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布鲁切夫(В. А. Обручев)是前苏联著名的地质学家、科普作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地理学会名誉会长以及伦敦地理学会、柏林自然地理学会、汉堡等地理学会的会员。

奥布鲁切夫于1863年9月28日出生在克列佩尼诺,六七岁时,他的母亲每天晚上给他及兄弟们读美国作家库珀的冒险小说,后来,父母还给他们买英国惊险小说作家里德和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 · 凡尔纳的书籍,他非常喜欢这些书中的猎人、水手、探险家,决心长大了当一个旅行家。

1881年中学毕业后,奥布鲁切夫决定报考彼得堡的矿冶学院。那年矿冶学院只招收40名新生,竞争很激烈。但他考得不错,被录取了。开始学业十分顺利,但到三年级时,他突然写起了诗歌小说,并打算弃学,从事文学创作。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波洛佐夫老师。老师劝他丢掉这个念头,一定要把大学读完,说道:“有了一门专业之后,方可成为真正的作家。沸腾的生活将给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读罢三年级,奥布鲁切夫参加了由И. B. 穆什克托夫教授组织的沃尔霍夫河沿岸的地质考察。同这位学识渊博的教授的幸会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决定了他后来的命运。

1886年矿冶学院毕业后,奥布鲁切夫获得了去乌拉尔、哈萨克工作和旅行的机会,于是他想实现童年时代的夙愿——当旅行家。他被推荐到中亚地区去考察,那里在建里海至萨马尔汗的铁路,需要地质学家帮助寻找水源和固沙的方法。在3个月的时间里,奥布鲁切夫在两个哈萨克人的保护下,穿过科佩特山脉,深入卡拉库姆沙漠,考察了与阿富汗接壤的捷詹河谷地,然后,沿着穆尔加布河谷地行至梅尔夫(现为马雷),最后,经过沙漠抵达查尔朱附近的阿姆河。年底,他返回彼得堡,发表了考察告。接着两年,他继续对中亚地区进行了考察,其成果获得地理学会颁发的银质和金质奖章。

年轻的奥布鲁切夫提出了与沙漠移动作斗争的三种方法:保护各地的自然植被(严禁在铁路沿线、居民点、耕地、园林附近采矿和放牧牲畜),种植固沙植物以恢复被毁坏的植被,采取机械防范沙被刮走的措施。他提出的沙漠分类法(金字塔形沙丘、沙垄、新月形沙丘和沙堆)沿用至今。

1892年,奥布鲁切夫应邀参加了Г. H. 波塔宁的考察队去中国。他打算考察完后写一本书,介绍这位研究亚洲内陆地区、阿尔泰和哈萨克草原自然与民族的优秀学者。

1892~1894年,奥布鲁切夫作为俄国地理学会考察队的地质学家,完成了从恰克图至伊宁的考察。任务十分艰巨。由于没有详细的地图,必须进行地质观测,航带目测,气压测高,搜集各种试样,把它们加工,打包装箱,写日志。两年多,行程13625公里,高度测量800次,航带目测9500公里,搜集岩石试样和古生动植物化石7000个。他后来写道:“只是凭工作的极大兴趣和考察家的执着才帮助我克服了一切艰难困苦。”

这次考察和完成的大量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俄国地理学会授给他金质奖章和普热瓦利斯基奖金,巴黎科学院授给他П. A. 奇哈乔夫奖金。

奥布鲁切夫的中央亚细亚之行给科学提供了许多新的地理和地质上的重要数据。他首次研究了这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并证明了地球上这一地区自中生代开始以大陆气候为主,推翻了这一地区从前是第三纪海的旧观点。后来,奥布鲁切夫对外见加尔湖进行了考察,1898年赴彼得堡加工整理他在考察中得到的极其丰富的材料。1898~1900年,他几次出国,先后到过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法国,以便参观这些国家的地质博物馆和参加国际地理地质会议。

1901年奥布鲁切夫回到西伯利亚,同年秋开始了其创造活动的新时期。经穆什克托夫推荐,他应邀到托木斯克的工业学院组建矿冶系。他在这所学院里当了11年的地质学教研室主任,9年的矿冶系系主任,其间还履行过院长的职务。暑假,他继续对西伯利亚进行了考察:研究含金的地区,鉴定金矿,两次往返准噶尔。

1912年,由于政治原因,奥布鲁切夫的教学生涯中断了,因为他毫不隐瞒并且坚持进步的社会观点。他自童年时代便养成了诚实、勤劳、忠于祖国、坚信进步观点的品质。因此,他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教授,被迫辞职,离开了他亲手建立的托木斯克工业学院矿冶系。他带着全家迁往莫斯科后,无处供职,仅仅靠领取矿冶工程师的退职金生活。他的全部时间都用来把历次考察中得到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写成学术报告。在这一时期,他花费了许多精力宣传科学知识。

