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各别自然科学转向作为整体的自然科学时,

我们首先要考虑自然科学自身在二十世纪的进步给它们的分类所带来的新东西。我们联系整个自然科学、它的现代结构,也联系世界统一问题的某些新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我们表明,自然科学的各个不同部门如何通过这些方面而以独特方式相联系,以及这种状况如何显示了科学总分类的又一个方面。关于各别自然科学范围内各个中心问题的出现的问题,我们首先从自然科学认识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的观点,其次从技术方面产生的需要和要求的观点来加以考察。因此,我们还将分析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自然科学和技术相互关系上发生的变化。

关于恩格斯的发现和预见。为了阐明恩格斯以后,尤其二十世纪中期开始以来自然科学分类中产生的新东西,必须先简短回顾一下恩格斯在这个领域里所做工作的基本方面。

上世纪中期,实证主义哲学表现在科学的等级序列之中,在这序列中,科学简单地按照形式的并列原理依外观从简单到复杂地排列。当时以为各门科学之间有截然分明的界线,这界线把统一的科学知识分割成碎块。这可以图示如下(界线用竖直线标示):

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1)

恩格斯的思想的实质在于认为,不存在这种截然分明的界线,像自然界本身之中一样,在科学认识领域中也是一切都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一切都在发展,从低级上升到高级。

恩格斯揭示了科学发展总进程的辩证法,从而克服了科学之间的人为壁垒:以前认为是断裂和屏障的地方,他看到了联系和转化,从而发现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统一路线和相应的自然科学统一系统,后者服从隶属原理、发展和普遍联系原理。这为新的科学分类奠定了基础,这里恩格斯的注意中心正在于科学之间的联系(转化用虚点标示):

数学……力学……物理学 · 化学……生物学……历史学……(2)

科学相互联系问题几乎完全处于以往研究者的视野之外。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的辩证法。

整个这序列图示了发展的过程,而这过程在序列的不同部分特征也不同。序列的开端(数学……力学……)系关于认识着外部世界的某些方面的人类思想从抽象(最简单的)向具体(较复杂的)的发展。序列的另一部分(……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表现了自然界本身以至社会按从较简单物质运动形态向较复杂形态上升的次序发展的过程,这里力学成为联结序列两部分的枢纽点。

我们还要指出,(1)和(2)这两个序列仅仅涉及基础科学。序列(2)中的转化是逐渐完成的。起先(还在恩格斯之前),物理学(关于热的学说)和力学的转化最早完成。这里由于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因而产生了热的动力说、热力学和气体分子运动论,恩格斯预言的物理学和化学的转化于十九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以物理化学的创立的形式实现,这实现尤其是因为化学热力学和作为电化学主要理论的电离理论的创立。也是由恩格斯预言的化学和生物学的转化在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因生物化学的诞生和对恩格斯生命起源假说的研究而实现。最后,生物学和历史科学间的转化则还是由恩格斯自己在人类起源的劳动理论中实现的,这部分地还由于更早以生物学和人类社会学的转化为中介的人类学的出现。

在把各门自然科学同相应的自然界物质运动形态联系起来之后,恩格斯转而又把这些运动形态本身同相应的作为它们载体(实体)的分立物质种类联系起来。这里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运动的连续性、关于因运动是物质'的一般存在方式而产生的运动和物质的质的相互联系的一般原理出发。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明白各别科学的特殊性:在恩格斯看来,每一门科学都研究一种特殊的运动形态和与之相应的分立物质种类(其存在方式就是这种运动形态),或者研究一系列相互转化的物质运动形态。

换句话说,按照恩格斯的观点,这样或者那样的宏观物体或微观物质粒子乃是这样或者那样的运动形态的特定载体。这就是说,如果一般地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那么,对于每个特定物质种类,其存在方式将是特定的运动形态。例如,机械运动同质量相联系,物理运动同分子相联系,化学运动同原子相联系,生物运动同蛋白质相联系。

恩格斯作出的最重要发现和他根据这些发现所作的某些预见就是这样。但问题远没有为这些所穷尽。恩格斯的许多思想和意见的真正意义只有从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来看才能发贝,也正因为这样,今天才发空了关于如何对待恩格斯的科学遗产的问题,以及关于从现代科学观点如何来理解这份遗产的真正意义的问题。

恩格斯的科学遗产和现时代。我们现在来较为详尽地考察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科学所研究的各分立物质种类之间的联系。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看,这种考察的意义何在呢?

