提出了“小甜瓜”,后来又改为“几维果”,最后就这样定了下来。大概新西兰的出口商人将寄希望于他们国家最著名的不会飞的鸟名,祈求它有助于这种果品的风行全球。不过,一个不落旧套的名称,在商业竞争上确也会起着一定的作用的。

为了远销海外、长途运输,不能忽视的是保藏问题,除了罐装、果汁之外,冷冻品已经有所上市。目前,日本、联邦德国和荷兰已较普遍,甚至已有少量进入了我国市场。为了解决果汁酸味太浓的问题,已经搀和苹果汁加以冲淡,而且还打算通过抽提除去酸味。研究人员估计不久将来,一瓶瓶的几维果汁将由于适应大众口味,而涌向世界超级市场。其他像果酒、蜜饯等的酿制方法已经比较易于掌握了,……一系列的保藏加工,正和品种培育的研究一道,在依靠科学以寻找它之能够成为号称二十一世纪的果品的未来!

——————

① 见《本草别录》与《本草纲目》

② 意谓猕猴桃生长于地势低下的山谷和平原上

③ 据DSIR的材料

④ 几维:新西兰产的一种不会飞的鹬鸵,由于盛产于新西兰,所以新西兰人有了一个“几维人”的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