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刘永简历

198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获硕士学位

1987年至1989年上海通信设备公司工程师

1990年至1992年加拿大电信研究所研究工程师

1992年获加拿大金斯顿女王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加拿大北方电信公司科研部研究员

1994年至1999年美国AT&T/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无线通讯核心技术部研究员,第三代无线通讯总设计师之一及项目主管

1999年至2000年6月武汉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及创始人之一、863项目负责人

2000年至今美迪尔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创始人之一;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特聘教授

翻开刘永的简历,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从一名留学博士、世界顶尖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到回国创业成为一家高科技企业的总裁、企业家,他所走过的路,值得我们去寻访。

国外篇

初来乍到 异国求学

1980年,16岁的刘永便实现了他的理想,考上了心仪已久的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

四年的大学生涯一晃而过,刘永选择了继续读研。当时,在北京、上海的大学生中涌现出一股出国热潮。硕士班年龄最小而且成绩相当不错的刘永,思前想后,认为自己也应抓住时机出国深造,开阔视野。于是,他大胆地将自己关于优化理论的论文,寄给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曾获诺贝尔奖的教授审读。教授肯定了刘永的论文,并举荐他到美国的大学读书。由此,他被美国两所大学和加拿大两所大学同时录取。那份喜悦和自豪之情,难以言喻。经过再三权衡,他决定赴加拿大金斯顿女王大学求学,这是一所在加拿大排名第二的大学,而且,该校提供他全额奖学金。

1988年8月,24岁的刘永只身飞往加拿大安大略省省会多伦多。

图为刘永夫妇俩近照

走出多伦多机场,已是灯火璀璨的夜晚。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踏上异国陌生的土地,又是第一次乘出租车看到高速公路,第一次感受高速行驶的刺激,那一辆辆绵延不断的车灯好似一条舞动的灯光河流,在夜幕下显得格外壮观。这情景令刘永激动极了。太多太多的第一次,青年人那种新鲜感好奇心,使他全身心处于高度兴奋之中。那份激动,一直珍藏在他青春的记忆中。

金斯顿女王大学位于多伦多周边一个名叫金斯顿的小镇上。这个小镇,因有该大学和皇家军事学院而小有名气。当晚,出租司机将刘永送进大学单身大学生宿舍住下。但是由于房租太贵,在办完入校手续后,刘永便辗转迁至附近一个正在念硕士的白人妇女家里,那里不仅房租便宜,而且环境十分幽静。

有着150年历史的金斯顿女王大学与国王学院大学(多伦多大学前身)是加拿大两所资深老校。金斯顿女王大学校园里,绿色葱郁的树林,平坦柔软的草坪,一片翠绿,一片宁静。教学大楼、图书馆、礼堂,都是英国女王时代非常考究的古典风格建筑,坚实、威严、浑厚,如同上海外滩那些著名的古典石砌建筑一样。然而,大学的室内装饰却有着琳琅满目的现代化设施,实验室的设备也一应俱全。

教学上,国内高校扎实、严谨、规范,相当不错。但在课题项目研发上,国内外有着明显的差距。这是刘永就读金斯顿女王大学的切身感受。在金斯顿女王大学工学院,刘永攻读的电子工程系无线通信研发课题,是大企业瞄准市场所需的、处于世界前沿的先进技术项目。学校与政府联手,以企业为导向制定,研发项目,激励学人去探索,去创新。这,引起刘永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起“做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的理念。

攻读博士学位 引发人才争夺

布洛斯坦教授,犹大裔加拿大人,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电子工程系,精力充沛、热情、温和。他和学生们的关系十分融洽,平等待人。他的太太是女王大学的电子计算机教授,岳父是著名的数学家,可谓是书香门第。布洛斯坦教授很喜欢聪明勤奋的中国留学生刘永。硕士第一年,当刘永各门课程全A时,导师高兴地说:“Yong,你思维敏捷、理解力强,可以硕博连读,你现在可以读博士研究生了。”

“布洛斯坦教授,谢谢您的信任。”刘永一阵惊喜。

然而,就在这个关口上,曾录取过刘永的另一所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海金教授,在读了刘永的有关信号处理的论文后十分赞赏,希望刘永做他的博士研究生。海金教授可谓是通信及信号处理领域的权威,他的有关通信及信号处理的多本专著在美国、加拿大颇有影响,其中的两三本被视为这一领域的经典,能够做他的博士生,刘永自然感到十分荣幸。

