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美国巡洋舰“世界发现者号”缓缓地停泊在一望无际的南极洲前。皑皑白雪覆盖着的陡壁比船的桅杆高出一截。罗斯冰川大陆架在罗斯海上绵延几百英里,其表面犹如肯萨斯州般平坦,占地面积相当于法国。这块向外突出的唇状的南极洲平均深度为500到1,500英尺,它与覆盖南极洲大部分面积的极厚的冰盖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南极洲有的地方的冰盖厚达3英里而且极其沉重。实际上它把南极洲的基岩压低了1,900多英尺。

科学家看重这块大陆用来从事研究的无可匹敌的长处;游客珍惜这参观地球上最后一块待开辟地的机会;环境学家则唯恐人类涉足其上会破坏这块洁白的安息所并且危及到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珍禽,而其它人对这块受到保护的南极洲发生兴趣是因为他们把它看作了世界储备所,从它身上他们可以得到急需的石油和矿藏。

你设想一下一个这样的地方,它似月球般偏远,土星般奇特,火星般荒凉,那么你就有了南极洲的一个大概的印象。南极洲上54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仅有2.4%的土地每年有几个月是解冻的。科学家估计在南极洲的冰盖里封锁着的世界淡水,如果它一旦融化,海平面将上升200英尺,淹灭沿岸的土地和它们附近的主要城市。在南极洲,风速达200英里/小时,气温降至零下128.6华氏度,并且有比长岛还大的冰块被崩解。整块大陆上没有一个村庄或城镇,也没有一棵树,一棵灌木或是一根草。

但南极洲绝非是块白色的荒地、无用的大陆,它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南极大陆上大量的冰地把阳光反射到空中,防止了地球被过度地烘烤。崩裂的冰山产生的冰水向北流去,与赤道上的温水融含在一起,形成了气流、云,最终创造出复杂的气候形式,南极洲海洋里充满了生命一从食物链最底层的浮游微生物和小磷虾到食物链最上层的食人鲸和海豹。拍打南极大陆海岸的南部海洋里的冰水——它包含了地球上最大且最完整的生态系统,占全世界海洋面积的10%一一一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家园,这些种类的动物在其它的地方已经绝迹了。

尽管南极洲被冰雪覆盖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它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干燥的沙漠,离美国人建的麦克默都基地不远处有块区域,恰如其分地被命名为干燥山谷。据地理学家说那儿已经有100万年未下过雨或雪了,因为南极洲看上去与外部空间的共性比与地球的其它地方的共性要多,所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定期地选送宇航员去那儿接受训练,同时在那儿测试新技术。

南极洲实质上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和它相对而言的难以接近性使得它成了进行各式各样科学研究的无价的宝地。它不像巴拿马山、威尔逊山和美国或其它地方的天文台那样,受到科学带来的具有轻度污染性的文明逐渐侵蚀和破坏。南极洲是天文学家梦想中的天堂,不仅因为它一天24小时天空都呈现天鹅绒般漆黑状态,而且由于它气候极其寒冷同时海拔很高(南极高出海平面大约9,300英尺),这两者相结合使得光学望远镜可以被放置在波动的低层大气之上,有助于避免图像模糊。另一方面,整个南极洲南方的夏天,太阳望远镜能一天24小时地观测太阳情况,这为天文学家研究太阳表面长期的振动情况提供了一次绝无仅有的好机会。这些“太阳振动”情况可能提供太阳内部结构的线索。

据负责建在南极洲的美国的3个长期站和3个夏季站的政府机构国家科学基金会称,南极是研究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最佳场所。太阳风粒子通常受到磁场的影响偏转,它能够穿透地球两极磁场的缝隙。同时因为南极大陆的极度寒冷和几乎完全的与世隔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为它是研究一些现象,例如高层空间等离子体力学、海洋的温度循环、仅存的动物生命、臭氧损耗、冰带生态系统和冰川历史的最佳场所。

科学家把南极洲看作是地球的前哨站,它能提早显示出整个地球可能出现的健康变化的预兆。例如观察南极的卫星发现空气中的臭氧保护层的数量在减少,这一点令人忧虑。

从南极洲冰层的深处可以获得古代气候的线索,例如包容在冰块里的空气泡,它能有助于预测现在和将来全球出现的先兆是否真正具有威胁性,或是地球是否确实处在一个新的冰河时代的边缘。冰层本身对地球将来的气温也可能产生重大、长期的影响。

