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美国生产率的提升是否将打破现有的这种平衡?特别当美国在自动化生产方面投入更多的情况下(如机器人可应用于任何产业以减少劳动力成本),那么,一些产品的生产线是否会重新回到发达国家中?

 

 

  30年前,深圳还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与香港新界地区毗邻。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建立之后,工厂便开始在这里涌现,摩天大楼也毗邻而建……现在,深圳市人口大约在1 200万左右,其中包括约600万外来务工人员,他们通常居住在离工厂较近的公寓内,正是他们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富士康集团是这些工厂中最知名的企业之一,隶属于台湾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工业生产综合体之一,雇佣了大约23万名员工――部分苹果公司的移动手机和平板电脑在这里组装。今年三月,经过第三方审计发现,这些工厂存在诸如让员工连续超时加班等违反劳动法的情形,之后,苹果公司承诺改善它在中国的组装工厂的工作状况。
 
  如果一个国家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低廉,这个国家经常被指责存在血汗工厂问题。毫无疑问,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是低廉的――这也是为什么香港的制衣和玩具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原因。不过,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中国工人希望获得更多的报酬、更短的劳动时间和更多的福利,就像在此之前台湾、日本、韩国的工人所期望的那样。近年来,中国内地的劳动力成本每年以20%左右在增长。
 
  现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在内陆地区,尽管基础设施可能不是很完善,但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服装和制鞋生产企业,已经调整了它们的战略布局,开始把生产线转移到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例如,耐克公司过去把大部分制鞋业务放在中国,但其许多供货商现已转移到了其他一些国家。2010年,越南开始成为该公司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除非出现一些新的生产方式(就像随后的建议那样,而且完全有可能的),使得制鞋和服装生产不再需要人工劳动,否则,这些产业将来还会重新进行一次转移。鉴于缅甸国内进行的持续改革,未来向那里进行产业转移也就成为理想的选择。
 
  然而,对于一些产品的生产来说,低廉的工资成本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因为劳动力成本仅仅占据了其全部生产和销售成本的很一小部分。加州大学欧文校区的个人电脑产业中心的研究人员拆分了一台苹果平板电脑,查明了其所有零部件的来源地,以及每个零部件生产和组装所花费的成本(见表1)。他们发现,一个内存为16G的2010年生产的苹果平板电脑的销售价格为499美元,其中包含154美元的材料成本,构成零件来自于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地的供应商(苹果公司的供应商总数超过150家以上,他们中的许多是在中国进行零件生产和组装)。研究人员估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台苹果平板电脑的劳动力成本为33美元,而中国工人仅仅获得其中的8美元。由于苹果公司不断地调整其产品,这些数字也一直在变动,但幅度并不太大。
 

 

  既然中国可以在全部劳动力成本中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那么即使在美国进行生产,苹果公司也可以支付得起相应的劳动力成本?事实证明,低工资并不是吸引企业投资的唯一诱因。深圳所能提供的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其在电子产品生产方面的三十年经验,其拥有的公司网络能够组成复杂的供应链,提供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和工程技术,拥有关于生产流程的熟练知识以及扩大生产规模时能立马投入生产的意愿。
 
  换句话说,深圳所提供的是一个具有衔接性的产业集群,它之所以能够为苹果进行生产,是因为其所使用的许多电子元件可以在当地通过商品交易而获得。而真正的创新体现在产品设计和智能软件研发方面,这些工作恰恰是另一个具有衔接性的产业集群――硅谷的专长。而苹果公司的总部正坐落在硅谷。
 

中国的竞争优势在哪儿

  利丰公司(Li&Fung)是香港一家专门帮助其他公司在亚洲范围内寻找供应商的企业,他们在最近的一个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工业生产中,像深圳这样的产业集群是“中国国际整体竞争力的有机构成部分”。报告列举了100多个中国的产业集群――其中包括位于浙江省诸暨市的袜子产业集群,这条袜子生产产业链由超过3 000家小型和中等规模的企业构成――只要中国的产业集群能够保持自身的优势,无论是生产苹果电脑还是生产袜子,这些领域内的工作都不会再回到美国和欧洲。
 
  然而,仍然有一些工作又重新回到了发达国家。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美国生产率的提升将会打破现有的这种平衡,特别是当美国企业在自动化生产方面投入更多的情况下,机器人可以应用于任何产业以减少劳动力成本。例如,鸿海公司的老板郭台铭,据说他正在打算使.用更多的机器人在中国进行产品组装工作,同时,他也正在中国一些内陆省份建立新的工厂。
 
  同样,在产品生产从中国重新回到美国的这一转变中,工资成本也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Chesapeake Bay Candle公司过去从中国向美国市场输入香味蜡烛,在美国提高进口自中国生产的蜡烛的关税后,它又转向了越南。2011年6月,该公司在马里兰州其总部附近开设了一家高度自动化的工厂,部分原因是亚洲日益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增长的运输费用,同时也因为美国企业研发的设备允许他们能更快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目前,这家蜡烛生产商仍然经营其在中国的工厂,主要服务于中国国内的庞大市场。包括其他很多公司都在采取这种“中国加一”的发展战略,即坚持在中国进行产品生产的同时,将另一生产基地设在生产成本较低廉的亚洲其他国家。也就是说,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战略现在已逐渐转变为把生产基地遣返回发达国家,即把所有生产要素都聚集到一个国家,以此降低成本。不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难证明,单一的货品供应链很容易被打断。
 