第一,这里提供了物质的结构组织化的相继水平的序列。恩格斯称它们为“引起一般物质的各种质的存在形态的各种关节点”。阶段。实质上,它们代表现代自然科学所称的“物质结构组织化水平”。

第二,当时仅仅料想从原子到蛋白质的转化,而“原子具有复杂成分”,且在恩格斯时代原子已被认为是复杂的和可分的粒子。当时已预设了存在着原子的构成粒子,它们当时尚属未知,恩格斯假定地称之为“以太粒子”。并且已经认为,这些粒子能够成为一定物理现象的物质载体。

至于作为热辐射和光辐射的载体以及作为原子的构成要素的分立物质粒子,恩格斯似乎还预见到了在他死后过了两年作出的电子发现。我们认为,由此可以推定,除了分子物理学(物理学Ⅰ),恩格斯还预见了亚原子物理学(物理学Ⅱ)。

恩格斯根据辩证法的一般原理而假设,原子不可穷尽。列宁可以说是把这条辩证法原理推广到电子,他扩充了恩格斯的思想而写道:“像原子一样,电子也是不可穷尽的,自然界是无限的……”。这里可以看到,恩格斯和列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在我们看来,恩格斯实际上预测,从原子开始,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似乎分为两支:一支经过形成分子而导致由无生命物体代表的无生命界,另一支经过形成蛋白质而导致生命界。

第四,恩格斯率先给出生命的实质定义: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是蛋白质的化学。这种关于生命本质、关于生命的特殊物质基础的观念今天原则上仍然有效。现代的生命定义由之而来。但因为20世纪科学已大大向前发展,除了蛋白质之外,还发现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必不可少作用的非蛋白质的生物聚合物质(例如核酸),所以,恩格斯给出的生命定义今天当然已经而且还在扩充。我们认为,现在生命可以定义为生物聚合物的化学、生物聚合物的存在方式。

第五,从生命具有物质基础这一点出发,恩格斯得出结论:感觉这类具体的生物性质应当具有其呈特殊种类蛋白质形态的特异物质载体。

他强调说:“感觉必然地……同某些迄今尚未较精确地确定的蛋白体相联系”。

列宁后来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写道:“感觉、思维、意识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的高级产物”。

感觉作为高度组织化的生命物质的性质有着物质的实体。这是一条唯物主义的原理。因此,科学必须用实验寻找这些载体。实际上,为了具体解释,为什么由同样粒子(原子或分子)形成的不同物体显现不同的性质——具有或者没有感觉的能力,原则上也只能如此提出这个问题。而如果说到同样的粒子,则这种解释只能到由这些粒子形成的物体的不同结构中去寻找。

上述基本思想就这样地从恩格斯发展到列宁,再从列宁发展到现代科学,它也这样地在今天得到了证实。这种证实就像恩格斯的电子不可穷尽思想的证实—样地明白无误。

恩格斯和列宁甚至在具体问题上也抱共同的观点。须知,在具体问题上似乎很难提出共同的观点,如果没有亲身的、直接的交往的话。这怎么解释呢?

我们认为,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唯物辩证法巴同等程度地由列宁和恩格斯加以创造性阐发和运用。第二,贯穿他们全部工作的枢纽是党性原则,它要求同一切反动观点作不懈的无情斗争。并非偶然,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作中着力强调,这条原则在今天就像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一样仍毫未减损其意义。

科学“二分”成对立领域的不同类型。我们现在从阐明现代自然科学如何在对立面统一和斗争规律作用下完成其分支和领域的两极化的角度来继续分析现代科学的结构。两极化的结果是,科学似乎在各个不同方面“二分”或者说“分裂”成对立的部分。

十分重要又很有意思的是现代科学按其研究的客体的尺度的“分裂”(参见图1)。在恩格斯时代还没有这种分裂。物理学上甚至还赋予微观粒子(分子)和宏观物体以同一类型的力学规律性,古典力学仍保持原样,即宏观物体的力学;量子力学也保持原样,即微观物体的力学(量子力学不是旧意义上的力学),物理学上的新意是物理学“分裂”为宏观客体物理学(Ⅰ)和微观客体物理学(Ⅱ),这是物理学“从下面”增建的结果。