直到今年,大部分科学家都把南极洲被冰层覆盖了4000万年到5200万年当作事实接受下来,同时他们认为现在南极洲的冰盖大约有1500年的历史。然而最近在波德摩冰川顶部发现了山毛榉林的残留物,这显然证明了250万年到300万年前南极洲不但没有被冰层覆盖,而且气温较高。此外,其它地方类似的化石发现也表明了仅在100,000年前,南极洲南部根本没有被冰覆盖,这点时间在地理学家看来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

根据林普州纳布拉斯加大学的地质学助教戴维德 · 哈伍德博士所说和探险队发现的植物化石表明冰盖周期性的变化看上去是完全自然和相对常见的现象。“我们现在认为目前的冰层的形成是在25万年前,并且这些冰层每隔100万年到200万年活动一次……在过去的4000万年里,曾经有过近乎现在10倍的冰层形成和消失……现在的冰盖比以往更不稳定,并且有瓦解的可能性,”他说道。

俄亥俄州立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彼特 · 威布博士正带领一队科学家,试图找到关于地球气温问题的答案。

“我们的发现表明,接受人类曾经经过许多、许多冰河时代的事实比较合理。目前,我们有过去4000万年,甚至比这还要早的地质记录,它为我们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奠定了一个完备的资料基础。我们涉入了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因为当我们考察这些地质记录时,我们发现在1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气候变化幅度很大。

1957—1958年是国际地球物理年,它是多国合作研究的一个项目。直到这时科学家们才开始第一次对南极洲进行严肃的考察。在这以前,南极洲被当作一块巨大、无用的大陆而被人们忽视了。1912年罗伯特 · 斯科特对南极洲的探险使他牺牲了生命,并未能实现第一个到达南极的梦想。

自从20世纪早期起,捕鲸者和渔夫便来过南极洲的海域里进行捕捞,但因为危险程度远远大于收益,所以几乎没有人冒险深入到南纬65度以内。实际上,南极洲如此可怕,以至于从人类第一次看到这片大陆到真正踏上它整整花了75年的时间;同样在阿蒙德逊和斯科特的探险后整整经过了以年,人类才第一次站在了南极。

基于早期的探险和这块土地所有权的众说纷纭,7个国家,包括大不列颠,智利和阿根廷,都宣称对这块大陆广阔土地享有主权。然而在国际地球物理年以前,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在这块大陆上设立长期的据点。

随着国际地球物理年的逐步结束,谁占有南极洲的问题被提到了首位,因为考虑到12个参与国——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有67个国家——可能利用他们在南极洲各自的基地,进而宣称他们对南极洲的主权,而不是仅在这些基地上做科学研究,这一问题,多国在华盛顿的国家科学基金会办公室召开了一系列的每2周一次的会议。他们最终达成了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国际协议之一:南极洲协定。它于1961年6月生效。

协定上规定去南极洲的游客,譬如我们这艘巡洋舰上的乘客都不需要通行证或护照。除了几个像“特别科学研究基地”,“特别保护区域”和“特别管理区域”之外——例如一些企鹅栖息地或是科学家标出的用来观测和做实验的小块土地——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游荡。因此我和同船的乘客都觉得无拘无束,仿佛大家都成南极洲的主人。

如果我们一旦被卡在冰块中或是丢了一块螺旋桨,那么我们便得完全自力更生,因为附近根本没有海岸警卫小汽艇或是友好的海员海难救助舰队来助我们一臂之力。南极洲确实不像迪斯尼乐园,它是一块不可测的,荒凉的,充满宝藏且无情的大陆,任何旅游向导都不可能保证预定的航线。每一次到达南极洲的旅行都充满了冒险的刺激和危险的恐惧。巡洋舰是提供给游客到达南极洲唯一实用的交通工具。上个季度,有3,500人到达过这片神奇的土地。

部分由子南极洲的危险性,但最主要的还是在干它的科学和生态重要性,许多科学家觉得南极洲应仅供研究之用。在南极洲的夏天,南极大陆上有3500名管理38个基地的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而过冬时人数仅有10%。南极洲极为荒凉,偏远,它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科学家们希望保持现有的状态。

