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用技术与军事技术

原来,日本生产小型摄像机的目的是给家庭的团聚或出外旅行拍摄一些美丽风景或人情风土等。它已席卷了世界各市场,就是这个小型摄像机的心脏部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析像度的电荷耦合器件(CCD),美国的“弗尔柴尔德”工业公司(Fairchild)也曾开发过,但以失败告终,现在只有日本生产这个器件。

它装着自动调焦设备,但只有准确无误的伺服马达制成之后才能达到实用化。正是CCD和伺服马达支撑着引人注目的能自动跟踪追影导弹系统的重要部分。然而开始一听到它被转用于最新武器时,也许会感到很意外的吧!

日本生产的摄像机虽连蜡烛光线也能清楚地映出来,但它仍是属于可见光线的CCD,但若使它在导弹发挥作用,那还是要研制在黑暗中也能用的红外线CCD。因过去在这方面没有民用的需求,日本在这方面落后于美国。但自从摄像机在医疗方面被广泛使用之后,日本也加快了开发步伐,若把它当作照相机用,就是在黑暗中也能清楚地看出人的表情了,可以说目前日美两国在这方面的水平已不相上下了。

(—)许多民用技术领先于军事技术

战后,日本在民用领域里的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东京大学教授石井威望说:这在世界史上是唯一的国家。一般的规律是军事技术在战争中,取得长足进步、然后才转入于民用。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型运输机取得了巨大进展,大型轰炸机的技术进展也很快,加上雷达技术的进步,战后出现了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也能安全飞行的飞机。

日本战败后,长期以来军事技术的研究被禁止了,在这种情况下,只好也只能走开发民用技术之路。民用技术的特点是能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物品,而民用技术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即从容类的技术着手逐步积累经验,并向尖端技术发展。这与一下子就想追求最尖端的军事技术就有明显的差异了。

例如,碳纤维就是其中的一个好例子。美国从一开始就想制造出能适合于军用飞机用的高质量复合材料,结果迟迟制造不出来,就在这期间,日本从对质量规格要求较低的高尔夫球棒和钓鱼竿制造起,目前曰本的碳纤维产量已占世界的70%。同时也不断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现在已能制造下一代支援地面的战斗机[FSX]的机翼和机身用复合材料。

因日本民用技术有广泛用途,以致使那些完全不同领域的技术也能与它结合,从而有时会出现技术方面的突破。

例如,转子式发动机的设计思想是西德提出的,但西德来能把它实用化就夭折了。据说这是汽缸与外壁接触面密封性不良造成的。日本东洋工业公司即现在的松田工业公司的技术员从核反应堆的技术员那里得知核反应堆是用石墨作为减速剂,而且它不用润滑油摩擦少,耐热温度也高。松田工业公司的技术员把石墨作为密封剂获得成功,使转子式发动机在世界上首次达到了实用化。又例如,小型圆盘原来是荷兰的菲利普公司发明的。但由于日本开发的砷化镓发光二极管性能稳定,小型圆盘的质量好,从而大量生产出了价廉物美小型圆盘,该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几乎占据了100%。而发明小型圆盘的菲利普公司在欧洲只勉勉强强地制造普通数字转换器。

砷化镓元件与约瑟夫逊器件一样都是超高速计算机所不可缺少的元件。美国为了实现星球大战(SDI)计划必须要用砷化镓,因此美国要求日本企业对星球大战计划予以技术合作。

由于各类的技术发展积蓄之后,日本在许多领域的生产技术面处于优势地位,而且,这种优势已在最尖端军事技术的实用化方面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日美苏的尖端技术比较如下:

6.3.1

长期以来,美国人总是认为军事技术是最先进的,民用技术的水平低、军事技术领先而且实际成绩和效益都大。但有些民用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超过军事技术的也不少。也许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认识到这一点后,就采用糖果与棍子的技术战略诱惑日本。

石井教授说:“战前的日本也好,战后的欧美也好,在先进技术市场里,军用的占压倒多数,利润也相当大。但现在民用技术的市场愈来愈大,甚至超过了军事技术市场,所以民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较短时期内能收回来。收回的资金又再投资于研究开发新技术,从而生产出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新产品,如此循环下去,其典型的是半导体和汽车。”