11.1

在化学上,低分子客体是早就已经知道的,而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则到19世纪末还仅仅刚发现。因此,化学是“从上面”,即沿着形成常量化学的路线增建的,常量化学现在是整个现代化学科学的前沿部分。而且,正是化学的这个部分直接同现代生物学相结合,正是在这里实现了从大分子化学向生物界中完成的过程的分子水平转化,即向分子生物学和亚细胞生物学领域转化。在生物学中又首先“从下面”增建,在那里揭示了越来越多低水平的生命物质结构组织,而它们同化学领域相结合。这后一状况特别令人感兴趣,因为自然科学的后来进步使得能够更完全更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发展中的实际转化,而恩格斯只能概略地料想这些转化。如我们现在所知,现代科学基本发展路线的进程完整地记载着这一点。

科学的另一种“两分”顺应了发展着的自然界自己之二分为生命界和无生命界。19世纪时已经知道自然界发展有两大分支,而这也为现代自然科学所承认,自然界进一步怎样发展呢?相应地,各门相应的自然科学的隶从关系又怎样呢?我们看到两条岔开的路线。一条是“向前进的”,它走向生物学过程,使发展过程超出生物现象圈的范围之外,从而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即人类社会。另一条是“非向前进的”,它不把发展过程引出自己现象圈范围之外,它导向地质过程,在那里终结,但这第二条路线是使其第一条路线得以存在和推进的前提和条件。

当单细胞生物(原始生物)之后生命界分化为动物界和植物界时,这种“二分”又进一步重演。以植物为代表的一条发展分支是非向前进的,而另一条以动物为代表的分支是向前进的。但植物界是动物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尤其因为植物构成食草动物的食物,而食草动物又成为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的食物。在从共同祖先开始的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现代灵长目和人。

从关于自然界平展分支的二分、作为自然界产物和反映的这些分支之发散的一般图景,可以得出自然科学按运动形态的现代分类(参见图2)。

11.2

这里只是表明了自然科学现代结构的基本“骨架”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关系。如果把与物理学和化学有关的那个部分加以展开,那么我们看到,化学为物理学II和物理学;所“包围”,而化学物理和物理化学则成为它们之间的过渡科学:

物理学Ⅱ……物理化学……化学……化学物理……物理学Ⅰ……(3)

科学划分的这种进程例示了,客体(自然界)本身的矛盾发展的辩证法如何反映在现代科学之中。

迄此只论及自然界的发展,随着过渡到关于人的领域,也发生了科学的“二分”,但这种二分在特性上已截然不同,这是指各门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现在我们试图设想现代科学的总体系,它以展开的形式包容整个抽象数学化科学群。如上所见,这个科学群处于数学和自然科学本身之间,在恩格斯那里它是一种力学(古典力学或宏观力学)。现在它还包括另一些(类似类型的)科学。严格说来,为了图示整个科学体系,需要诉诸金字塔式的立体图形,因为应当考虑科学的“二分”特性。然而,我们尝试建立平面的图示。

首先我们提出我们业已弄清楚的具体科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的图式。我们进而设想,各门具体科学似乎通过“从上面”和“从下面”给它们添加抽象数学化科学来“增建”。“从上面”——热力学、统计学和控制论,“从下面”——量子力学、宏观力学。数学作为最抽象的科学居于左面。每一门抽象数学化科学都研究一定系统内部的特殊类型联系和这些系统的共性,因此这些科学很容易加以数学化,成为从自然科学通往纯数学的桥梁。

结果得到下面的序列:

数学……抽象数学化科学……本来意义上的自然科学……(4)

数学在这里表现着最高程度的抽象。认识通过力学、热力学、控制论和量子力学这些科学而从抽象科学向越趋具体的科学运动。这运动有其内在逻辑。

抽象数学化科学明显地划分成研究动态规律性和过程的科学(力学、热力学、控制论)和研究统计规律性和过程的科学(统计学、量子力学)。这样,最终就显现出自然科学与处于自然科学和数学交界处的那些科学相互作用的严整图景。

控制论当然占有自己的地位:它揭示了控制过程、尤其自动控制系统中进行的那些控制过程的一般规律性。

把我们尝试的科学分类的结构图式(参见图2)和恩格斯的原始图式(参见公式(2))加以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公式如何变得复杂了,得到了发展和产生分支,但其基础仍被保持着。可见,恩格斯善于正确地探求他当时的各门自然科学间的最重要联系,并由此出发预见它们几十年之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而这些今天已成为我们眼前的现实。

[Классuфикацuя Наук,1972]

————————

*标题为译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