十月革命后,奥布鲁切夫的政治地位变了。1918年,他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工作,被派遣到顿巴斯寻找耐火土和泥灰岩。

1921~1929年,奥布鲁切夫在刚建立的矿冶学院教应用地质学,给学生编写了两本教材:《野外地质学》和《金属矿床》。同时,他还参加了地质委员会莫斯科分会的工作,担任应用矿物学和冶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的委员,管理勒拿河、阿尔加、全苏黄金托拉斯的分公司。1926年,他因其学术著作《西伯利亚地质学》获得了列宁奖金。

1929年,奥布鲁切夫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前往列宁格勒主持地质研究所的工作。科学院迁到莫斯科后,1935年他回到了莫斯科。在这几年,他致力于早就使他感兴趣的冻土学问题的研究。从1930年起,他便是科学院永久冻土学委员会的主任。1939年,该委员会改为冻土学研究所之后,他为第一任所长(直到逝世)01938年,科学院设立了奥布鲁切夫奖金,以表彰在西伯利亚地质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的年轻地质学家。

奥布鲁切夫不仅在西伯利亚、中央亚细亚和中亚地区地质研究方面成就辉煌,而且在科普创作中也是硕果累累。早在1890年,他便开始了科学普及活动。当时的《北方》杂志登载了他的旅行札记《漫游布哈拉》。他经常为《自然》杂志撰稿,积极参加莫斯科自然科学、人类学和人种志学爱好者协会的工作,尝试写科学幻想小说。

1924~1929年,奥布鲁切夫发表了四本科幻和惊险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钚》(1924)和《桑尼科夫的土地》(1926)。

卫国战争开始,奥布鲁切夫疏散到斯维尔德洛夫新克。战争年代里,他一边从事国防工作,一边继续写作五卷集的《西伯利亚地质研究史》。这样大部头的科学史专著不仅在俄国,而且在世界地质学文献中尚无先例。当时无图书馆可利用,他全凭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写作。1943年,奥布鲁切夫回到莫斯科,写了科普著作《地质学原理》,完成了专著《东部蒙古》和五卷集的《西伯利亚地质研究史》(1950年他因此书荣获苏联国家奖金)。此外,他还写了许多科普文章,如《冰库》、《苏联25年来地质科学的成就》、《乌拉尔丰富的矿物是怎样形成的》等。1946年出版了科普读物《山和陆地的形成》。

1947年,由于在科学宣传中的巨大功绩,奥布鲁切夫当选为全苏政治与科学知识普及协会的名誉会员,他的书被公认为科学普及的样板。同年,科学院授予他第一枚卡尔平斯基金质奖章,同时被选为地理学会名誉会长。

奥布鲁切夫的科普创作中也有游记和惊险小说。他还写了许多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旅行家和考察家的传记文章。

在奥布鲁切夫的科普著作里,准确的科学知识和高水平的文学融为一体。在创作中他既是一位大科学家,又是一位作家。正因为此,他写的科普作品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他说过,一个科学家当他同时又是文学家的时候,他才能和广大读者相互沟通。他坚持一项准则:只写自己熟悉的。他创作科普作品的方法很有意思:考察之后,先写成很短的考察报告;过一段时间,扩展为科学报告;又过一些时间,加工成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再过很多年(有时几十年),改写成科普读物。

奥布鲁切夫给我们留下了1000多种不同体裁的著作(科学专著、教科书、评论、科幻、惊险小说、科普文章等)。在他死后还发现了一些没有发表过的作品,如:中篇小说《科拉洛夫岛》和《热矿井》,剧本《安修者之岛》,还有开了头的中篇小说《征服冻原》和科幻小说《太阳熄灭了》的写作计划等等。他的所有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普及地质、地理和民族志知识。

1956年6月19日,奥布鲁切夫逝世于莫斯科。逝世前不久,他写了一篇文章《21世纪的旅行家,祝你们一路顺风!》。他在这篇文章中对未来的科学家提出了如下的任务:

战胜衰老,减少非正常的死亡,把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到150~200岁,消灭传染病,把非传染病减少到最低限度;

让一切自然力都来为人类服务,预报水灾、飓风、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并使它们不再为害作恶;

在工厂里制造地球上一切已知的物质,乃至最复杂的物质——蛋白质,以及自然界中未知的物质:比金刚石还要硬的、比耐火砖还要耐热的、比钨和锇的熔点还要高的、比真丝还要软的、比橡皮的弹性还要大的:培养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开发利用沼泽、山脉、沙漠、原始森林、冻土带直至海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