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如果还有一种小生境能够维系下去,则说明宇宙生命仍在继续。宇宙3.8万亿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任凭全球性地理和气象怎样变化甚至发生行星灾变,宇宙不仅存在生命而且仍能朝着较大的异体性和复杂性演化并显示无穷尽的生命力。实际上,宇宙大突变的隐患无处不在。在宇宙生命的历史长河中,每当发生一次巨大的毁灭性突变,一种崭新的生命形式就会紧接着展示出勃勃生机。

宇宙生命将继续。但它是与我们人类共存还是甩开我们独生?整个人类很可能在一瞬间彻底毁灭。为什么不能有充分理由相信未来的全人类会毁于一旦?

如果人类已经灭绝,那么取而代之的将是什么生灵?或许暂且没有任何能与人类同日而语的生灵存在。实际上,人类的智慧之光,刚刚在黑暗中闪烁,但却永远不会再有昔日那种统治地位了。有关“生命”的读物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动物演化的全过程和一种强烈的适者生存的压力,这样一种自然淘汰的规律,有助于生灵的神经网络产生时多增加些复杂性。如果人类消失,有这样一种预言十分令人可信,即一定会有其他智能类来取代人类,或许这神智能类比我们人类的能力更强。

生命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它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宇宙中迄今知道的最复杂和最引人瞩目的一部分。生命的表现形式应能描绘出人类世界的美景,而不是将其排斥门外。由于我们仍处于需进一步弄清生命基本演化进程的过程中,所以这种描绘就变得特别具有强制性。

宇宙是生命的温床。有机碳化合物处处可见。它们的20%由星际尘埃组成,且星际尘埃的0.1%由银河物质组成。

这种有机浮云状物在宇宙中弥漫,几乎任何生物都有可能由此产生,它以一种与地球上的形式截然不同的分子形式存在着,它类似于大约4×106年前我们的行星普遍存在的那种随处可见的物理环境。这一结论似乎是无可非议的。可以断言,生命是一种非常难以确定的事件,它有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但从其构成生命起源基本条件之化学成分上看似乎又不那么令人信服,生命或是一种5制品,由给定一定条件的最通常的物质表现形式构成,或是一种奇迹。诸多研究表明,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如果笔者的观点正确,则可以把宇宙中许多有生命的行星视为能够产生和维系生命的行星。显然保守估计有生命的行星至少也有一万亿颗。这一万亿颗行星的生物层——过去——现在或未来——存在着上万亿颗行星之星际空间,其信息物质和能量变成会引发演化的磁力线。观察蓝天时,我们可以按任何方向转动自己的眼睛,则在某一方位肯定会有生命存在。

地球仅是宇宙的一部分,其它类似地球的星体无穷无尽,它们均由一种叫做“生命尘埃”的宇宙云构成,它们由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宇宙是按这样一种方式构成的,即许多有生命意义的行星一直在不断产生。在构成每一星系的无以数计的星体中,许多颗星肯定是围绕行星旋转的,至少有不少行星相对于它们的太阳必然形成精确的体积和处于精确的特殊定位,为生命提供一只摇篮。这样的宇宙不是物理学家们眼中的惰性气体世界,它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环境来积累那些微乎其微的生命元素。宇宙是充满活力的,它需要牢固的基础结构来维系。

笔者认为:人类并不孤独。或许并不是宇宙中的每一生物层都已被进化,或能够进化,或具有思维性智能。但现有生物层有重要意义的集合已经完成了智能进化,或正在按这种方式去实现智能进化,有时,或许按一种比我们人类更为先进的形式去实现智能演化。

能产生智能的生命在自然界中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周围的一切自然环境,包括相距空间、远离大陆的大小海岛,现有存在的生命都被认为一直在独自和共同利用自己的思维智能以求生存。正如我们人类那样,它们无不时时刻刻都在创造、壮大自己。有意识的思维属于宇宙理论范畴,不能把它们看作某些反常的副现象,这是生物层中特有的情况。我们只能把它看作是事物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思维是由生命产生和维系的,而生命的产生和维系则是由宇宙的静止状态来保持的。

笔者偏重于一种“有意义宇宙对抗无意义宇宙”的观点,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人云亦云。如果宇宙不是无意义的,它将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意味着在宇宙的天体结构中能发现若干奥秘,或许会发现按生命和思维方式存在的演化进程。不难想象,这是一种靠宇宙的能力来影响生灵本身的演化进程。反过来,人类又会发现宇宙本身的结构,并进一步认识其内在本质如宇宙真面目、质量函数,等等,这就是宇宙的含意。

[The Futurist,1995年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