(二)军事技术的未公开部分

日本工业开发研究所激光研究中心主任藤冈知夫说:“今春美国物理学会开了讨论会,会议主持人是货尔研究所的佩特,他是位诺贝尔奖级的学者,因发现微波激射器(maser)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伯根和佩特两人根据该物理学会在过去两年所调查的材料,就有没有可能出现能破坏导弹头的大功率输出激光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结论是按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星球大战的构思是无法实现的。在场的美国著名的军事技术专家埃沃德 · 特拉博士说,从目前已公开的技术来看,得出的结论也许是那样,不过没有公开的机密军事技术现在究竟发展到什么地步,你们知道吗?你们不知道情况就轻率地下那种结论是笨蛋。”

美国把许多优秀的人才都分配在军事技术的开发部门。关于美国军事技术的进展情况就是美国人和民间学者也难于掌握。况且,日本的主力是民用技术,所以日本的技术员对于美国军事技术开发投入了哪些人,投入了多少人力,研究进展到什么地步等问题往往得不到情报。

据出席日美半导体摩擦问题谈判的通产省负责人与美国军事专家接触后说,以往出席日美谈判的美方代表都是二流的,而出席这次的才是真正的一流专家。从中也了解到美国军事技术水平比日本高得多。

例如,对于破坏导弹或航空机内部机器的大功率输出激光,日本比美国落后五至十年。美国研究的大功率输出激光已达到兆瓦,若能再提高一位数,也许在SDI里能用得上。

日本在这方面落后的原因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这方面的民用需求。不过,日本用在金属加工方面也已开发出较大功率输出的激光,但至多也只有千瓦级的。由于像兆瓦级的只用于像钻石那样硬合金的加工,用途很有限,日本一直没有开发。

又如,引人注目的X线激光,日本也落后于美国,它不仅能透过外壳使其内部的电子机器失常,而且也是激发核爆炸所需的技术。

日本是非核三原则的国家,上述军事技术是不准研究的。但用超导线圈通过巨型加速器就能使自由电子加速而放射出自由电子激光,超导线圈本身在发电或直线电动汽车等民用具有广泛用途。在这方面日本还能帮美国的忙。

最近美国国防部长说,导轨枪(rail gun)有可能比激光炮之前在SDI里被使用。其实,它与直线电动机汽车是属于同一个系统的。

导轨枪是通过电磁场的作用,使它加速到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去击坏导弹的武器,它也要用超导线圈。目前只有日本把超导线圈在直线电动机汽车的实用化实验方面获得成功。

日本超导体研究的权威田中昭二说:“超导材料的实用化靠材料加工技术来决定的因素很大,所以在这方面日本的有利条件多”。石井教授也预测说:“在超导材料的实用化方面,也许日本将走在最前面。”

另一方面,射击用的测量仪器或在诱导导弹用的低功率输出的激光正如像小型摄像机那样,日本已开发出了高性能的设备。

第二章   美国的国家战略

美国发表了里根总统的SDI构想三年后的1985年3月,向日本等17个西方国家正式发出邀请它们参加研究工作。日本是非核武器三原则的国家,只能坚持防卫立场,所以以日本的民用技术为基础,开发或引进高度先进的通用技术。接到美国邀请后,日本先后向美国派遣了由官民组成的调查团三次。日本政府去年九月决定了由民间企业个别与美国签订合同参加研究工作的方针。

关于什么内容的技术是可列为机密保护对象的问题,在签订协定前的7月上旬,明确了研究成果归属的—致同意的内容。据说把研究成果分为两种。一种是在SDI研究中新出现的成果为中心技术。美国政府对这种技术拥有无限制的权利,要转给民用时,必须受到安全保障上的制约。另一种是日本企业原来自己积蓄的及开发出来的技术技巧或专利作为外围技术,其知识所有权和利用权必须受到保护。

日本是美国的加工厂吗?

