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九八四年四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托上海科学学研究所、上海铁道学院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研究《智力投资的结构与效益研究》课题。经过一年时间的研究,该课题业已完毕。令摘登几篇,以飨读者。

在制定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时,应运用梯度理论,按合理的技术梯度来安排各类技术的分布,使各种技术类型能互相接力传递,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技术梯度理论的合理性,是基于如下两点基本国情:一是经过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有一定水平的工业体系,而且某些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充分发挥这些业已成熟的经济能力;二是我国是一个大国,是有经验发展的明显的不平衡性。我国固然还有大片地区仍处于“传统技术”的水平上,然而,也有像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一些城市,他们是我国的“第一世界”,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小,有条件充分吸收和发展先进技术。因此,在布置我国的技术能力时,决不能“一刀切”地搬用一种技术类型,而不顾各地基础结构的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应当运用技术梯度理论,让一些有条件的沿海地区首先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内地以至边远地区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转移的加速,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以求得共同的繁荣和发展。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应作如下考虑:

1. 基础研究要搞,但重点应放在应用研究上,放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基础性的研究应保持稳定的比例,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有所提高。

2. 尖端研究要搞,但重点应放在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要用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去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同人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技术;要用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去促进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的发展,促进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

3. 独创性研究要搞,但重点应放在吸收国外业已成熟而又适合我国实际需要的技术上。通过技术研究、消化、综合和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以上三点归结到一点:把重点放在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上。这是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发展就业教育吸引各方投资

李旭勤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工矿企业、私人捐款多方集资办学的热情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且经济的多层次性也要求教育为其输出多种规格的人才。鉴于目前我国财力有限,教育经费不足,教育事业落后,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积极性向教育投资,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力发展就业教育,吸引各方投资

发展诸如职业中学、短期大学等就业教育是吸引工矿企业、地方政府向教育投资的有效途径。这是由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动力在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决定教育,教育发展又作为必要条件推动经济发展。而且“就业教育”、“专业培训”最能体现教育的经济职能。它以科技和生产的需要为基础,把科技生产与人才培养连接在一起,是把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最有力手段。因此大力发展就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企业最理想的教育投资环境。

二、多渠道集资,发展职业教育

(一)扩大职业中学比例。(二)挖掘中专教育潜力。(三)把大学办成教育、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独立实体,采用多种形式加速发展短期大学。

发展新技术、新产业的风险投资和联合要有综合治理的对策

董进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滚滚浪潮中,一大批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正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这一风靡世界的新兴企业,将给各国的社会、科技和经济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风险企业一般从事于开拓性的新技术、高知识的生产,是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国的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事业,在城乡改革的喜人形势下,也应运而生、破土而出。它是我国迎接挑战、搞好对策的重要方面。

研究风险性企业的投资和联合问题,首先必须研究风险性企业所固有的基本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险中求胜。

风险企业是有以下基本特点:

① 创新强,风险大,成功小;② 一旦成功,社会经济效益惊人;③ 知识技术密集,高级技术人才荟萃;④ 情报信息灵,应变能力强;⑤ 风险企业需要较多的资金保证;⑥ 要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

风险企业是新技术革命的曙光,是现代科技、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扶植风险企业的生长,有利于各个领域高级技术的发展。我国许多尖端技术,比如电子计算机、激光、光纤通信、遗传基因工程等,开始起步研究时比国际上的许多研究部门并不迟多少,虽也取得一些成绩,但至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了。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方面,缺乏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没有优越的投资生长环境和有效的组织联合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必须“对症下药”,采取综合治理的对策才能奏效。

(一)确定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战略,是扶植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旨要问题;

(二)努力创造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发展新技术、新产业要广辟集资渠道;

(四)应当把智力投资放在新技术、新产业开发的重要地位,争取以智力投资减少物力投资;

(五)做好新技术、新产业的风险投资的合理比重,节约使用,减少风险,争取投资决策的最佳方案;

(六)发展新技术、新产业需要建立强大的高效率情报信息网;

(七)发展新技术、新产业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需要立法保障,强化宏观管理,加强宏观控制;

(九)发展新技术、新产业需要有一批创造性开拓型的优秀专业人才;

(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必须实行优化联合的组织形式。新技术、新产业的联合,从国家整体上要形成优势,并加强区域合作,可以考虑建立跨省的科研生产联合体,统一规划,密切分工,各有侧重,互相衔接,不仅要考虑区域性的经济效益,而且更要考虑国家整体的宏观经济效益。

合理利用科研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虞富洋

科研资源在我国是有限的,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是薄弱的。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有限的科研资源,更好地发挥科研投资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制定科技规划、科技政策的出发点。一方面我们应大力开发科研资源,提高我国科研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根据不同产业对科研资源的不同需求,给予合理分配。对于重点的产业部门科研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以利于加速产业部门的发展;再一方面,在产业内部,把科研资源分配于能促使整个产业部门迅速发展的技术开发上。集中使用科研资源,以利最短时间取得最佳经济效果。

为了更好地使我国有限的科研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特提出以下建议:

1. 科研中心任务应以经济建设为主,适当调整国家的宇航工程、某些国际科研项目的科研资源的分配,以促进军事向民用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开发。

2. 明确把研究与开发作为科研工作的中心,并围绕此目标,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发应立足于建设一支庞大的应用研究的开发研究为主的科技队伍。

3. 根据各产业部门对科研资源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分配,使科研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4. 积极引进适合我国应用的实际技术专利。在技术的引进、应用、消化、改造和综合上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以充分发挥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并争取创新出口。

5. 要改革不适应的科研体制,把专业性强的科研机构逐步转入企业和产业中去,成为研究与开发的中心,以有利于科研工作更直接地为生产实践服务,并促进生产部门对科研与发展经费的投资。

人才的培养与需求

林吉祥

解决培养与供需矛盾的对策:

1. 要动态地进行人才预测。对一次引测结果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跟踪研究,特别是目标决策、增长比例、专业结构平衡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考证。预测不能一劳永逸,要动态地分析。

2. 高校要按社会需要设置专业、规划数量,提高教育质量,安排教育层次,不能按学校师资、条件可能来代替需要。

3. 改变智力投资模式和相应毕业分配方式。智力投资可分成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国家进行智力投资;第二种是群体单位进行智力投资;第三种是个人智力投资。

4.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工作量。目前学校教师与学生比是1:4.2,逐步实现1:6、1:10。建议可搞工作量,定额奖励。

5. 突破常规,创办开放性、现代化的大学。这类开放性学校,不搞入学考试,以各门课程考试和毕业考试为准,但又可采用多种措施途径来提高教育质量。这类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外,设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学校办学目前尚无经验,可先在以干部和职工范内,以半脱产或每周脱二、三个半天方式试行,然后再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