于是,一场人才争夺战在两个教授间展开了。

布洛斯坦教授得知这一信息,立即找到刘永:“Yong,海金教授是通信界的老前辈,很有声望,我们都很敬重他。但,你在我这里读博士有很多优势,我们之间很熟悉,一定能合作得好。请注意,读博士学位不是目的,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目的是有good job(好的工作)。我父亲曾是北方电信蒙特利尔分部的总裁,我们与北电关系很好。博士毕业,我可以举荐你到北电做事,前途无可限量。”

次日,布洛斯坦教授又叫刘永到他的办公室,递给他一张纸条。打开一看,导师把博士年奖学金除学费外的一万多加元增加至两万多加元,增加几近一倍,这是破格的。导师的一片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的尊重、对人才的关爱,深深地打动了刘永。他决定留在女王大学读博士学位,并将此决定婉言告知海金教授。

时光如梭,到了毕业前夕,刘永的博士毕业论文《信号检测理论及其在无线通讯中的应用》要进行答辩。导师布洛斯坦教授,特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美国IEEE信息理论学会主席斯图尔德 · 施瓦德斯教授参与主持评审。答辩是高水平的,刘永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应答自如。评审结果:刘永的博士论文是通信领域信号检测理论问题的世界性突破。

导师高兴地说:“Yong,祝贺你是一个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了。”“导师,谢谢您多年的培育。”刘永由衷地感谢。1992年夏天,刘永以高水平的论文和答辩取得了博士学位。

是北电 还是贝尔?

此时此刻,无论是美国或加拿大经济都十分萧条,博士毕业找份工作也很难很难。布洛斯坦教授以他的推荐信和父子两代与蒙特利尔北方电信的亲密关系,使刘永顺利地进入北电供职。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刘永倍加努力。其实读博士时,刘永曾在设备先进的北电无线通信实验室做过课题研发、推算、仿真、查阅文献,所有的一切,他驾轻就熟。但他依然很勤奋,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作为北电科技部研究员,他干得相当出色。

1993年秋天,在风景如画的蒙特利尔近郊,在中国留学生学者联谊会举办的一次party上,刘永认识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孩,名叫刘春雁。她来自天津大学,是蒙特利尔一所大学控制专业的博士生。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刘永沉浸在初恋的甜蜜和惬意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刘永平静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1994年4月,从美国打来一个陌生电话:“你是刘永博士吗?我是上海交大的校友,你不认识我,但我知道你在北方电信干得不错,你愿意来美国AT&T贝尔实验室吗?这里条件好,待遇超过北电。”闻名遐迩的美国贝尔实验室,是全球电信产业的策源地。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第一台多路电报机,第一个晶体管半导体,还有近代第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第一次激光实......都是从这里诞生的。它堪称世界通信学子心目中的圣殿,无论是科研条件还是待遇福利,一般企业很难望其项背。它对刘永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刘永心动了。如此良机,他岂能放弃!他感谢这位从不曾谋面的校友的关切,决定向美国提出杰出人才移民申请,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及世界IEEE信息理论学会主席的推荐下,他的申请被批准了。

由此,刘永告别北电,到了美国。

事业、家庭双丰收

AT&T/朗讯贝尔实验室位于新泽西州的默里希尔及其周边多个小镇上。AT&T电话电报公司原与分拆出的朗讯公司一起成为全美电信产业具有最大垄断性的公司。分拆后,AT&T电话电报公司全力投入市场服务,朗讯贝尔实验室则着力于科研项目研发。

朗讯公司的分工是缜密的。刘永被分配到贝尔实验室无线通信分部工作。他所在的核心技术部门主管是中国旅美博士。这位主管看中刘永的才干,让他担任有着近20多个硕士、博士的小部门的负责人。

刘永敏锐地觉察到,20世纪信息产业由“固定技术”如固定电话、台式电脑、电视向“移动技术”发展,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手机。伴随移动通信、移动因特网、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一场移动技术创新大潮正在全球兴起。近代寻呼机,已由第一代的模拟技术、体积大的大哥大,向第二代GSM、CD-MA等及第三代数字技术发展。于是,刘永决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朗讯2G无线通讯系统的核心芯片技术,40%是刘永研制出的,是他长期学习、工作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继而,他又以非凡的才华勇敢地承担起朗讯第三代3G无线通讯系统的设计任务,他是总设计师之一,也是担当此任的唯一中国人。他成为朗讯贝尔有着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1995年,妻子刘春雁转学到新泽西州一所大学的工学院读博士。他们有了家,有了可爱的女儿,生活既温馨又幸福。