  Peerless AV公司位于伊利诺伊州奥罗拉市,当初出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考虑,把产品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回了美国。该公司业务包括为电视机制造金属支架和基座,从屏幕悬挂在办公室内,到火车站信息播放屏幕以及音乐和体育活动中使用的“屏幕墙”的建设。随着屏幕越来越薄,制造更轻更美观的支架就成为这一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2002年,Peerless AV决定用铝取代金属支架,无奈在美国无法找到一家公司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冲压和铸件业务,于是他们将生产业务转移到中国。随着纯平显示器的流行并占据市场主流,公司的销售额也在飙升――但是,不久该公司就发现他们产品的仿制品在世界各地大量涌现。
 
  Peerless AV的主席麦克·坎帕加纳(Mike Campagna)说,正是这些仿制品,迫使他们做出决定把生产业务转移回美国。由于偶然的原因,当Peerless AV回美国后时遇国内汽车工业低迷期,他们用低廉的价格选购其所需的设备以及招聘了有生产经验的员工,并贷款2 000万美元建造一个新的工厂,2010年投入生产。
 
  坎帕加纳说:“在中国生产的总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低廉”。运输成本的上升,所用的集装箱价格昂贵,为了保持公司正常运转,还得在两个国家雇用员工,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通常情况下,供应链的每一阶段都需要30天的货物库存,包括中国工厂的供货商存储货物时间、工厂自身的库存时间、货物运往美国途中也需要时间,包括设计上的一个变化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实施。现在,Peerless AV可以在两个星期时间内把样机转变为消费者的产品。
 
  如果经济前景光明的话,坎帕加纳可能会更高兴。他说,产品在美国生产的比率已由65%提升至95%,这一变化改变了公司的经营状况。过去Peerless AV在美国有250名员工,在中国有400名;而现在在美国拥有350名员工,并利用机器人在一些脏差乱环境中工作,比如倾倒熔融的铝水及激光切割等工作。坎帕加纳估计,新的安排“使得我们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公司的产品标准过去一般十年才会更新一次,随着新型电视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出现,公司的产品现在每隔18个月就更新一次。
 

太阳能和硅电池竞争

  那么,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的产品其生产是否也会重新回到美国?大约10年前,世界上大多数太阳能板是由美国、欧洲和日本公司生产的。此时,中国的生产商在政府奖励的刺激下强行进入这个领域。现在,主要依靠由硅晶体制成的光伏电池运行的太阳能板,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而中国企业已经占领了该面板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然而,这种状况可能又要发生变化。
 
  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对于太阳能市场的强势推进,市场的底线早已被攻陷:根据GTM市场调研究公司的研究,每瓦特硅晶体太阳能板的价格已从2011年初的1.8美元下降到2011年底的0.9美元。这对于那些应用其他技术的太阳能公司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其中被击垮的公司之一就是加利福尼亚州的Solyndra公司――该公司是以透明管阵列内加入薄膜涂层工艺生产光伏太阳能板。虽然这种方法比硅晶体太阳能板成本高,但透明管可以不同角度吸收太阳热量,效果更佳,然而在与中国生产的太阳能板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尽管Solyndra公司富有争议地获得了5.35亿美元的联邦担保贷款,但还是于去年申请了破产。
 
  太阳能板经营者正在步履艰难地行进,甚至出现亏本。不过,当太阳能板的发电价格达到“电网平价”时――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为国家电网提供电能,太阳能板可以与化石能源在发电价格上抗衡――可以预期一个庞大市场的到来。中国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板生产企业)认为,当前的市场已经显示出快速崛起的迹象,并且中国太阳能板的发电价格将在三年或四年内达到与电网平价。
 
  那么对于欧美太阳能板的生产者来说,会存在哪些机会呢?首先,他们既没有完全的机会,也不是没有机会。就制造太阳能板而言,首先硅被打磨成晶圆,将光伏电池编组在晶圆上,之后,用电线将电池连接起来,用框架包裹后镶上一层玻璃。而对于那些需要降低成本的国家,尽可能做的就是减少电池组装成面板的成本。在美国,太阳能板安装价格约为每户每瓦特6.5美元,西方的公司可以从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然后提供一个良好的入户安装服务。麻省理工学院光伏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托尼奥·博纳西西(Tonio Buonassisi)说,由于管线生产技术的提高,美国和中国在硅晶体电池生产上的成本可以持平。
 
  通过相关公开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在美国制造一个完整的太阳能板的成本,比在中国制造并运往美国西海岸的成本高出大约25%;而中国的成本优势被认为主要是低廉的工资和原材料。道格·鲍威尔(Doug Powell)是光伏研究实验室的一名研究人员,他目前从事的一项工作是对两个国家相关产品的价格进行详细分析。他认为,把管线生产技术进步的因素考虑在内,十年内,美国的太阳能板成本将降到现有价格的一半以下,达到每瓦约0.5美元左右(见表2);如果太阳能板生产成本达到每瓦0.4~0.75美元之间,就可以和电网平价了。价格区间之所以这么大,是考虑到不同地区阳光照射的条件以及不同地区电力价格的不同。
 

 

  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中国进行相同的技术革新。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许多生产技术的革新现正在削弱中国的优势。例如,新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更加轻薄的晶圆,这就减少了对原材料硅的需求量,再加上光伏电池将越来越高效、生产过程的简化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此降低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总成本。博纳西西说:“确实,你需要在每个领域内获得突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重新又回到了竞争的行列。”
 
  尽管Solyndra公司已经破产,但其太阳能薄膜技术仍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举例来说,通用电气公司正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尝试,作为进军太阳能产业6亿美元投资的一部分,它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建立了美国最大的太阳能板公司――应用薄膜技术制造面积更大、重量更轻的太阳能板。据该公司估计,这项技术将会使太阳能板的安装成本降低一半。雇佣350名员工,通用电气公司每年生产的太阳能板足以满足8万个家庭对太阳能的需求。
 
 

资料来源 The Economist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