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交大的模具技术研究所,很多人会眼睛一亮,它把传统的制造业关键技术与当代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结合,将研究开发与学科建设及学生教学培养有机结合,同时大力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实现了科研、教学、开发三个层面互补、国内外科技开发合作联动的良性循环,造成这种好局面的关键人物是国内模具研究开发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阮雪榆院士,在阮之下有几员大将,其中一位是现年37岁的启明星彭颖红教授。

彭颖红是四川成都人,从大学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前半段是分别在重庆、兰州和长沙完成的,他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彰的博士导师共有两位,一位是中南工业大学(原为中南矿冶学院)的左铁镛院士,后因左院士调任北京,他被导师介绍到自己的老同行,同为工程院院士的上海交大的阮雪榆教授门下,这是1990年至93年间的事。攻下博士学位后,彭颖红继续在上海交大塑性成型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

彭颖红说他很幸运,能接连得到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界两位大师级学者的指导。大师级学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学科发展的方向把握更准、视野更开阔,彭颖红对此深有体会。8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上出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这是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及辅助工程等技术应用于传统的产品制造加工领城而引发的一场革命。不仅材料科学与工程本身,而且制造业的设计、开发乃至工艺过程都发生着本质性的变化。美国克林顿总统称先进制造技术将是美国在21世纪取得世界领导地位的重要基石。阮雪榆院士很早就注意到这种新动向,在他的推动下,上海交大的模具研究所与世界银行合作,建成了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利用这些软件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计算机造型设计和多工步成型分析及对金属模锻过程作有限元仿真研究。

彭颖红不仅遇到了一流的导师,而且赶上了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最好契机。有悟性而且能干的小彭没日没夜地干,一个个软件开发出来了,一项项国内外的合作协议签定了,一篇篇论文也随之发表了。据粗略统计,从90~99年,彭颖红单独或与人合作发表了59篇论文,其中有16篇被本学科的权威文摘——《工程文摘》收录。

小彭这些年里参与和主持了10多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达600万元,其中包括去年7月通过鉴定的启明星项目:成型过程仿真及模具制造过程仿真系统开发,专家对这一课题的评价是:金属塑性成型过程三维有限元仿真系统居国内领先水平,模具电火花加工过程仿真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过上海交大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的人,大多会有些兴奋的感慨,因为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了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把最新技术与工业产品设计、分析过程如此有机融合的典范,难怪美国福特公司总裁在与他们合作后有此感叹:他还没有听见过大学与工业界有如此密切合作并取得成功的先例。在这个中心里有150多名员工,彭颖红是这个杰出团体中的代表。

[江世亮采写于200/6/27]