直到20世纪SO年代中期,实际上所有的研究站都是随意地倾倒废物的,前任海岸警卫队队长狄克 · 泰勒在1968年到1990年间被委派到南极洲做破冰工作。他回忆说“垃圾从山上滚下来。55加仑的装尿的圆桶滚下山,冲进海里。破冰工作者的一项工作就是把嵌有垃圾的冰块炸开,而后把垃圾推入海中,在清扫以前,麦克默都站看上去比威尔士矿区还糟。

1987年,拥有450万成员的绿色和平组织决定组建一队自己委派的代表团去保护南极洲免遭破坏。绿色和平组织选择了在伊万斯海角的斯科特居住过的窝棚附近建立一个“世界公园基地”,每年选派5人驻扎在那儿。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南极洲环境受到了破坏的观念有根据吗?一方面,确实鲸、鸟类和磷虾(南极洲食物链中最重要的一种类虾的甲壳类动物)的数目在几年间有所减少。但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包括旅游业和科学基地存在造成的结果吗?抑或这仅是与人类存在毫无关系的周期性的自然现象。

对于以上两个看法都无从考证。但绿色和平组织和其它的环境学家们都忽略了影响大小的问题,基地也许会影响到540万平方英里的大陆上的几百平方英里的土地,除却大规模地爆炸热核武器,建几百座大城市或修建几千家工厂外,要想对冰盖产生一丝影响都是很不可能的事。一次原油泄漏或上千只企鹅突然死亡或南极洲的一个海滩遭到破坏可能对当地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对于南极洲其余的地方或整个地球,其生态方面的影响是极微不足道最近的事件表明对于南极洲未来完整性的其正危险既不是来自旅游业,也非科学基地,而是全球对原油和矿藏的渴望。事后才知道当时条约签署时对南极洲的潜在资源情况知之甚少是极幸运的,《南极洲潜在矿藏》杂志的编辑、地质学家约翰 · 斯利兹色评论道。他同绿色和平组织和法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政府一起倡导把南极洲建成一个永久性的非商业性的世界公园。

然而20世纪70年代早期,有些迹象表明南极洲可能有天然气和石油资源,从那以后,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发起的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罗斯冰层区和威尔克斯区域进行了寻找天然气和石油的地震探测,同时在威德尔海域的挪威人也这样做了。这些计划名义上是属纯科学性质的,没有石油公司参加,但实际上像巴西人的一些研究费用,和他们的基地费用都是由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提供的。

斯利兹色说条约签署国决定在达成某些协议前,禁止商业公司的介入,并且建立了一个委员会监督此事。他们同时开始为达成所谓的“南极洲矿产权规定条例”(CRAMRA)进行磋商。

“南极洲矿产权规定条例”的讨论进行了10年多,最终在去年4月马德里两年一度的会议上暂时达成了一致。条例被称为“马德里保护法”,它规定在今后的50年内严禁任何在南极洲上的商业性开发活动 · 只有到50年后保护法才失效,而后又需要所有签约国达成一致,制定一个新条例。

“南极洲矿产权规定条例”的磋商处于白热化的状态。一些签约国发出最后通牒:要么在1991年6月23日——南极洲协定签订30周年纪念日一一全体通过保护法,要么他们将正式申请取消协定本身。其中一个最初的协定倡导国说30年过去了,任何签约国都会提出类似要求的。

现在我们的情况如何呢?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不受协定约束的国家表示出向南航行并在南极洲建立商业基地的兴趣。那些宣称对南极洲有主权的国家也没有占领南极洲的任何领土。绿色和平组织、环境保护基金会和其它的环境保护组织将继续声嘶力竭地倡导把南极洲建成一个世界公园的愿望。同时在南极洲短暂的夏季,将有比以往更多的巡洋舰向南航行,带来大批的游客。

南极洲究竟属于谁?我们这些游客在参观过程中都深深地爱上了这块神奇、壮观的大陆。格勒的话极贴切地表达了我们共同的感受:“我想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把南极洲当作一个全球性的生态库,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而且往后的各代人都应如此。”

〔Popular Science,199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