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皮肤、颅骨、肌腱这些重要器官、组织,一旦因创伤导致缺损,通过植入具有生理功能的皮肤、骨头予以修复,这种以往只能在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场景已变为现实。在中国,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主要有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形与修复外科曹谊林教授为首的组织工程研发团队。日前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2005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组织工程(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崔磊博士。

崔磊所在的组织工程(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位于上海西南角的钦州路上,在中心的产品陈列室里,我看到了一些脱钙骨基质材料、颅骨模型和放在液体中的一些软骨。见我有兴趣,崔博士就先给我做了一番现场解说。据崔磊介绍,目前该中心研发完成并在做临床试验的两大(项目)产品分别是组织工程表皮和组织工程骨,其特点是融合了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技术,使这两种组织工程产品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生理需要。

为了讲清概念,崔博士以这两件产品为例耐心做了解释。组织工程表皮的构建过程是:先建表皮细胞库(通常是从临床包皮手术切除的包皮中提取表皮细胞),从表皮细胞库中选取干细胞作大量扩增,然后将这些细胞“种”在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的膜上。待细胞扩增到一定的数量(通常4×4cm的膜上长到1000万个表皮细胞),再将这种带有细胞的膜片植入病人皮肤的创口部位。崔磊说,整形病人因手术需要,通常是从其腿部取相应大小的皮(中厚或全厚皮)植到脸、颈等部位,这样做虽然达到了整形的目的,但在病人腿上(供皮区)却造成了新的创伤(口)。且不说病人为此付出的痛苦,有些患者还得放弃穿短裤或裙子。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不得已做法令作为整形外科临床医生的崔磊和他的同事“内心一直很痛苦”,这种“负疚感”一直是崔磊他们的科研动力。

崔博士接着介绍了组织工程骨(目前主要为颅骨缺损的患者提供帮助)的研制情况。由于事故等外力作用于脑部,会造成人的颅骨缺损(常见于小孩),由于保护大脑的屏障——脑壳少了一块,“司令部”的活动暴露在外,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此传统的整形和修复外科是用钛板以及一些高分子材料植入颅骨缺损处,其作用相当于打一个补丁。这些材料显然不可能随人体的发育而生长,达不到颅骨生理功能的需要,而且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进口的,价格较贵。

曹谊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制成的组织工程骨是运用干细胞技术的成功典范。其步骤是:提取病人本人的骨髓3~5毫升(这对病人无任何影响),取出其中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几毫升骨髓里大概有200个左右的基质干细胞),再将这种成体干细胞大量扩增,通常达到上亿的规模后(30天左右),将其分化诱导成成骨细胞,并将这种成骨细胞“种”到脱钙骨基质(组织工程上称支架材料)上,细胞开始在上分泌骨基质,约一周后再将其植入颅骨缺损部位。

与以往钛合金颅骨相比,组织工程骨的最大特点是,它是用患者自身的造骨干细胞培育的,植入体内不存在排异问题,而且作为支架的骨基质材料是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这种骨基质材料也是曹谊林、崔磊他们自己做的),这样就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理修复。目前这两种组织工程材料都已进入临床应用研究,其中颅骨缺损修复已经做了几十例。

崔磊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在北京铁路总医院外科做了两年临床医生后于1993年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读研究生,此时他的研究方向确定为整形与修复外科,其导师关文祥是张涤生院士以后的上海二医大第九人民医院整形科主任。一直到现在,九院整形与修复外科都是国内外这一领域享有盛誉的学科。这里有以张涤生院士为首的临床与科研团队,曹谊林教授98年回国后把国际上有关组织工程的新理念带了回来,并在国内率先开创了这方面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工作。崔磊在这样的团队中度过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由于学业优异,他不仅提前一年拿到博士学位,而且在硕士期间就申报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从2000年至今,崔磊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包括国家“863”组织工程重大领域专项在内的课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参与编写专著3本;与同事分获专利授权11项。

2000年,在曹谊林教授等力推下,上海组织工程研发中心成立。崔磊是参与中心筹建的重要成员之一,而在此过程中他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逐渐显示出来。2003年起,在曹谊林教授的力荐下,崔磊正式出任上海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副主任。2004年起,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支持下,在上海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基础上筹备组织工程(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于2005年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正式成立。

崔磊告诉我,上海市科委对组织工程项目一直给予大力支持,早在1998年上海就成立了上海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他们这个中心承担的“人体组织工程学”是上海市去年首批启动的科教兴市29个重大产业化攻关项目之一。按照要求,中心在2005年成立了上海国睿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创投、中兴泰富、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及团队成员等多家股东单位投资。组织工程(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在地处闵行的上海紫竹科技园区建造研发基地,该基地占地37亩,建筑面积2万平米,现已结构封顶,预计今年底新楼就能交付使用。

组织工程是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都非常关注和支持的科技产业发展方向,国家和上海市的十一五规划都已对此作了明确要求和部署,目标是要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崔磊博士告诉笔者,软骨(耳廓、关节软骨)、肌腱、骨和皮肤这四种组织的缺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也是他们实验室一直以来的方向。崔磊举例说,要在组织工程表皮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真皮,这样就可以直接用于创面修复,彻底解决“拆东墙补西墙”之忧。另外现在的组织工程皮肤由于还没有汗腺、毛囊,所以不能解决植入皮出汗的难题。崔磊说他们已把汗腺问题列入攻克计划,争取及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采访完崔磊后,我感到上海的组织工程研发工作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当时一批有眼光的科学家的坚守、离不开决策者的明智决断,更少不了崔磊等一批骨干科研人员的全身心投入。作为读者,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江世亮采写自2006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