日本和西德分别与美国签订了有关参加SDI研究开发的协定,从内容方面看,日本签订的看来显得宽大一些。虽日美双方都同意把技术分为中心的外围的两种,其实这只是为了方便而已。也有人还认为正是日本企业已积蓄起来具有通用性的外围技术才是左右着SDI能否实现的中心技术。

航空评论家青木日出雄说:“SDI最关键的是SATKA。其中,S是搜索[Surveillance],A是捕捉[Acquisition],T是跟踪[Tvacking],K是破坏[Kill],A是评价[Assessment],就是说,从远处广泛地搜索由敌人弹道发射出来的导弹,以最快速度发现它捕捉它,从它的轨道和速度计算出它的瞄准目标,发射激光等方法攻击它破坏它,然后检查是否破坏了它,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种系统要成立,就必须要有高灵敏度的红外线传感器、高精密度的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超高速计算机。而且在这领域中,正在要超过美国的是日本的技术”。

要知道已发射出来的是哪一种类型的导弹,从何处发射,瞄准什么目标,要破坏它选轨道的哪一点最佳,究竟破坏了没有,当遇到破坏有困难时,应改变主意选择其它目标等一系列问题,就必须从传感器把大量的数据在一刹那间输送到超高速计算机。有人把这叫做战斗式管理(Battle management)。

不过,这不依靠光通信也许办不到,而且就是在这领域,砷化镓或光缆等,日本在光电子学用材料的生产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在瞄准射击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大功率出激光技术比日本领先一两步。但要破坏ICBM,就要给在超高速移动的导弹的某一点处继续照射大功穿输出的激光2 ~ 3秒钟。如果距导弹有五千公里,激光波的摆动允许极限为一米的话,照射角度误差就等于1/87,000度。

用激光要跟踪ICBM的动向,如果用以往的厘米波的话只能认出点,所以必须使用分辨能力更高的毫米波。这种毫米波激光技术日本是世界第一。

因此,不用说是日美共同研究开发出来的新成果,釭是日本企业长期积蓄下来的技术、技能都必须明确规定有专利权。否则被美国判定为中心技术后,日本企业的利用权就有可能受到限制。如果是那样,名义上是讲日美军事技术合作或交流,实际上只不过是美国方面任意蚕食日本技术而已。既然美国喜进不喜出,日本方面可得到的好处就少了。

日本的最尖端技术好比是长得肥肥的羊,而美国采取的办法是把羊圈在围栏内,而不让苏联这只野狼盗走。这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才这样细心管理和保护这只羊的。

第三章   日本制造FSX的可能性

日本既然拥有如此广泛的优秀通用的民用生产技不,就想以这些技术为基础开发新式武器,这是很自然的事。1980年,日本航空自卫队开发成功空对舰导弹Asm-1。这与美国的“哈喷”相似,射程100公里,速度是0.9马赫,用惯性诱导与海面保持10米左右飞行,敌人雷达就发现不了。当非常靠近目标时,就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自身装载的雷达侦察目标,沿着雷达波的反射线命中目标。Asm-1的试射证明了它是高质量导弹。

Asm-1是日本国产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对舰导弹,它装备国产的支援战斗机F1。苏联米格23战斗机已取代米格21,而米格23的战斗活动半径为900公里,从北海道到青森县的三泽基地都在它的活动圈内。由于F1只有550公里的战斗活动半径,所以连F1的起飞基地也在苏联飞机的制空圈内,为此,今后需要制造战斗活动半径超过800公里以上的新型战斗机。

FSX的研究开发是鉴于上述状况展开的。其出发点是,制空权被敌人夺走并处于对抗状态时,绕过敌人战斗机援护网的间隙,利用低空飞行在敌雷达盲区掠过,用对舰导弹击毁企图强行登陆的敌舰。

所谓支援战斗机相当于外国的攻击机或战斗轰炸机,这个名称是政府提出的,以免在国会遇到麻烦。因为生产攻击机或战斗轰炸机是违反防卫国策的。

防卫厅负责管技术的官员简井良三就FSX的概念说:“根据日本目前航空队的编制及飞行员人数以及以往每年都少量生产开发出来的新型飞机的实际情况看,只要连续生产10年飞机就够用了,也就是可停止生产了。从部队配备开始,同一种飞机要服役30年,即必须保持30年的战斗力。”

