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大的进步是民主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这三化最大的影响是市场经济的崛起10~20世纪是人口军事起关键作用,军事强则国力强;今后的战争是经济战争,经济在发展中的作用比重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上不去,谈什么都是假的,唯有从经济着手今后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最重要的还是要创新,就要与别人不同,要有最新最好的想法

新经济理论

  美国一些年轻的有反叛意识的教授,提出一种挑战经济的理论——新经济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今后(21世纪)市场经济的竞争将完全依赖创新,依赖知识,要从最高增值方面着眼规划经济80年代正是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面临日本咄咄逼人的挑战,美国当时也一窝蜂学日本但新经济理论家们认为,日本人的做法只是对既有和现存的工业制造程序的一种改进,虽然很重要,但远远不够今后最重要是创新,要找高增值的市场,推动大学研究院里创造出新的技术方法,用到市场上去

  到了90年代,美国的汽车商用电器电子已可与日本媲美日本人没有注意创新的问题,而同期美国一批创新企业出现特别是硅谷这10年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把美国经济带上去了,直到最近,美国经济还在上升前些年就有人预测,按照经济循环理论,美国的经济非下来不可,但经济循环理论也是旧的经济体制理论新的理论就不同了,尽管有争议,但相信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晚相信越吃亏

  新型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知识挂帅台湾近年来经济上的进步得益于当年送100万留学生到美国,以后有几十万回台湾,不光是新竹科学园区,而且几乎所有的研究开发机构的所长院长都是博士,这样经济就上去了

应变要快

  创新企业的几个特征,一是应变很快在市场已经全球化的今天,不能很快应变就会被无情淘汰IBM前几年几乎要关门,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应变年来它的主产品就是大型电脑IBM打得最惨的是Digital Equipment,当时这家公司推出了灵活的个人电脑,一下子打开了市场,几乎把IBM逼到了绝路IBM新的CE0一上任马上调整方向,才得以扭转局势但不无讽刺意味的是,以创新起家的DE公司在产业迅速膨胀后,由于没有进一步创新,不出两年就被淘汰了,现在市场上已经找不到DE

  其实那些世界最知名的大公司,如IBM英特惠普都面临着不进则退的问题3年前,我同英特尔的老板安迪 · 葛鲁夫交谈,那时他是一个最了不起的人,被成功左右着,在他看来,好像世界上什么都是chip(芯片)那时我问他对互联网的看法,他说:我并不了解互联网的未来会如何而过了一年他看情形不对,马上要求英特尔下属的每一个部门都要朝互联网上靠,他改变了我也希望我们国内的领导人企业要改变,一定要跟上飞速发展的形势

创新比规模重要

  大公司应变很难,因为层次多,适应不了快速变化的市场今后那种有层层机构的大企业是难以生存的IBM的新的CE0一上台马上着手把IBM分成很多部门,让每个部门自行决定,自己应变微软英特尔惠普的领导人都是这样把大公司分层由此来看,创新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规模不能太大,往往是中小企业更能灵活应变

  创新比规模重要规模经济是生产服务型企业的特征,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型经济明显地转向高技能高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型经济灵活性适应性反应能力以及快速革新能力,才是成功企业应具有的品质

  大力扶植中小企业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现在是美国有史以来辞退员工最高的时期,如波音公司一下子下岗十几万人,但也是美国有史以来失业最少的时期怎么解释,就是因为企业的转型,大力扶植中小企业,让大家从大企业转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中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机遇,个人主义勤奋是中小企业发展最好的原动力中国人聪明,很适合搞中小企业,在美国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是由中国人经营的

创新经济和区域经济

  如何使创新企业成功,过去谈得较多的是国家经济,现在提区域经济美国这么强大,但真正有实力繁华的就是旧金山湾区洛杉矶波士顿等,但这几个地区带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全美国三分之一的创新企业在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旧金山湾区什么要强调区域经济? 就是要集中人和资源,一定要有一流大学的加入,不仅是科技人才,而且要有管理金融规划法律的人才

  发展区域经济不可缺少的还有环境,包括便利的交通我今天从锦江饭店到这里(浦东新区),车子只开一刻钟,我羡慕得不得了,这是上海今后发展的大本钱我们在规划中发现如果交通超过一小时就不是区域经济的理想之地,超过1小时人们就不愿意去了

  此外,要为区域内创新企业提供便利的资金募集环境旧金山湾区的风险基金就有500一旦某个教授有好的想法,马上就会有10个创业公司的人找上门来,而且都提出很优惠的条件,这也正是硅谷每天能新开张几十家创新企业的前提条件一定要做到大家抢着去找有知识能创新的人,这样才行

  今后市场经济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创新企业,而且是能应变的高增值的中小企业,而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侧重于区域经济

上海是有希望的

  最近上海的市容环境改变很多,所以很多资金都流到上海,创新人才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很高上海有资源有市场有人才有一批高校但上海也有局限,环境虽有改变但还不够,还要把生活质量搞得更高相比之下,新加坡350万人,投了10亿美金扶持创新企业投资他们的问题是管制太严,思想观念守成有余,但他们的领导廉洁,办事效率高,环境好;香港的问题是商业文化太浓,今天投资最好明天就赚钱;深圳的问题在于没有好的大学海是最有希望的,上海的领导是开明的,上海最紧要的是集中人才

  高等教育很重要,不在多而在于精这几年北大清华进步很快;而上海交大旦相比之下要差一点,如果没有非常拔尖的大学,要搞创新科技是很困难的美国区域经济的成功就是因为该地区有1~2所顶尖大学的作用,上海在这方面还得努力

  第二是资金运用,尤其是风险投资资金的运用,上海是金融中心,理应在这方面带头这方面深圳可能已经走到上海前面,上海的很多金融机构不太愿意投资到风险较大的企业,这个观念要改最近美国有个趋势,有一些大的银行,过去他们绝不投资创新企业,最近都纷纷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对中小企业安排创业投资之所以转变是他们意识到尽管投资风险大,但如果投资很多的话,还是能赚有一个统计,平均投资10个风险企业只要有1个成功,就能赚;如果这个成功的企业是微软的话,那么失败1001000次也没有关系,还是能赚很多的钱上海在资金运用上一定要有扶持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这也是香港的问题过去香港的投资者关注的只是地产,认为这稳赚钱,但我告诉他们,风险投资看起来有风险,但如果你投很多项目的话,它的利润一定会超过地产,现在已经有很多的香港地产公司转向高增值产业

  在资金运用上还有一个第二板市场,即创业投资市场,有了股票市场才能激活资金的运用据了解,深圳已着手搞二板市场,香港年底前就要上马二板市场美国的创业投资市场——纳斯达克市场现在非常红火,微软英特尔等利润最高的公司都是在创业投资市场上体现的,上海在这方面一定要积极争取

  在人才方面,上海一定要利用海外的华裔青年人我认为创业投资企业不可缺乏的是在硅谷一定要有一个网络,市场的变化非常快,1~2天就会有新东西,变化最快的地方就在硅谷,所以在硅谷一定要有热线上海如能与香港台湾的新竹园区硅谷建立联系,将其中的一部分人才吸引到上海(新竹园区是世界上除硅谷之外唯一成功的科学园区,香港有很多的金融人才财务管理人才,硅谷是世界上信息最快的地方),这种组合是最好的搭档

  (江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