国内篇

立志报国 回国创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在国外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奋斗,刘永已经掌握了世界领先的信息/通信产业知识,拥有了十多年的无线通信专业经验,尤其擅长于各种无线通信产品的技术创新、设计及应用,并因此获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可是,在刘永的心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这才是他真正应该施展才华的地方。而且,在国外多年,刘永总觉得壮志未酬,那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擅长的通信这一领域和国内同行的合作还不多,对国家的贡献还太少。而此时的中国,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里,尤其是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几个大城市和经济特区,更是以它们蓬勃的生机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广大的商业和技术人才,也吸引着许许多多在海外多年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发展。刘永始终心系祖国,时常关注中国各方面的发展变化,看到中国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他不由得为祖国而感到自豪,而这也就更坚定了他报效祖国的信念。

刘永抱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1999年毅然放弃了在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优厚待遇,回国与其他几位海外学者共同创办了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并任公司总经理。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出色的领导才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公司预算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聘请和培训了一支70多人的技术研发队伍;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参与设计并完成了原型机以及一个IP高数据率移动通信系统的实验网络,从而使公司的无线IP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具备了向诺基亚、朗讯、摩托罗拉等电讯巨头挑战的能力。对于一个成立不久的公司来说,这实在是很不易的。

尔后,刘永又提出了“宽带无线IP技术”。据称,这种技术符合信息领域技术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将彻底改变普通家庭的生活方式。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湖北省、武汉市等各有关部门也一直对他及他的研究项目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同时,刘永担任“高速无线互联网”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该项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已被列入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计委产业化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项目,同时也得到国家信息产业部科技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汉网公司也成为中国进入863项目的第一家私营企业。

2000年,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以2000万的身价加盟高科技上市企业华工科技。

在此期间,由于在专业上的突出贡献,刘永被华中科技大学聘请为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了国家信息产业部高速无线互联网工作组组长。2000年,刘永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并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接见。2001年2月,他又当选为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自立门户 不断前进

虽然与其他海外学者的共同投资取得了成功,可是,对于刘永来讲,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且,在多个公司,尤其是在AT&TI朗讯贝尔实验室和汉网公司多年的工作经历使得刘永在通信这个领域里找到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于是,刘永在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创办了美迪尔软件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他作为企业家的生涯。

不久,由他担任总设计师的研发队伍开发出美迪尔的一系列核心产品。其中,“多媒体IP数据传送系统”解决了困扰电信部门多年的重大难题。国内专家组曾对其做出高度评价:“该项目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流技术,实现多媒体IP数据传送,开辟Internet网络应用的新领域,其技术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填补了国内与ISP结合的多媒体数据传输的一项空白。其技术路线准确可行。”2001年5月,美迪尔的“多媒体IP数据传送系统”被武汉市科委正式列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作为一名博士,刘永在专业上取得了成就;而要当好一名企业家,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敏锐性、远见、经验和魄力。由于近年来国内外融资活动处于低谷,刘永博士将融资的目光投向海外,并利用自己在美国的成功经历,争取到了数名有影响的海外投资者,获得了企业发展的种子基金,使公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发展到拥有30多名技术与管理人员,并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结构与企业管理制度。目前,几家颇有规模的美国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对美迪尔的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正与公司进行进一步的谈判。

人有了目标才能不断前进,刘永博士也正在朝着他所拟定的方向努力。目前,美迪尔公司已与占据中国ISP市场80%以上的中国电信展开了密切的合作。美迪尔公司已经与中国电信在北京、上海、湖北等多个省市签订了合同与合作意向书。同时,上海电信与美迪尔的合作项目也已经正式启动。

据刘永博士预计,在2002年,美迪尔公司将在中国各大城市建立多媒体IP数据传送网络,并向中国数千万网民传送影视节目、网上游戏以及电视品质的广告。到那时,美迪尔公司也将成为中国的大型高科技企业。

为了实现美迪尔公司成为国际性大型IT企业的目标,刘永不仅仅着眼于国内市场,而且,还努力开拓国外市场。近年来,美迪尔公司致力于同美国在线、Juno等世界大型电信服务商进行战略性合作,现已同美国主要ISP商的高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商谈。在刘永博士的领导和公司员工的努力下,美迪尔公司将努力在5年内成为中国、美国及其海外市场上一个主要的多媒体IP数据传送系统提供商,并通过与国外主要的ISP服务商的合作,力争成为年收入超过2亿美元的网络新贵,为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永博士的雄心壮志,是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十多年的无线通信专业经验以及出色的领导才能作基础的。同时,有像刘永博士这样的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回国创业和发展,也让我们对中国在此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了信心。

目前,刘永博士在不久前刚开园的上海张江海外科技创新园设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他本人也已开始了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刘永已经成为新上海人中的一员。我们衷心希望刘永能用他的聪明才智,在上海继续他的事业,为上海创造出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