FSX里充分加进下一代新技术

在FSX加进什么样的下一代新技术?首先要加进的是由计算机控制飞行的飞机(CCV)。以往是根据气动力特性、发动机的马力、操纵性来设计机体的。而现在是结合在空中想做什么样的飞行要求来设计机体的。简井说/以汽车来说,以往是靠操纵方向盘使前轮转向,现在是前轮和后轮都能转向。日本已开发出这种汽车。

CCV机比原有的飞机动作更为灵活,例如即使没有旋转飞行也能转变方向,即不必调换机头的方向,通过上下或左右滑动一下子就能转方向。如果原有飞机做这样动作,马上就发生失速甚至坠落下来。

以往是利用电缆驾驶员模拟地使方向舵和副翼动起来,现在是利用电线往操纵装置输送数字电信号,即用有线遥控驾驶(fly by wire),而且由计算机控制信号,使掌舵能按当时机体的状况和运动量达到最佳状态。这种系统是有可能实现的,为此,机翼和机身必须由能经受住急剧运动的轻而结实的复合材料制造。另外,也有必要制造可变机翼,使机翼面的负荷随着飞行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这领域的技术日本是擅长的,为CCV机实验用开发的计算机跟目前在自卫队使用的最先进战斗机F15j装载的美国制造的相比,体积只有1/3大,重量只有1/5,功能却大三倍。

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它的抗拉强度是铝合金的200倍左右,把它们粘结起来作为芯部材料,再与其它的塑料材料组合起来的复合材料比铝合金轻20%,而且具有很高的强度,可用作CCV机的机身和机翼的材料。

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与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富士通、日本电气等公司合作研究开发,从1979年开始一直使用CCV实验机试飞实验,而该实验机是由T2超音速练习机改造过来的,于去年三月已全部结束了实验飞行。从实验飞行的结果看,效果良好增强了CCV机实用化的信心,从而着手FSX的机身设计。

今年5月20日,在三菱重工业公司名古屋制作所公开展出了FSX的轮廓。其最终方案是垂直尾翼两个,机翼使人感到具有可变翼的性能,如它在主机翼的前方和在驾驶座的旁边能发挥水平尾翼的作用,同时,为了提高升力装有小型的鸭式飞机的机翼。总之,这个轮廓给观众留下了以CCV为目的精心设计出来的机体的印象。

那么,为什么必须是CCV呢?因为它能轻易地避开敌方攻来的对空导弹和机关炮弹。无论导弹是用什么样的自动导引方式,其机动性能并不太高,所以当CCV机突然向上下左右移动的话,导弹就会飞错方向。机关炮射击也一样,当射击线一旦被迅速改变,即使神炮也难以命中。

另一方面,从CCV机的机关炮往地面攻击时,能边摇机头边攻击,但从地面对CCV机攻击时就难于命中了,因此担任着对地攻击任务的战斗轰炸机CCV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但如果要使CCV具有更高的性能,就有必要把庞大的数据在瞬间内传送,为了使电信号能得到及时处理,就必须先开发用光通信处理法。在这领域里,光缆及砷化镓等新材料或光通信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日本是有利的。

其次是在机体涂上容易吸收雷达波的特种涂料,这种涂料叫做“斯特卢斯”(stealth)。涂上这种涂料后,雷达就难于发现了,所以有人把它叫做看不见的飞机。

奇怪的是TDK已开发出来并一直在使用这种涂料。因为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化,为了使元件与元件之间发射出来的微电波能避免因互相干扰而产生障碍,就开发了电波吸收用涂料。

这种涂料含有磁性材料的铁酸盐。由于日本生产的质量均匀性能好,现在连美国最先进的B1等飞机都广泛使用这种涂料。

过去的雷达是机械地摇动天线来清除电波的,而现在日本开发的雷达是把相位稍微不一样的天线排列起来,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用电子来变换电波反射,因此,转换快而且还能形成电波合成,所以能同时跟踪多种目标。现在先进的飞机都装载着这种多功能多种用途的雷达。

美国也开发了同种雷达,但因能清除电波范围较窄,若要扩大清除范围,天线自身就必须稍微摆动。据说在这方面的技术,日本比美国领先四年左右。

因现代的战斗机为应付环境必须即时能处理大量信息。这促使了新的计量仪器不断出现。如果用过去的计量仪器盘,驾驶员不是大力士就难于胜任。所以美国也从F14开始使用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这是通过对电键的操作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飞行速度、飞行姿势、燃料残量等数据的方式。

因现有阴极射线管的进深是30 ~ 50厘米长,体积又大,耗电量也不少。于是,各国空军都在设法开发薄而轻、耗电量能相差一位的液晶显像管,日本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是世界第一。这一点从民用的液晶电视机或字处理机的液晶显像管等取得的进步也可看出来。

简井对FSX自主开发问题说:“以民用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日本生产元件技术对新型武器的开发将起作用,也能根据用户的需生产出信得过的高质量产品,日本技术进步的模型是健全的。”关于FSX的自主开发,从技术当局方面来说,日本已掌握了生产下一代航空机的一切技术,而且这些航空机都具有高性能特点。也可以说,日本已有能力生产武器系统中的一切。老一代战斗机F15,F16虽把螺旋桨机改造为喷气式机,但要把已开发出来的下一代技术充分地用于F15,F16是困难的,即使做了最大限度的改造要使用30年也是困难的。

第四章   美国陷入困境

日本技术队伍正在满怀信心、自主开发FSX的时候,美国竟然从旁插嘴干涉。美国参议院在7月21日的大会上全场一致通过作为包括贸易法案的附带决议,要求日本引进美国战斗机,而不要自主开发FSX机,这显然对日本是一种露骨的压力。

为什么美国对不是主力战斗机的FSX机的自主开发神经就这样过敏了呢?其背景不单纯是由于产业界要求对日扩大出口缩小贸易赤字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美国想把日本置于只当供应部件和材料的国家地位,从而使日本当美国产业的承包者,力美国产业效劳,不准日本形成总体系统。总之,美国想把日本只当做一名小贩的角色。

美国的圣域正在崩溃

尽管美国的技术战略是想尽力压制日本,但现实情况是白本在许多领域已生产出系统化的产品,并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电子产品和机电一体化产品就是例子,甚至连被称为工业之母的机床也是如此,还有美国是作为军事技术开发的,日本却把它运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例子也不少,晶体管收音机是其代表例子。

美国剩下来的最后圣域是一部分武器产业和宇宙航空领域,但这也正在受到日本的侵蚀,它的圣域也正在崩溃,所以心就愈来愈着急,对FSX问题也就神经过敏了。

在宇宙领域现在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的液态氢火箭。燃料用液态氢和液态氧的火箭发动机,其燃烧效率最高,收费荷重大,成本却便宜,点火难、欧洲宇宙机构的“阿里安”火箭的发射彻底失败了。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去年8月发射的H-Ⅰ火箭的第二级是用液态氢及氧的发动机。不仅飞行顺利,而且进了轨道飞行后,一旦停止了燃烧后再点火,还能修正轨道,这样划时代的实验取得了成功。

用于诱导的惯性诱导装置也是具有世界最高水平,但这也是日本独自开发的。H-Ⅰ的国,产化率达80%以上,1991年拟定要发射的H-Ⅱ火箭是100%国产化,即完全由日本制造的火箭。它在第一级就用液态氢,载重量2.2吨,其每公斤的成本费是970万日元。“阿里安”火箭载重量是1.4吨,每公斤成本是1130万日元,H-Ⅱ比它便宜性能也好。

H-Ⅱ在高度150公里左右低轨道的话,能发射10吨的东西,计划通过发射的航天飞机式有翼宇宙船,当宇宙基地的人或货物的运输者。可以说日本的阿波罗计划已开始了。

第五章   巴黎统筹委员会已被人利用

以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并伪造出口许可证,向苏联出口潜水舰用的螺旋精密加工用多轴数控机床为罪名的东芝事件终于上升到总经理辞职的结局。

美国政府根据第233条禁止东芝机械产品出口到美国、参议院于7月21日以2/3以上的多数通过了包括禁止出口美国条款的贸易法案,其中,禁止东芝集团产品在2 ~ 5年内向美国出口。

不过,在该法案仍附有保留条件,即总统认为如果其中某些特种产品不进口,就会影响国家的安全保障或给国内企业带来不利后果时,有权批准这些特种产品在美国进口。可见,美国如果认为东芝产品中有些是对美国国防方面必须的话,仍还要从东芝进口这些产品。五角大楼希望从东芝进口一万台小型计算机。

而这些就是属于上述要求的产品。这种小型计算体积非常小,而具有三十二比特高性能,可用于野战的终端机,世界上目前只有东芝能制造,所以无论美国怎么生气,必要时也只能向东芝买。

第六章   日本的长处与短处

山本武彦分析美国采取强化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美国技术战略时说:首先是尽可能防止尖端技术流向共产党集团,技术被间谍人员盗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西方要尽可能地保持较长时间的领先地位,通过贸易手段压制日本和欧洲发展尖端技术的发展速度,从而使美国在盟国之间能确保技术优势、与此同时增强已,在空心化的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美国人眼里的日本人表面上一看似乎是很听话的,但也是难于对付的人。所以美国国防部以东芝事件为转机,要求日本在监视潜水艇系统方面给予技术合作,这可以说美国要制裁东芝的一个重要原因。监视系统的基础是音响传感器,而日本在这个领域的技术领先于各国。

日本虽在硬件方面领先,但一旦要在军事方面利用它时,没有软件的积蓄就会产生障碍,日本在这方面不得不依靠美国。从某种角度来说,日本在军事领域也许只能当个材料和部件供应者的角色。美国对东芝事件如此大喊大叫的原因据说是把世界上杂音最小的日本潜水艇的防音技术无代价地弄到手。

日本的短处是,企业研究开发一向是以技术发展为主导,而对于新的设想开发不擅长。企业对民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的最终目的在于想赚钱。对于那些将来怎样还说不清的以及没有完全把握获得成功的研究开发兴趣不浓、劲头不大,对这方面的经费也加以限制。

军事技术的研究范围广,时间要长,功夫要大,但如果有必要搞这方面的研究,就要下本钱。也许在这样的研究开发中,出现预料不到的技术突破,产生划时代的新技术都是有可能的,如原子能、喷气式发动机、火箭、计算机等。

长谷川说:美国在军事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仍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如果美国搞技术封锁,日本的技术发展也许会受到挫折。

石井说:无论把技术保密得怎么严,一旦用这种技术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出售,用现在的日本技术水平就能立即解析出所用的是什么技术。这对民用产品和武器都是一样,因此,技术的差距顶多只不过是到市场售卖的这一段时间。如果是战争马上要爆发的话,当然是很着急,但在和平时期是不必担心的。

有本事的技术员即使人家没有全部告诉他全系统的情况,只要能弄到说明书,就能掌握技术的概要。所以如果不想当个加工的角色,就能摆脱它。

即使美国想垄断技术,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因日本在半导体方面的技术先进,兆比特级的日本是主要供应者,所以美国把日本不放在眼里一意孤行是很困难的。问题在于日本的政治家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遇到压力就搞和稀泥,不过,今后日本采取这种办法是否还行得通?

森本说:日本人的最大弱点就是一向不怎么去考虑战略。在美国海军大学教的战略论有三个原则。(1)即使自己制定的战略对头,作战要取得成功,也还要看看它与大战略是否一致。(2)要看看制定的作战战略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3)投入于作战的人力和物力取得的成果与损害的决算如何。

日本企业的战略对于它的实现性如何是要详细做调查,但实现性靠不住,而且又听到别的有实现性时,马上就转向于其它的。对于SDI的参加也怕吃亏,所以一直拿不定主意。由于对战略缺乏周密的考虑,经常陷于临时应付或大家都走同一条路的困境。

其结果,日本这个国家从战前起就没有坚强的指挥中心,制定不出大战略。就是现在技术战略也几乎等于零。这样的话,将来也会重演料想不到的错误。

[Voice(呼声)[日],1987年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